第1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火把映照下,背叛的人漸漸顯露出容貌來,卻見那人雖然經過多日戰事摧殘,仍然容貌俊美,他身形高挑,黑髮如墨染一般,一雙丹鳳目飽含神韻,只是鬍鬚卻被刮去,少了幾分陽剛,多了幾份陰柔。

  「彌牟應諾來見,對面可是趙將軍?」

  「是我。」無恤打馬上前,打量了來者一番,同時也感嘆,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衛侯元恐怕想不到,背叛他的,竟然是心愛的男寵彌子瑕!

  ……

  彌子瑕下拜行禮,趙無恤大刺刺地受了此禮,這才在身前三步處勒馬而下,讓彌子瑕起身。

  他在腦海中回想收集到關於此人的情報。彌子瑕,晉國人士,其祖為晉靈公之弟,封於彌,遂以為姓。此人從小形貌迤邐,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後來作為副使出使衛國,便被喜好男色的衛侯元看中,這彌子瑕或是自身也有這種愛好,亦或是為了求封地而不惜身,他以色事衛侯,在衛國做了大夫,封於渠邑。此人當時很受衛侯寵幸,加上也有一定統兵治國的本領,遂被衛侯元「愛而任之」,一路做到了上大夫。

  無恤心中瞭然,笑道:「久聞衛侯宮中有兩位齊名的美男,彌子瑕,宋子朝,今日一見,才知道人言不可信。君比起那齷齪的宋子朝,無論容貌還是氣度,都要勝出數倍,不愧被稱之為智足治千乘,信足以守之啊……」

  彌子瑕愧然一笑:「這是國君多年前酒後謬讚,不知為何傳了出來,將軍說笑了,彌牟當不起這誇獎,恐怕將軍也在疑惑,我為何要背棄衛侯吧?」

  無恤的確有疑惑,畢竟他得到的消息,都是公開的那些,或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聞?他說道:「若子瑕肯說,我願聞其詳。」

  彌子瑕抬起頭,仿佛陷入了回憶:「我看似在衛侯身邊很得寵,其實不然,比起十多年前,已經大為不如了。」

  「那時我母親重病,情急之下,我便駕著國君的車子回去探望。衛國自有法度,私自駕國君戎車者要處以斷足之刑,但國君聽說後卻認為我很孝順,沒有懲罰,反而誇獎了我。還有一次,我與國君一起在桃園遊玩,摘下一個桃覺得很甜,便把這個沒吃完的桃子遞給國君。國君也不嫌棄,吃過以後讚不絕口,說我這是敬愛他的表現……」

  那段日子是他和衛侯元這段畸形「愛情」的蜜月期,彌子瑕回憶也帶著笑,不過面色漸漸陰沉了下來:「可等到我年紀大了,容貌漸漸不如年輕的男寵了,他對我的寵愛便淡薄了,還聽了蘧伯玉和史魚的話,讓我離開朝堂疏遠我。」

  「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隨著將軍攻衛,我卻屢次不敵,喪師失地。衛侯便開始對我發怒,他罵我說,我這個人本來就曾經假傳命令駕駛國君的車子,後來又曾經給他吃剩下的桃子,簡直是死罪!他甚至用鞭子抽打,並把我趕出殿堂。我害怕極了,三天沒有上朝。」

  「這之後衛侯三天沒有理會我,直到第三日,才對祝鮀(子魚)發問,問我是否會怨恨他,將軍知道子魚是怎麼說的麼?」

  「怎麼說?」

  彌子瑕冷冷一笑:「子魚說,狗倚仗著主人餵養,主人發怒並鞭打了它,它就嗥叫著逃去不見蹤影;等到它想吃東西了,就會膽怯地跑回來,忘了它先前被打的事了。如今我像是衛侯養的狗一樣,靠著他的餵養,一旦從他這得不到食物,我就得餓一天肚子,我怎麼敢怨恨他呢……」說著說著,彌子瑕已經咬牙切齒了,一點不像不在意的樣子。

  「子魚不懂,我心裡還是有怨恨的,不是恨子魚,因為若不是他這番話,衛侯已經對我起殺心了。我恨的是衛侯,在他眼裡,我竟只是一條走狗奴隸,仰人鼻息,搖尾乞憐,身不由己……」

  聽著聽著,趙無恤差不多明白這其中恩怨了,他無言以對,渾身寒毛直豎。

  額,彌子瑕這位娘里娘氣的中年大叔眼裡都要含淚了,他哀怨地仰頭吟誦了一首詩:「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這首《衛風·氓》和他與衛侯元的關係出奇的搭配,但趙無恤卻聽得連尷尬癌都犯了。

  他對同性戀說不上歧視,只是自身無法接受罷了,等會還要靠彌子瑕打開宮城大門,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聽下去。同時心裡萬分僥倖,自己改變了南子的命運,沒讓她趟進衛國這個污濁骯髒的泥潭裡!

  半刻後,彌子瑕終於哀怨完了,他說道:「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亦已焉哉!我如今算是看透衛侯此人了,能善始而不能善終,我若再不為自己考慮考慮,恐怕遲早要被他當做死狗一樣摒棄!我今日願助將軍破衛,所求也不多,只望後半生能有個好下場。」

  趙無恤摸著馬鞭,輕咳一聲道:「連碩鼠都知道從將沉的船上逃離,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棄暗投明,也是一種智慧。子瑕所求我已經知道了,等衛侯束手投降後,新君蒯聵將取代他,自然會論功行賞。」

  「恕小人直言。」彌子瑕依然憂心忡忡。「蒯聵這個人我清楚,從小便德行非常之差,國君請了魯國的賢人顏闔做他的太子太傅也無法規正,蘧伯玉更是直言,蒯聵是不可管教的,長大後肯定會危害邦國。他雖然現在對將軍言聽計從,卻不是個有容人之量的人啊,若他取代為君,恐怕會掀起一場報復,逼死所有先君之黨,蘧伯玉肯定會第一個死,我也逃不過他的毒手。衛國有這樣的新君,恐怕還要亂上一陣,將軍不可大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