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諸梁額頭冒出了一絲冷汗,:「原來如此,差點犯下大錯,幸而有先生指正,我並非懼怕鄭國,只是擔心與鄭國爭蠻氏,會惹得北境不寧,耽擱了令尹和司馬的謀劃。」

  「不然,葉公不可放棄蠻氏,卻也沒必要為蠻氏大打出手,方城四縣能徵兵兩萬,葉公只需發三五千人去幫蠻子守好汝水和都邑,只需要一點小小的教訓,讓鄭人無法迅速占領蠻氏即可。鄭國如今與宋國、趙氏交惡,絕不敢越過汝水南下!」

  ……

  「有先生出面,果然立刻說動了葉公,賜佩服。」

  「子貢不要謬讚了,若換了你,恐怕會更簡單,三言兩語便能讓葉公出兵。」

  葉縣外的溪水旁,小亭中的案幾兩側,子貢和計然對坐而飲。在葉公召見計然問對策後,果然很快就派兵去蠻氏,只要楚人和鄭人開始對峙,趙氏安排在那邊的人自然能為他們製造出一些「衝突」,讓鄭國在將骨頭吃了一半不捨得吐出來時,深陷邊境衝突中,無暇北顧。

  計然之所以會幫子貢,還是因為兩人前日的會面,聊到鳳鳥、梧桐,計然的目的子貢便完全懂了,他當時不失時機地替趙無恤招攬道:「自然有!其實鳳鳥只要離開葉地,再往北飛一千里,就會發現真正的梧桐木,正搭在淇水兩岸,等著它築巢。」

  計然意會,笑道:「鳳鳥雖然體量有些大,但一株兩千乘的巨木,是夠歇腳了,只是這木吸引的不止是鳳,還有百鳥成群,上面還有它的位置?」

  「百鳥雖眾,卻都要屈尊於真正的鳳凰之下。太行以東的冀州之地百廢待興,恰恰少一個能統籌全局的人,主君對先生,可謂是翹首以盼啊!」

  子貢這是實話,趙氏現在打下了廣闊的地盤,尤其是朝歌、邯鄲等地簡直是推倒重建,便面臨著急需僚吏的情況。基層小吏可以從食客和降臣里選調,可他們頂多有百乘的器量,還缺乏一位千乘之才來帶活整個局面。

  所以趙無恤才對給他深刻印象的計然念念不忘,過去兩年間催著宋國那邊的南子幫他找了好幾次,都無功而返。

  誰料卻被子貢在葉縣遇到了,更可喜的是,計然隱隱也有離開葉公,北上投趙之意!

  兩人一拍即合,子貢替趙無恤表明了招攬之意,而計然有心北上做一番大事,自然不好空手而去,這才有了計然的相助,子貢如今算是完成了主要使命,心裡鬆了口氣。

  「不知先生何時隨我北上?」

  「不急。」

  計然抿了口苞茅縮過的酒道:「我會在葉縣再呆上月余,然後藉口雲遊楚國,告辭離去,等我回到商丘,便處於趙氏的目光之下,子貢還怕我跑了不成?」

  子貢拊掌道:「如此也好,其實賜這次來楚國,除了慫恿葉公與鄭人衝突外,還另有一項使命,故而也得在楚國盤桓一段時間。」

  「哦,不知是何事?」

  「為我家主君尋一件寶物!」

  計然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莫非這趙氏君子是個貪圖寶物之人?這樣的人,一般都難成大事。

  他笑道:「楚國多寶,犀象之革,麗水之金,宛葉之漆,唐國驌驦,還有傳說中的隨侯之珠,徑長一寸,能照亮十二輛車子,不知趙將軍想尋的是哪一樣。」

  「都不是。」子貢笑道:「主君要我尋找的寶物,是楚國的人才,主君曾說,若能得到像計先生,還有張子那樣的大才,足以照千里,又豈止照十二輛車子?」

  計然不由讚嘆:「好一個以人才為寶。」他的赴趙之心不由堅定了不少。

  稍後,兩人開始大談楚國有哪些人才,一直聊到天色近晚還意猶未盡。這時候,子貢突然想起趙無恤臨別時囑咐他的話,便問道:「楚國有人名為范蠡、文種者,不知先生可曾聽說過。」

  剎那間,計然的臉上奇異無比,他沉吟半響後才似笑非笑地說道:「子貢算是找對人了,這兩人老夫不但聽過,還是熟人。」

  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

  「文種乃許文公之後,其宗族流落楚國已數百年,早已家道中落,到他這一代無封地,僅僅承襲小吏之職。但此人頗有治民之才,他用了十餘年時間,從一區區里閭之長,成為鄉邑之長,再為申縣文吏,輔佐申公治申。同時申公還給了他一個職責,那就是整理王子朝從周室帶來的文書典籍。」

  隨著計然的徐徐道來,文種此人的形象和特點躍然於子貢腦中。

  原來,王子朝於七年前遇刺而亡,其部眾星散,連隨他入楚的老聃也不知所終,那些從成周帶來的海量典籍便在宛城堆積如山,無人打理。楚人的文化雖然在慢慢提升,可讀那些從周公時便流傳的典籍卻也如看天書,能識者不多。文種亦然,所以最初進展極為緩慢,他只能四處尋訪能人異士協助。

  「文種聽說,在申縣一處叫三戶的地方,有個年輕的寒士行為怪誕,不合時俗,還經常裝瘋賣傻,就派了一個小吏前去探訪。小吏回來,稟報說這的確是個瘋子名為范蠡,常飲酒後對月慨嘆,吟誦一首詩。」

  不待子貢發問,計然便逕自頌唱起來:「園有桃,其實之餚。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

  「子貢乃孔子高徒,定然知道這詩說的是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