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趙鞅卻沒有立刻接納,而是反問道:「那五百戶衛人工匠,范、中行兩家不是要你轉交給衛國麼?怎麼,你如今不願遵從中行伯之命了?」

  聽聞此言,趙午大驚,勃然色變,一時間沒坐穩,竟然摔下坐榻,坐到了地上!

  ……

  趙午顧不上癱坐在地形象不佳,他看了看面色微沉,虎目陰冷的趙鞅,又看了看笑容可掬,毒蛇信子嘶嘶作響的趙無恤,一時間出了一身冷汗。

  看來,這對父子是什麼都知道了!

  趙無恤起身過來將他扶起,一邊說道:「叔父勿慌,范與中行氏的打算,衛國太子已經全盤告知吾等了。彼輩不但在戰時約合與齊、衛互不攻擊,還想拉攏邯鄲也參與進去,坐觀趙氏與齊、衛苦戰,而那五百戶衛國工匠,也是用來與齊衛講和的籌碼,我說的可對?」

  「我……我其實並不知曉詳情……」趙午乾笑著,想要搪塞過去,他現在對自己來溫縣的舉動後悔不已,這不是將自己送入虎口麼?

  卻聽坐於堂前的趙鞅一聲怒喝:「那五百戶衛人在你手中,范、中行要以此為交換,你怎麼會不知道?邯鄲與趙氏多年來離心離德,雖然你想學共叔段,我卻不想做縱惡的鄭莊公,再敢支支吾吾不說實話,休怪我讓你此生再不能回歸邯鄲!」

  趙午兩腿一軟,嚇得下拜稽首。

  趙無恤也在旁幽幽地說道:「叔父,我知道你家與中行氏有姻親,但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邯鄲與趙、中行孰親,還是得想明白啊!」

  「自然是與趙氏更親……不,不,吾等一直就是趙氏。」

  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為了讓趙鞅息怒,邯鄲稷開始訴苦,開始追溯趙與邯鄲的淵源,自稱也從「弟午」變成了「臣午」。

  他帶著一絲哭腔,動情地膝行數步,到了趙鞅案前說道:「主君!趙成子的血脈不止流在大宗之人體內,也流在我等體內。弟的先祖邯鄲君穿(趙穿)為趙宣子與秦人在河曲作戰,還為他弒殺了晉靈公,受萬夫所指而不悔。」

  「臣的曾祖父亦然(趙旃),邲之戰時和大宗的趙莊子、屏伯(趙括)、樓仲(趙嬰齊)、原叔(趙同)並肩奮戰。在大河之畔,楚國右軍追擊不休,正是他站了出來,將兩匹良馬讓給大宗的叔伯,讓他們順利撤離,而自己差點就被俘獲。下宮之難後趙文子復立,邯鄲當時作為新軍主將,也從中出力不少……雖然邯鄲前些年的確與大宗生分,但趙與邯鄲,實乃是骨肉相連的血親啊!我怎敢欺瞞?」

  「趙午說的其實沒錯。」趙無恤心想,趙與邯鄲淵源極深,曾幾何時,完全是親如家人,相互給予過幫助的。

  但這就是宗法制的不足之處了,隨著血脈的疏遠,兩家之間的情分,終究被眼前的利益沖淡了。

  別說是趙與邯鄲這種遠親,還沒出五服的周桓王和鄭莊公,還不是打出了狗腦子。小宗希望獨立,在外交和軍事上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大宗卻希望他們永遠安分守己地當小弟,當屏障,你會容忍自己的手腳產生自主意識,在打架時胳膊肘往外拐麼?

  自然不能!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所以無論軟硬皆施,趙氏都要讓邯鄲屈服!

  趙午此言此語似發自肺腑,不單趙羅嗟嘆不已,連趙無恤聽了也不由微微動容。

  但趙鞅卻只是冷冷一笑:「虧你還記得,沒有數典忘祖!」

  其實他們事先就說好,趙鞅負責唱白臉,無恤則負責唱紅臉,他在旁勸和道:「父親勿惱,叔父恐怕也是念著自己是趙氏小宗的身份,不想參與范、中行圖謀趙氏的陰謀,才想要向大宗坦白的吧?」

  趙午現在還能說什麼,小命攢在趙氏父子手裡,他只得唯唯應諾,將自己知道的,范、中行與齊、衛的勾搭的事情全盤托出,只是隱去了那年趙鞅中風,范鞅讓范吉射來勸說他叛趙的事情。

  「原來早在前年與齊人大戰時,范、中行就已經與齊人衛人勾勾搭搭了……」趙鞅看了看趙無恤:「倒是能補充上衛國太子蒯聵的證言。」

  他這才面色微霽,讓趙無恤扶額頭都磕紅的趙午就坐。

  無恤扶著趙午哆嗦的手臂安慰道:「叛國的是范、中行,叔父能懸崖勒馬,來溫縣告發他們,便足以脫罪了!」

  「叛……叛國?」

  趙午驚呆了,這遠遠算不上叛國吧,試問哪家卿族沒和外敵眉來眼去過?歸根結底,他只不過是想將那五百戶燙手的山芋甩給趙氏,自己儘量保持中立而已。孰料趙無恤一下就給范、中行扣上了這麼大一頂帽子,還逼著他加入趙氏的陣營。

  趙無恤一口咬定道:「沒錯,就是叛國!等我婚禮結束後,叔父也不用回邯鄲了,直接與我去新田,和衛國太子一起,入虒祁宮向國君告發范、中行。若如此,則能有首告之功,非但不會受到懲處,甚至,還能在事後分兩家之地!」

  「若是不願……」趙鞅語氣冰冷,鐵掌捏碎了手中的一枚果子,淡紅色的汁液順著他的手心滴滴落下,如同鮮血。

  「你給我記好了,趙氏既然能分出邯鄲氏,自然也能絕滅之!」

  ……

  晉國不單有六卿,還有十多家大夫,他們大都精通察言觀色,而且消息也比較靈通。自從趙鞅在雪原大敗齊人,其後趙無恤在東方崛起,升任魯國正卿,泗上小國無不威服後,敏感一些的大夫就已感覺到趙氏的強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