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子貢抬起眼看了下趙無恤的面色,深吸一口氣道:「正是子貢的師妹,夫子之女孔姣!」

  ……

  「孔姣……」

  趙無恤偏著頭想了半天,才想起來自己是見過此女的,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吧,當時他解了盜跖圍困中都邑之圍,去看望受傷的孔子時,孔鯉送他出門,在菜圃旁遇到了那個少女。

  「我記得她好高的個頭,也不知道現在多高了……」

  這便是趙無恤對她最深的印象,那時候的孔姣才十三四歲,便七尺有餘,八尺未滿,能與趙無恤比肩。是他來到春秋後見過身量最高的女子,兩人甚至能雙目平直相對。

  回想起來,那少女並未如孔子般顏值不高,而是繼承了母親,鼻樑高挺,模樣俏麗,身穿莊重的曲裾深衣,顏色樸素。見到陌生人後沒有怯場,而是大大方方地行禮。

  雖然倆人並未說話,但她一絲不苟的儒式禮儀和那鶴立雞群的身高還是給趙無恤留下了印象。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身上所帶的屬性,孔子之女!子貢提出讓此女為媵,是何用意。

  趙無恤冷冷地注視著子貢後腦勺的髮髻,想要看穿這腦殼後深藏的心思。

  子貢似乎尚未察覺趙無恤的深深提防,還在說話:「孔氏女也到了待嫁之齡,她模樣端莊,嫻熟知禮,而孔氏本為宋國公族,與樂氏一樣是子姓後裔,可為良媵。」

  「這件事,孔子什麼態度?」趙無恤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與那位老者的關係,他們親近過,其樂融融、一訴衷腸過,相互欣賞過。最後卻不免分離,因為竊國大盜和自命周禮維護者的「聖人」天生為敵。

  「還望主君恕罪,下臣在夫子離開曲阜時就曾說起此事,夫子先是沉吟不語,隨後卻又道,既已將妻女託付給下臣,那就由我看著辦罷,何況大將軍,可為良配,定不會委屈了姣……」

  趙無恤有些愕然:「孔子離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至今也將我視為亂臣賊子,他會將愛女嫁給這樣一個人做媵?」

  「夫子為政看的是忠義,去國也是因為誤會了主君的忠義。但嫁女看的是私德,在私德一項,主君始終是無虧的。」

  孔子的確是這樣的人,在歷史上衛靈公私德簡直破了正常人底線,但孔子卻依然讚不絕口,什麼「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而魯哀公問孔子:『當今之君,孰為最賢?』孔子曰:『丘未見賢者,若是一定要分出高下,或是衛靈公最賢罷?』魯哀公質疑衛靈公私生活混亂,孔子卻不以為然,曰:「臣語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

  而他對趙無恤的看法,大概是完全反過來了,私德無愧,卻不忠於公室……追求道義要看一個人的公德,但嫁女卻要看私德,老頭分的倒是很清楚。

  聽完這句話後,在子貢看不到的地方,趙無恤心虛地摸了摸鼻子,說起來真是慚愧,他不但對魯侯甚至周天子沒一丁點的忠義,而且私德也虧欠得要命,不單是與宋國的聖巫女南子有苟且之事,甚至對季嬴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既然子貢都說到這份上了,孔氏多年為士,也曾做到過大夫,地位上比卿族略低,為正室夫人不可,做媵卻恰恰門當戶對,孔子這個道德君子都不在乎,趙無恤這個私德掉了一地的渣男自然也不會糾結。

  說起來,只是太對不住靈子了,之前他想要推掉樂氏陪嫁的媵,就是存了這樣的心思。他現在有靈子,有南子,有伯羋,這世間的好女子已經獨占三個,再多的能推辭就推辭罷。

  那麼,對於子貢的建議,是該答應,還是該拒絕呢?

  第599章 夙願

  「子貢啊子貢,你究竟是怎麼想的?」

  趙無恤望著在晉國時就跟隨自己,兩人亦君臣,亦然朋友的肱股之臣。為人君者必須知道臣子的想法和追求,一旦將心比心,他很能理解了子貢做出此舉的原因。

  看得出來,因為趙無恤的緣故,也因為弟子們五花八門的性格和出身經歷,孔門已經不可避免的分裂了。沽名釣譽沒什麼本事的「君子」們選擇跟著犟脾氣想不開要離家出走的孔子離開魯國;而有能力也有齊家治國志向的「小人」們則留在趙無恤的幕府里做磚做瓦,哪裡需要哪裡搬,而且都做得挺不錯。

  子貢如今依然在幕府中牢牢占據第二家臣的位置,分管著貨殖和外交,雖然趙無恤一直想找人分他權,但一時半會,子貢的地位卻不可替代。而冉求在軍中執掌一師之眾,算是趙無恤麾下除了盜跖外,在領兵方面最有潛力的將領,也是要大用的。

  宰予是汶縣縣令,行政能力很強,那一縣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不出意外的話,到了上計時,肯定會居八縣之首。而樊遲,這個老實的小伙子成了大農丞後,像一頭任勞任怨的孺子牛,在魯國各地奔忙,推廣代田法和牛耕、鐵犁,組織民眾春耕夏耘,他的辛勤到秋收時一定能顯現出來,魯國的糧食產量預計可以比往年多出一半!

  此外還有負責接人待物的公西赤、為趙無恤努力將野生的「蒼鴿」馴養成信鴿的公治長等人,這些孔門弟子是趙氏幕府里不可或缺的僚吏,是挖掉魯國世卿世祿根基的工具,也是趙無恤「因魯人而治魯國」的重要媒介。

  但自從孔子與趙無恤決裂後,這些要臣雖然做出了正確選擇,但他們心中卻有一種恐懼與忐忑,對趙無恤能否待他們善始善終的不確定,對「背叛」孔門和師兄弟們的愧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