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陰陽參合而生萬物,何為本源何為演變?

  傳說青天浩渺共有九重,誰曾去環繞量度過?

  如此規模巨大的工程,是誰開始把它建造?

  「天地因何而生,人類從何而來……」

  「這個世界,究竟是怎樣誕生的?」

  趙無恤像是發問者斯芬克斯,帶著神秘的笑問道:「南子,你是大巫,一定思考過的,若你的信徒仰望著你,問出這些問題,你能告訴他們答案麼?」

  ……

  南子思索了很久很久後,才輕聲道:「民間關於創世的說法很多,或曰渾沌日鑿一竅,鑿七竅而天地生;或曰燭龍吐息,它閉目就是夜晚,睜眼就是白天,他的呼吸就是風雨。但我的知識淺薄,分不清真假。」

  是啊,趙無恤想道,春秋時還沒盤古創世的傳說,那是直到東漢三國,才被漢人腦補出的東西。

  所以說啊,這個時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純粹的要命,全是本土滋生的幼苗,趙無恤隨便種上一棵,也不比其他遜色。

  他嗤之以鼻道:「那些亂七八糟的民間傳說,都是偽說,都是異端,你日後要加以駁斥!」

  「南子記住了。」

  趙無恤一臉說教:「在天道教里,世界的創造,只能是天道轉化。遂古之初,未有天地之時,唯象無形,窈窈冥冥,天道化生為陰陽,離為八極,於是便有了萬物。這便是老子所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南子被這深邃的哲學砸得暈乎乎的,同時也隱約感覺到,趙無恤和老子之間,一定有著什麼聯繫,否則為何有許多他的思想融入?

  那些神秘的先知足跡遍布九州,現世幾乎所有賢能都曾得到過他的啟迪,莫非……

  她脫口而出:「莫非君子是老子云游時收下的門徒?這天道教的理論里,也有老子的指點?」

  趙無恤微微一愣,隨即笑而不答,越發顯得神秘。他心裡想著自己雖然盜用了一個「道」字,但也不算剽竊道教吧,反正漢晉道教已經被民間巫祝改得面目全非,早已脫離老莊學說本意了。

  說起道教,他便想起來一事:「對了,我會給天道教一個標誌……」

  在南子期待的目光中,趙無恤伸手進清澈的湖水中,攪動起一片波紋,驚走了一條條青白相間的游魚。

  他濕漉漉的手指在湖邊安坐的大石頭上畫下了兩條反向的魚兒,它們交相纏繞,如同萬物負陰而抱陽,又像是伏羲與女媧龍蛇相交。

  好神秘,又無比的和諧,仿佛蘊含著天地大道,萬物永恆的轉變……

  無恤畫好後收手欣賞了片刻,才介紹道:「此乃陰陽魚,亦曰太極,染色當為一黑一白,這便是天道教的標誌了。」

  南子看得痴了,恨不得回去後立刻就讓人造個玉制的天道教標誌,懸掛在脖子上,再在商丘毫社,以及各邑社廟修一個類似的祭壇,讓天道教傳遍宋國。

  先知無恤的教誨卻尚未結束:「南子,你要在教義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日後天道信徒見了什麼人首鷹身,什麼六芒星,乃至於十字,新月等標誌,都要視之為異教徒!天道的使命,便是將他們擊敗,說服,改宗,包容,同化,讓這些異端重新歸於天道的秩序下!」

  PS:書里的「天道教」和棒子那個一毛錢關係沒有。

  第592章 子貢一出

  夏日薰風陣陣,坐在湖邊,滿耳的蛙鳴、蟬噪,日頭漸漸朝西方落去。

  趙先知的天啟卻還在繼續。

  「天道教歸根結底,依然是個世俗的宗教,探索天道,尊敬神明,祭祀祖靈,是其三大要義。面對底層的國人和黎庶,傳教的重點在於宣揚他們崇拜的河伯、山鬼其實是天道的一種形態;對於識字的士人,則要宣揚天道本身。」

  南子不解地問道:「為何要區別對待?」

  「就像扁鵲給人看病,同樣的病狀卻開出了不同的藥方。萬民蒙昧,太深奧的哲理只會讓他們昏昏欲睡,他們喜歡簡單明了的鬼神偶像。天道教在民眾中的傳播一定如疾風烈火,因為信奉後不必改變原來的崇拜,還能參加一些增強他們歸屬感的儀式,亂七八糟的鬼神淫祠會被天道教收編。」

  有一點趙無恤沒有直接說出來,收編列國鬼神的目的不是為了發揚,而是漸漸消解其影響,力求最後只剩下天道秩序,只剩下自然規則!

  「但上層士人卻不那麼好蒙蔽,就比如宋國的大司馬子牛,他雖然會敬畏天道,對於其他鬼神偶像一定會陰著臉拒絕。」

  這是趙無恤故意為之,「天道」沒有塑造一個人格的,不可逾越的上帝,而是造就了一團虛無的本質,讓人敬畏的同時,也不會扼殺人的好奇心。

  光是那篇作為開宗教義的《天問》,就能讓人鑽到格物致知的陷阱里,巫祝們研究來研究去,說不準會搞出天體物理學來。

  還有「道生萬物,萬物有靈,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說法,若是趙無恤有心引導,說不定在他有生之年,還能聽到「天道之下人人平等」甚至是「天道之下萬物平等」呢!

  所以在埋了那麼多陷阱後,他並不擔心天道教在民間的傳播會扼殺掉百家爭鳴。

  此教本就是以道家哲學為基礎構建的,與老莊思想可以自洽,也不知老子知道後是什麼表情,會不會騎著青牛殺上門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