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別說西面的六個邑被鄭國強占,東面的向邑、偪陽則被吳國的狗腿子向氏割據,內憂外患之下,宋國的新朝廷頗有些焦頭爛額。

  這次北上郎地協助趙無恤舉行聯合軍演,以威懾泗上諸侯,已經是宋國竭盡全力的支持了。為此樂氏承擔了巨大的壓力,所以趙無恤在控制魯國,把手伸到泗上之餘,也要幫助盟友穩住陣腳。

  南子也有此意,她揮袖一拜,殷切地說道:「南子此次前來,除了想與君子一會外,還想請魯國助宋國渡此難關!」

  無恤慨然道:「魯宋的關係,就好比當年的秦晉之好,秦穆公能有泛舟之役,我也不會輸給他!今年滕、薛、小邾三國上繳的貢賦,魯國一粒糧食都不要,統統運去宋國,應該能解燃眉之急。但僅僅如此的話,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我是魯國正卿,對宋國的朝政無法直接插手,只能提出建議。我舅兄這人你也清楚,是不能報太大指望的……」

  南子眼中閃過一絲鄙夷,對樂子明的庸碌,以前還不夠了解,如今卻越來越清楚了。

  她氣憤地說道:「司城樂氏能當上執政,全虧了君子,樂子明庸碌之輩,治一百乘之家勉強可以,治一千乘之國不出亂子就不錯了,更不要指望他能更化苛政,安撫民眾。這大半年來,若非君子不斷讓宋國享受好處,提高在泗上的地位;若非樂氏的家臣陳寅、陳定國忠貞能幹,若非靈子因為引入靈鵲延醫治病得了國人感恩,若非我也利用各種卜筮和祭祀相助,樂氏早已失政!朝廷早已崩潰!」

  這些事情,無恤都知道,卻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樂氏為執政的格局不可動搖,這是他遙控宋國的根基。但從現在的情形看,若不想讓宋國從內部崩潰,就必須扶持下精明強幹的南子了……

  他拉著南子的手道:「沒錯,靈子雖然帶著靈鵲的醫者們走上街頭,下到鄉里預防疫病,但醫藥的力量有限,只能管到商丘周邊。何況她能治得了生病的肉身,卻治不了民眾們絕望的精神……而精神層面的治癒,就需要南子你了……」

  「我?」

  「南子,別忘了我說過的,神靈不過是治人者牧民的工具,它能讓心存不滿的人在神靈的軟化下消磨鬥志;讓飢腸轆轆的民眾強忍著怒火,熬到秋收。」

  春秋時代的人們對自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從而產生恐懼和害怕心理,面對自然災害的強大威力。人們只覺得自己渺小軟弱。宋人的生存受到嚴重危脅,如何才能擺脫現實的苦難?路在何方?廣大民眾在渴望擺脫現實的苦難卻又找不到出路時,往往幻想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拯救他們,這就是所謂「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

  古往今來,乃至於後世千百年後,這種情況無數次上演,由此誕生了無數宗教團體。

  若是在魯國遇到這種情況,有趙無恤統治全國的幕府,有一些以邦國興亡為己任的士人,自然是「取乎人」,不需要宗教幫忙。但他現在無法直接插手宋國,只能「取乎神」了。

  南子這大半年來在國內名聲一日高過一日,不是沒有原因的。其中自然有她善於表演的因素在,另一方面,也因為「力不足」的宋人相信神靈能夠幫助他們,拯救他們脫離現實苦難,於是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上,宋國巫祝的地位赫然提高了不少。

  趙無恤拾起湖邊一塊光滑的石英石,塞入南子白嫩的手中,「你是宋國的大巫,是聖潔的神靈代言者,這個工具就握在你手裡。若是運用妥當,在信仰的煽動下,百萬宋人甚至能奮然而起,將你我的敵人撕碎,他們能讓鄭人滾出宋國領土,讓向氏的割據轟然崩塌,讓吳國的掠奪者再也無法踏入宋國半步……想用麼?」

  南子眼睛裡滿是光芒,那塊晶瑩剔透的石英仿佛化為神聖的斧鉞、權杖,神權被趙無恤交到了她的手中,讓她覺得自己擁有了無窮無盡的力量。

  她乖巧地點了點頭道:「想!」

  「善。」趙無恤輕輕拍了拍她的臉頰,笑道:「利劍需要不斷磨礪才能刺入甲冑,頭腦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越來越聰明,宗教這東西也一樣,巫教里鬆散而混亂的神系需要統一起來,一些概念需要加以改造,才能為你我所用……放心,我會慢慢教你的……」

  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

  「好教君子知曉,宋國的崇拜依然沿襲了殷商的傳統,糅合了一些淮夷和楚人的神祗。」

  南子對自己的本職還是極為認真去了解和學習的,她為人聰慧,很快就掌握了幾乎所有的儀式,那些難讀難懂的甲骨文字也開始慢慢轉譯出來。在商丘時,她常常要熬夜到很晚,靠著牛油蠟燭和靈子為她配置的醒腦薰香才能保持精神清晰。

  她將宋國的宗教和信仰徐徐道來:「宋人平日問卜的對象分為三大類,即天神、地祗,人鬼。而在一切神靈鬼魅之中,威信最高,權力最大的神便是帝。帝是宇宙的主宰,萬王之王,管自然及人間的一切事務,宋人對他崇拜已極。」

  「帝的地位至高無上,其餘天神組成了『帝廷』供其驅使。帝統帥著日、月、風、雨、雲、雷等天空諸神和土、地、山、川等地下諸神。上述諸神,各有不同的祭法,火祭祭祀天神,沉埋祭祀山川地祗。他們各具不同的職能,不過都是帝的下屬,聽命於帝。」

  「此外宋國還信仰人鬼,重視對祖靈的祭祀,這事關每一個家族的興衰。所以宋人祭祖極為虔誠、隆重、頻繁。歷代宋公雖然開始用周人的諡號,但依舊以忌日的天干為廟號,祭日與忌日相應,不過殺人殺牲的習俗倒是漸漸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