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縣的長官為縣令,主賦稅、戶口;其次為縣尉,主兵事;再次為縣士師,主訴訟刑獄。這三個縣吏的權力很大,管著萬戶民眾,管著千餘兵卒,甚至還管著縣內的邑大夫,但他們爵位卻不高,暫時由趙無恤的家臣擔任,直接向大將軍負責,屬於正卿私臣。

  「西魯那幾個邑大夫要難受了,近來可沒少往下臣這邊跑……」

  張孟談笑而不語,一切都在他們的謀劃之下,那些在內戰里支持過趙無恤的邑大夫們一覺醒來,卻發現頭頂多了三個管事的縣吏,全都是大將軍親信。因為兵權早就被收了,他們無從反對,只能跑到扮紅臉的家宰張孟談面前訴苦、抱怨,魯人也紛紛揣測,趙大將軍這是要過河拆橋了麼?

  「我不是個忘恩負義的人,會給這些大夫一個交待的……」趙無恤的目光移向東地。

  東地的大夫有不少人或戰死,或因為反抗趙無恤而被削除,那幾個無主的城邑早被西魯的大夫、邑宰、族長們垂涎了。

  想要?好啊,給你就是了,把原先的領地乖乖交給大將軍即可。

  「西魯的大夫可以做出選擇,一是繼續留在原來的邑做大夫,但軍、政、民都要交予縣寺,他們只有食邑之權。二是遷邑,我會在東地為他們找到比原來更大的城邑,將家廟遷過去。」

  此策一出,西魯大夫們紛紛噤聲,除了郿邑邑宰出人意料地交出城邑,換取一個縣吏位置外,其餘大夫們都選擇遷到東地去,而且爭先恐後,唯恐落後分不到好邑。

  東地沒有設縣,依然是二十多個城邑犬牙交錯的狀態。在那裡,邑大夫可以自由自在,自己的領地自己說了算,誰願意留在西魯受縣吏的鳥氣?

  不滿是有的,但等幾個月後遷邑完成,西魯大夫們發現自己夾在眾多東地大夫中間,周圍充滿了敵視的目光。為了爭奪交界的田土、里聚、民眾,甚至是一片桑園,東西矛盾將成為主要矛盾,他們巴結大將軍還來不及呢……

  「西部的五個縣只是第一批,等春耕結束後,還會新增一批。」

  趙無恤計劃著,等過上一年半載,還要把曲阜周邊變成魯縣,陽關一帶的北鄙變為泰山縣,費邑周邊變為費縣,收入自己囊中。它們名義上不是趙無恤領地,而是魯侯直屬,趙大將軍搖著「奉國君以討不臣的大旗」,總得做點表面功夫。

  好在魯侯明白自己被架空了,一直託病不上朝,連祭祀也不參與,每日在宮中飲酒作樂。

  此外孟氏的領地郕邑也可作為一個縣,但那裡無恤暫時不想插手,以免刺激到孟氏,先將手裡的地盤消化完畢再說。

  他大致算了一下,把東地化整為零的話,能湊出四個縣,也就是說,魯國大概能化為十三個縣!人口近百萬,相當於晉國趙卿,或秦漢的一個大郡……

  形勢看上去好極了,但目光長遠的張孟談卻有隱憂。

  「主君,魯國現在好比是一個邦國兩種制度,西面是縣制,東面是大夫領邑制,我恐怕長此以往,東西會脫節啊。還得有種能囊括全魯的體制,既讓西部在主君手中集權,又能讓東地大夫們俯首帖耳……」

  「沒錯,我需要一種制度,挾國君以領諸臣,讓大將軍的權威合禮合法地凌駕於朝廷之上,讓外朝成為擺設,讓我的私屬家臣接管國政。」趙無恤思索片刻,將藏在心裡多時的主意全盤托出。

  「我要在鄆城開府設幕!」

  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

  時間進入魯侯宋十一年春,魯國過去幾個月發生的劇變早已傳遍諸侯,孟孫何忌奔齊後,齊侯當然又扮演起熱心腸的東方伯長形象。他在朝堂上當著鄭、衛、北燕使節的面怒斥趙無恤是擅權奪政的逆臣,杵臼痛心疾首,春耕過後,他就要發兵去攻打魯國,為三桓討回公道。

  在齊侯想像中,魯國的大夫們一定對趙無恤的獨裁充滿了憤怒和不滿,只要齊師兵臨魯地,魯人一定會挾壺漿以迎友軍。

  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在泰山南麓的幾次小規模試探均以失敗告終,趙無恤在齊魯邊境部署了整整兩師半的兵卒,據守夾谷、陽關等險隘,齊國無機可乘。

  齊侯心有不甘,想著要不要違背諾言,再度徵召都邑民眾攻魯,如今春暖花開,應當不會重演前年冬天的悲劇,陳氏也在如此慫恿。

  但他很快就沒功夫去管趙無恤了,原來趙氏得了晉侯之命,令邯鄲氏攻衛,以報復衛國背叛。邯鄲氏迫於君命和趙氏宗主的壓力,只能奮力攻之,因為王孫賈在濮陽的緣故,戰鬥力低下的彌子瑕被邯鄲氏打得潰敗,趙氏大旗居然插到了濮陽西門外。

  於是衛侯連連向齊國告急,齊侯只能將準備攻魯的一軍調去衛國,幫衛人防禦,溫縣兵和邯鄲兵這才退到大河以西。

  於是魯國人渡過了一個和平的二月,春耕陸續展開,縣制改革順利進行,西魯五縣的大夫們開始打包府庫,帶著家眷和家臣前往東地。他們這會不再抱怨了,趙無恤為了安撫這些曾有助於自己的大夫,將朝廷的各種高官職位不要錢地安到他們頭上。

  什么小司馬,小司寇,小宗伯,少傅、少師、少保,不一而足……這大大滿足了大夫們的虛榮心,但這些曾經顯赫的職位,如今卻沒有任何實權,只是一個虛名而已。

  因為魯國這幾日又多了個新的機構:幕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