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人這才止住了勸,屋內的話題轉向了那場中道而卒的國策上。

  「墮四都」一事,趙無恤沒有廢棄,甚至沒有終止。他只是將它從孔子,從三桓手裡接了過來……他發自內心地感激孔子哩,夫子灰溜溜地下台後,還為他留下了這麼好的藉口!

  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魯國但凡有卿大夫敢於逾制者,請損之!

  多麼完美的削藩宣言啊!

  當然,削的都是別人,趙無恤已經是大將軍了,他的軍隊自然要洗白成國家編制的左右兩軍,征討不臣,尊君攘夷,抵禦別國入侵得用得到,怎麼能隨便削?他的城邑也會變成為國守邊的要塞,自然不在其列。

  所以依舊是郈邑、費邑和郕邑這三都倒霉。

  張孟談道:「郈邑已被羊舌司馬接管,叔孫氏既已失去卿位,這座大邑他們自然也拿不回去了。郈邑將併入西魯的體系里,派官吏管理。侯犯的殘部則被指派去攻打費邑,此刻已經兵臨城下,但費邑城高河深,是魯國東地的中心,寒冬已至,恐怕不太好打。」

  「有了主君和張子的那些布置,費邑一定會在臘祭前陷落!」闞止卻對此充滿信心。

  「我倒是擔心郕邑那邊。」末了,他若有若無的說道……「不是我輕視他,子貢光靠一副口舌,能說服孟氏麼?」

  趙無恤瞥了此子一眼,闞止火急火燎地將季孫斯逼死,莫不是想給去勸降孟氏的子貢製造點麻煩?三桓雖說已出了五服,但畢竟休戚與共了一百多年,愛恨交織下,對季孫斯的死難免會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所以這些心機重重的家臣啊,時不時就得敲打幾下才行。

  趙無恤輕輕將眼見要輸的棋子撥亂:「子我,巡視不法,約束官吏盡忠職守等事,子貢不如你;行人朝聘,折衝樽俎,則你不如子貢。他辦事,我很放心,子貢雖然沒帶尺寸之兵,升斗之糧,但他背後還有我,這便夠了!」

  ……

  從地圖上看,魯國的疆域像一個啞鈴,兩頭大、中間細。按照山川河流走勢,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濟水、大野澤水域的西鄙;洙水、泗水流經的曲阜;泰山高聳的北鄙;以及沂水、東蒙山一帶的東地。

  在三桓四分公室後,孟氏占了北鄙,叔孫氏占了西鄙,季孫則占了最大的東地,這種局面直到趙無恤入魯後才徹底打破。

  正所謂「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東地的百里山河是伯禽及歷代魯侯征伐淮夷打下來的,這片周人殖民地的中心自然是季氏的都城費邑。

  季氏能靠這座城邑專魯長達百年之久,季氏的費宰們源源不斷地崛起,試圖入主曲阜,自有其原因:費邑城大池深,北阻東蒙山,南臨邾國,是為兵家必爭之地,誰控制了這裡,誰就能將魯國東西兩部分死死扼住。

  可現如今,堅不可摧的費邑卻成了一座孤城。

  「費邑恐怕是守不住了!」

  當看到一場小雪過後,城外的兵卒卻沒有退卻,而是開始熱火朝天地伐來樹木,挖土夯實,準備造壁壘長期駐紮時,公山不狃對叔孫輒如是說。

  「昨日的進攻不是被擊退了麼?」叔孫輒這幾天過的膽戰心驚,該死的趙無恤,又一次食言。本來說好他與公山不狃起兵相助,事後三分魯國,叔孫氏的城邑和遺產都留給他的。誰料在曲阜碰面時,趙兵卻是敵非友,衝殺過來將他們驅離曲阜。

  雙方在姑蔑打了一仗,縱然費人悍勇,卻逃不脫失敗的命運,他只能和公山不狃一路奔逃回到費邑。本以為趙無恤至少要歇過這個冬天才用兵,誰想到,沒過幾天,追兵就源源不斷地開過來了,在城外圍三闕一。

  公山不狃道:「昨日攻城的是侯犯,光是他那些郈邑殘部就差點登上了牆頭,若過幾日雪停了,城外萬餘人齊齊攻來,此城必陷!」

  叔孫輒那個氣呀,他咬牙切齒地說道:「來攻城的萬餘魯人本是東地大夫們的領民,為何要聽趙無恤號令?」

  「彼輩……只不過是想在臘祭前歸鄉過年,如此而已……」

  公山不狃伏在女牆上望了望城下那些衣食勉強夠用,大冷天裡被驅使來圍城的魯人,心裡頗為無奈。

  半月前,狡猾的趙無恤宣布,會釋放在濟水之戰里被俘虜的萬餘東地兵卒,讓他們臘祭前歸鄉祭祖。這些東地魯人高興壞了,對趙無恤感激涕零,走到曲阜東郊後卻被勒令停了下來,一時間又抱怨不已。

  怨聲載道間,趙無恤又讓人散布了一個消息:魯國的叛臣公山不狃占了費邑,他阻斷了魯國東西間的往來,不讓汝等歸鄉!

  公山不狃有苦難言,費邑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好橫亘在魯國東西的狹地間,他若想自保,就得死死守住才行,哪能隨便放人出入?

  於是這些一心想要歸鄉的東地魯人便被趙無恤利用了,他們在曲阜東郊整編後開到費邑,器械完備後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攻城,前幾日下了場雪才消停了一陣。

  誰料侯犯卻不停,他現在一無所有,立功心切之下幾步親自參與攻城,幾度差點先登!

  費邑的主力在曲阜失散了,大多數人還在俘虜營里做勞役,轉運從三桓府庫里搜刮來的糧食,所以費邑的人死一個少一個,公山不狃覺得,自己已經撐不下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