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晉國、魯國則是百草肅殺,等到寒冬料峭,又有哪家會笑到最後?

  敲定宋國要歸還曹國的侵地,並且囑咐樂氏要寫一封感情洋溢的感謝信給捨己為人的活雷鋒曹伯陽後,趙無恤完成了最後一件事。接下來,他也該帥兵歸魯了,恰逢此時,他方才得知,就在前不久,魯國出了一樁大事!

  收起五百里加急送至的書信,面對送別者們,趙無恤淡淡地說道:「開始了……」

  第542章 鳴鼓

  桑麻葉落,杉柏依舊,九月重陽這一日,一支車隊捲起黃土,緩緩駛向曲阜西門。

  「這幾年裡,曲阜還是沒什麼變化啊……」子貢端坐在車上,望著魯城的四郊,和他在此求學時別無二致。

  在端木賜的印象里,曲阜這座城池裡巷狹窄,透著一股魯人的小家子氣,原本是魯國最大罪繁華的都邑,可現如今,他反倒覺得大野澤湖畔的鄆城在精神面貌上要更勝一籌了。

  開拓進取,閉塞守舊,這就是兩座都邑的區別。

  更別說日新月異,在流動人口推動下,新事物層出不窮的陶丘了。

  變化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受到的禮遇……

  「是子貢!」

  「見過端木子!」

  「老朽有禮了……」

  「晚輩見過先生!」

  剛入外郭區市肆的商行,子貢的到來便引來了一陣驚呼。

  也有沒見過子貢的年輕商賈,小聲詢問旁人來者是誰,為何卿大夫家的隸商,魯國有頭有臉的大賈們都對他尊敬異常。

  「他是端木賜,字子貢,在商,他是陶丘侈靡之所的大賈,那方圓幾里的產業,乃至於競技場的各種玩意,都由他來經營管轄,外間傳聞,他已經富比大夫!在政,魯國新上任的輔相,大宗伯孔仲尼是他老師,曹伯待他為上賓,而權傾西魯的趙小司寇更是他的金主和主君……」

  子貢現如今已經是曹、魯之間最成功的商人了,但他卻不驕不躁,不管熟不熟悉,都微笑著與眾人見禮,讓人如沐春風。

  但他並無在市肆多停留,此次來曲阜,子貢為的是兩件事。一是趙無恤和曹國都捲入宋國之亂,隨著鄭、衛加入叛黨一方,戰局開始膠著起來。大軍日費粟米千石,曹國、西魯秋收的糧食紛紛南運,導致府庫減少,便只能從曲阜購買。

  第二嘛,近來頗有傳聞,說朝堂中有人慾乘著趙無恤在宋國鏖戰,對西魯不利,於是趙無恤便讓子貢到曲阜來探探風聲,畢竟被任命為執政輔相的孔子是他老師。

  子貢的目的地是官署區,途中會經過早先夫子所居的院子,側臉望去,到處是熟悉的景致。

  那株如冠蓋般的榕樹下,夫子給他們講過學,說的是「學而時習之」的道理。那口清澈的水井旁,他陪著顏回用瓢喝過水,淡寡的井水,入了顏回之口後,卻像是喝到了瓊漿一般,望著天光雲影,便是一聲心滿意足的嗟嘆。那家賣狗肉的店肆,子路帶他去品嘗過,衛國輕俠沒了在夫子面前的敦敦守禮,盤腿箕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油膩膩的手握著狗腿,直往子貢嘴裡塞……

  想起往事,子貢嘴角露出了一絲笑。

  但隨即便是一聲嘆。

  「自從夾谷會盟後,主君和夫子頗有些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啊,往昔的相互敬重,談笑宴宴的場景一去不復返了。」

  子貢想著,一定要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夫子能在宋亂一事上支持趙無恤,反過來,也要勸說趙無恤能稍微退讓一些,不要讓魯國君臣顏面上太過難看。

  然而就在此時,在宮門方向,有鼓聲響起。

  ……

  「咚咚咚!」

  鼓聲連綿不絕,從內城東邊傳到西邊,打破了魯人慢條斯理的日常,眾人紛紛抬頭傾聽……

  一個年邁的老者抬起昏黃的眼問旁人:「是哪位卿士死了麼?上次季平子卒時,整個曲阜的鼓都響個不停。」

  子貢的車就在旁邊,他側耳傾聽,判斷出鼓聲來自宮門,便對車下的老者說道:「老丈,這不是卿士死了,卿士之死,舉城鳴鼓,這次敲的是集合的鼓點,只有一座鼓架在響。」

  此言剛末,周圍的國人們都露出了一絲疑惑,記得上一次鳴鼓號召國人集合,是陽虎強迫魯國國人去毫社匯合,與他們共同盟誓。

  這次鳴鼓,又意味著什麼?

  「開始了,開始了!」

  兩個童子蹦蹦跳跳地跑過,嘩啦濺起一大灘水,曲阜里巷裡這樣的貧賤國人子弟到處都是,整日遊手好閒,城內一旦出了什麼事情,就數他們消息最靈通。老者差點被撞了個滿懷,敲著拐杖不住咒罵他們,但兩童子沒有停步,其他人也開始陸續朝東面移動,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子貢也索性下車,幾步邁到前面,拉住一個童子,問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

  那童子回頭看了一眼,腳步卻沒慢下。「甲士要把他帶去宮外。」

  「帶誰?」

  「當然是少正大夫!聽說大宗伯將他五花大綁,押到了宮闕!」

  子貢鬆開了手,整個人愣在原地。

  按照傳統,可是「刑不上大夫」的啊,而夫子一概是不推崇「齊之以刑」的。他上任宗伯後,設法而不用,反而推崇用教化來感化民眾,正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