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扼殺未來的對手,他並未完全死心。

  無恤淡淡地說道:「陽虎是決不能留在西魯的,必須去晉國,至於如何操作,我自有主意。」

  趙鞅接納陽虎之降後要考慮安撫魯國三桓,而趙無恤也要保證手下的孔門弟子們不要炸窩,畢竟陽虎得罪他們太深。所以他才把冉求,子貢等人統統支開,讓他們去負責別處事務了。

  不過無恤已經有了一個主意。

  偷梁換柱的主意。

  但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契機。

  就在傅叟還要細問時,城垣下卻傳來了一陣騷動,那是俘虜營,還有傷病營的位置。

  「怎麼回事?」無恤起身眺望,只見火光動搖,人影穿梭不已,下面顯然產生了一陣慌亂,卻不知原因。

  「莫不是齊卒反叛!?」傅叟輕聲說道,齊人中的軍吏已經被揪出來分開關押,但齊卒暴動的可能性還是有。只是,在被圍欄關押,有稀粥活命,外面弓弩瞄準的情況下,這就有些不明智了。

  無恤派人過去詢問,片刻後,邢敖帶著一位鶴髮童顏,身穿寬大醫袍,上面還沾著不少血污的老者回來了。

  無恤眼神好,看的真切,來者正是扁鵲。

  扁鵲自從救治了趙鞅以後,又被趙無恤偶然的「細蠱致病說」留在下宮治病研究,同時幫趙鞅調理身體,被趙氏奉為上賓,任誰見了都得尊稱一聲夫子。

  等到兩月前趙鞅出征,扁鵲覺得自己在晉國也呆的夠久,便又隨著趙兵出來,遊歷的同時兼任趙氏軍醫吏。他整天帶著幾位弟子泡在傷病營里,救死扶傷,活人上百,被視為能活死人白骨的老神仙,威望極高。

  於是兩人連忙走下牆垣迎接。

  「夫子,你怎麼來了?」

  此時此刻,天氣還十分寒冷,扁鵲額頭卻沾著汗珠。他呼出了一口白氣,向趙無恤通告道:「還請君子告知中軍佐,速速帥軍離開外郭,在郊外駐紮,營地不要太密集。」

  趙無恤聞言,和傅叟對視一眼,從這位趙氏謀主的目光里看到了一絲少見的驚慌。

  「究竟出了何事?」

  扁鵲沉重地搖了搖頭道:「營中有變,是疫病,是傷寒!」

  第432章 傷寒(上)

  齊人俘虜集中在兩處,一個是關押連長、里有司等軍吏的營帳,在外郭區內,另一處則是普通兵卒的俘虜營,在秦邑牆垣百步之外。

  當趙無恤這幾日裡第三次來到這片俘虜營時,卻見三三兩兩面黃肌瘦,衣褐骯髒的齊卒步履蹣跚地從窩棚里出來,驅趕他們的趙兵都蒙上了厚厚的葛麻口罩:這是趙無恤讓秦邑婦人連夜縫製的。

  趙兵全副武裝,卻仍然離這手無寸兵打幾人遠遠的,如避猛虎,趙無恤和身旁的眾人也停下了腳步,掩著口鼻,面露厭惡地看著他們。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都出現了相同的症狀。

  就在前夜,對趙兵和俘虜一視同仁的扁鵲巡視時發現,俘虜營中有不少人生病了,他們或體熱、或體寒,並大多伴有體痛、嘔逆之症。

  其他的疾醫還未將這些情況聯繫到一起,只有經驗豐富的醫扁鵲當面容凝重了起來,因為這四個都是某種惡疾的病症!

  在認真的診斷後,這個壞消息得到了證實。

  「是傷寒!」

  當聽到這句話時,趙無恤感覺自己渾身一陣寒意,就算是騎著駿馬,冒著大雪朝密密麻麻的齊軍衝鋒時,他也沒有這種感覺。

  對於古代的傳染病,趙無恤在前世有所耳聞,到了春秋時代就變成感同身受了,對於沒打過任何預防針的身體來說,這些疾病可謂是對他生命威脅最大的東西。所幸他生而為卿族子弟,從未缺衣少食,身體基礎很是不錯,後來還多了位出身扁鵲女弟子的未婚妻,平日四季醫藥從未斷絕,即便有小恙也很快就能好。

  但面對傷寒,他,乃至於趙鞅的生命也沒有任何保障可言!

  樂靈子老早就對他說過:「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

  所謂的「寒疾」,也就是傷寒,整個中古時代都讓人聞之色變的惡疾,它是一種傳染性的熱性病,和後世的非典有些相似,就像燃盡身體一把火,病情較嚴重,死亡亦很快,正所謂「其死告以六七日之間」。

  既然傷寒對人生命的威脅如此之大,那一旦流行開來,會發生怎樣的慘劇呢?商周春秋時雖然人口不算密集,還不具備跨地域傳播的必要條件,但某國或某城邑爆發傷寒的情況依舊層出不窮。

  《詩·大雅·召旻》是記述周幽王時「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所記便是乾旱導致的饑荒和疫災傷寒的流行。

  又如魯襄公九年(公元前564年)。春,宋國大火燒毀房屋後緊接著又是疫病,很可能就是傷寒。

  最近的一場大疫則是魯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鄭國都城流行傷寒,連幾位大夫都一一死掉,朝中空空如也。

  每次大疫病都十分嚴重,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正所謂「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

  六千餘趙兵,五千餘齊人俘虜,還有萬餘秦邑內外民眾,即便只有兩成殞命,也有三四千人之多,到時候可能家家戴孝,戶戶慟哭了。

  這是趙鞅和趙無恤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