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小小的車隊沒有走騎兵出沒的西南側,而是向趙兵主力可能在的地方走去,車上高高豎著顯眼的玄鳥旗幟——其實來襲的趙兵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這便是齊人繳獲的一面軍旗。說來也好笑,方才他們還祈求昊天和本地神主庇護,落單時不要遇到趙兵那神出鬼沒的滑雪小隊,如今卻巴不得碰見一支。

  出發沒多久,他們便被趙兵發現了,東郭書在對方射出一支箭後大聲表明來意。對面剛巧是個溫地兵卒,能懂齊國方言,揮手制止了袍澤進攻,沒有造成因晉人聽不懂臨淄話而以為對方是在罵陣的悲劇……

  於是陽虎發現自己所在的這輛車被一群趙兵隱隱包圍,在他們護送下慢慢前行,最後前方出現了一個騎者,迎面而來。

  趙兵目前也在移動中,陽虎不知趙鞅會不會親自來中間地帶談判。隨著距離拉近,他發現對方是個身材修長的小將,騎在黝黑的馬上更是鶴立雞群。他鑲嵌銅泡的鞮輕輕踢著馬腹,大弓和劍掛在馬鞍上,一身收緊打玄色描紅皮甲襯得身體有些瘦削,有些許短短絨毛的頷下卻讓他精神抖擻。

  「吁!」相遇之後,趙無恤勒住了馬,大喊道:「竟是陽子,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一別就是一整年,小子還怕再不能睹君之顏了!」

  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趙無恤在馬上沒下來,尤其是不肯靠陽虎和東郭書太近,這兩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

  看到陽虎那張自認倒霉的臉後他收斂了笑容道:「陽子勇乎?愚乎?兩軍交鋒在即,還敢離開齊侯庇護來此尋死,你可知道汝的頭顱在魯城已經價值十鎰黃金了?」

  陽虎遇到了最不想見的趙無恤,臉色變幻幾番後哈哈大笑。

  「為何發笑?」

  陽虎捧腹道:「我還以為自己至少值一座五千戶大邑,孰料三桓只出得起這個價,真是可笑至極。如今齊侯派我為使者來請平,還請通報晉國中軍佐。」

  他之所以冒險來這裡賭一賭前程,是因為雪地之上已無安全可言,齊營內外皆是如此。

  「請平?」趙無恤先是一愣,又道:「若是早一個月,齊侯初破夷儀時倒還好說,但如今齊軍無糧無秣,無衣無褐,猶如網中之鳥,更別說齊國公子陽生已被我俘獲,還眼巴巴等著贖金,齊侯還能與吾等談什麼條件?」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幾日汝等想盡辦法消耗齊軍,想必已經發覺了,齊人士氣並未耗盡,尤其是高氏之兵猶有餘力,其部屬打得極其頑強。且齊君有兩位勇士東郭書、犁彌,有陸擊猛虎,水擒蛟龍只勇,就像齊軍的左右臂……」

  東郭書見陽虎提到自己,只當他是在讚譽以誇大齊人聲勢,於是高高挺起胸膛,不卑不亢地看著趙無恤。

  「總之,齊人有損失,但趙兵好不到哪去,若是兩邊決死一戰,因為不知齊軍內部的部署深淺,精銳所在,趙兵至少要死傷過半!」

  無恤也在看向有勇無謀的東郭書,咀嚼著陽虎話中的意思,點了點頭道:「那便走罷,但汝等須得將武器全部留下。」

  ……

  一行人朝趙兵行營走去,在陽虎想來,趙鞅應該和齊侯一樣,讓兒子和家臣們在外作戰,自己則呆在溫暖的車輿上指揮,那就是中軍位置,齊侯還囑咐他一定要藉機找到中軍之所在。

  無恤在前引路,突然在馬上回首問道:「敢問齊侯此番請平的條件是什麼?」

  「虎身負齊君之命,非得見了晉國中軍佐才能明言。」

  「父親與我猶如一體,你若是想與父親交涉,是避不開我的,就不必掩掩藏藏了。」

  陽虎心裡產生了一絲不耐和厭惡,但又只能強忍。上次趙無恤放虎歸山是在利用他,但陽虎也發現無恤所圖和三桓不同,雖然對自己背信棄義,卻並無殺意,今日重逢果然如此,他甚至還願意在前為自己引路。

  於是他反問了一句:「既然小司寇能代替趙卿做決定,那小司寇覺得,要如何才能與齊允平?」

  無恤卻大大方方將話題接了過來:「齊侯想要請平,得先賠償此番出兵讓西魯各邑所受的損失。甄、廩丘乃是晉國做主割給魯國的,齊侯對此一概不承認,此戰之後,須得將此事頒布於冊書,合之於禮法。再次,衛國濮南地,乃是懲罰衛國叛晉而攻陷,齊侯須得說服衛候,此地應由晉、魯、曹三國占領五年,以觀後效。還有,齊侯應當解除平陰等地的軍備……」

  東郭書有些聽不下去了,大聲說道:「豈能如此!兩邊至多休兵歸國!」

  他雖然擅長於親冒矢石,不長於行人言辭,但這場仗可是一城一地跟著打過來的,所以也知道如果按照無恤的條件一一執行,那齊國此番出兵就變成徹底向晉、魯認輸了。什麼宏圖霸業根本不用想,諸侯必然覺得齊國賣衛,不可從也,君上努力一生的事業便會中道而阻。

  無恤關注點顯然在陽虎身上,對東郭書這個莽夫的抗議只瞥了一眼而已。雖然此人已經被搜身,卸下了攜帶的武器,但自從那次羊腸坂被古冶子襲擊後,趙無恤和所有肌肉發達的齊人自覺保持三步距離,這畢竟是刺客流行的時代,他可保不准齊侯還會不會再干出那種下作事來。

  所以他對沉吟不語的陽虎說道:「別急,我還未說完,齊國公子陽生在我手中,齊侯總不至於自己歸國而拋棄公子罷。當年宋文公贖回華元的贖金,且備好一模一樣的換算成粟米送至西魯,公子便能平安歸國,如若不然,就先在我的宅院裡多住上七八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