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那位高冠黑衣,裹著熊皮裘,腰掛長劍的「吳國行人」登上甲板時,老津吏不由眉宇一皺。

  他迎來送往這麼多年,卿大夫,乃至於國君也見過幾十個,但眼前這一位卻有些不一樣,讓他感覺怪怪的,腰杆粗壯,舉止似常年的軍旅之人,而不像雍容的行人大夫。於是他對女兒使了個小心行事的眼色,一邊撐著杆,一邊像以往那樣唱起一首漁歌,或者談吐些風土人情,似乎是想讓貴人開心討些賞賜。

  但「吳國行人」從始至終板著臉,盯著對岸和身後的情形,只是冷冷看了他一眼。

  老津吏更加確定其中有問題。

  棘下渡口的幾十條船齊齊駛到北岸,讓那些趕著車馬,上面拉著厚重器物的「商賈」「工匠」「隸臣」登船。

  迎接「吳國行人」的大船上,看到這場景,老津吏光禿的眉頭顰得更緊了,只因為那些吳國武士手持短劍環繞於其身側,所以他不敢發音。

  南岸潮濕的地表上,專鯽沒有重新披上裘衣,而是呼著白氣,光著膀子迎接北風,以及那些正在破浪駛來的船隻,用吳語說了這麼一句話:「他們過來了……」

  「然,計成矣。」言偃心情則要更複雜一些,這種事情本不是他願意看到的,但既然屈大夫允諾,自己作為屬下,就得照辦。

  「一會儘量少殺人,吾等答應趙卿的事已經做到了!」

  ……

  這來回兩岸的一刻時間裡,並沒有出什麼意外。

  直到船隻平穩靠岸,老津吏才在女兒耳邊輕輕說了幾句什麼。少女貝齒咬著下唇搖頭不已,卻被老津吏使勁掐了一下,這才含著淚躲到廬舍里去了。

  老津吏若無其事地走到正擺出微笑,要去和「吳國行人」見禮的衛國旅帥身旁,攔下了他,像平常一般笑著隨意地嘮叨了幾句。

  那衛國旅帥驟然被攔住去路,先是有些生氣,聽完老津吏的敘述後表情怪異,看了看那吳國行人,又看了看老津吏,最後一揮手。

  「荒謬!速速下去,休要在此亂言。」

  隨後他不再理會老津吏的苦勸,攤著笑邁步走向「吳國行人」,在躬身見禮時,迎接他的卻是一把貫體而過的鮮紅長劍!

  在他倒地時,呆滯的瞳孔深處依舊是不可思議的神情,他的手死死抓著「吳國行人」的深衣,隨熊皮裘和絲織深衣落地,裡面露出的是純黑色的甲衣!

  「趙氏黑衣鄭龍在此!」黑衣侍衛的司士鄭龍持劍長嘯,仿佛是信號一般,他身後的撐篙船上陸續湧出來幾十個商賈和工匠、隸臣,皂衣之下,黑甲裹身,個個裝備著短劍和弓弩。

  在旅帥被一劍刺殺的一瞬間,南岸的衛國兵卒們全都懵了。

  這是一場奪取渡口的計謀,借衛人忌憚的吳國使節團之名,藏趙氏精銳的黑衣甲士於其中。

  但失去了旅帥的衛卒們畢竟還有四五百人之多,若是齊齊壓上,還是能將這些僅有自己十分之一的趙兵趕下河的。

  可他們註定無法得逞,對手是最精銳的趙氏黑衣甲士,趙鞅苦心打造出來的家臣死士團體。他們五人為一隊,紛紛躍下船頭,將反應過來的衛國兵卒刺穿,隨後搬來輜車雜物,長矛弓弩對外,竟在渡口處防守起來。

  專鯽也撂倒了兩名持戈欲上的衛人兵卒,卻沒動用魚腸劍。

  此劍是蘊含了他父親魂靈的神器,是用來殺王侯的,連一般的卿大夫都不配死於其下!

  「伯魚,過來!之後便不關吾等事了!」言偃已經悄悄退到了安全的地方,那些個跟在「吳國行人」身邊的吳人對發生的戰鬥熟視無睹,全部圍到了言偃身邊保護他。

  專鯽又被冷風吹到了,抽了抽鼻子,卻聞不到久違的血腥味,這才悻悻地在水邊洗了洗劍,入鞘後回到了言偃身邊,讓出了戰局。

  這些真正的吳國人同意參與計劃,卻不願為趙氏出力流血,他們重新返回船上,而老津吏和其餘船夫被劍戈逼著,撐起船篙,再度返回北岸。

  大河之上,鷗鷺被廝殺驚得漫天亂飛,北岸的廣袤原野處,風起雷動,玄鳥旌旗遍布,那是趙氏黑壓壓的軍隊……

  第407章 鼓角吹寒

  鼓點和號角聲高奏,攪動了黃昏憂鬱寂寞的空氣,落日餘暉前,小邑城濮終於陷落了,經過數日苦戰,勝利者不由自主發出了山呼海嘯的聲音。

  比起被群盜活動而削弱得疲憊不堪的巨野邑,因潰兵計而一擊而下的垂丘、歷山大營,以及前後夾攻被摧垮的笙竇邑,城濮反倒是濮南四邑里抵抗最頑強的一個。

  當趙無恤的軍隊來到城邑前時,人畜都逃回了城中,城濮大門緊閉,拒不投降。

  但此時趙無恤的武卒、邑兵、亭卒,乃至於從新占領各邑調撥過來的勞役,郵無正帶來的那一師趙兵也歸他節制,加一起足足有六千之眾,和城內總人口相當。

  經過幾天的進攻後,城門破了。

  當然,最後立功的還是一架廩丘工匠坊打造出的衝車,撞樁以大樹樹幹製成,青銅鎖鏈固定,頂端削尖後用火淬硬,上面鋪有木製頂棚防止城邑上射下的箭矢和石塊。這東西在殷周之際就有,正所謂「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在浩浩蕩蕩的武裝遊行掃平城內外可能出現的抵抗後,趙無恤下達了第一個命令。

  「讓隨軍庖廚生火造飯,將攜帶的錢帛賞賜給有功者,把城邑里的被褥徵召一部分出來。但不要讓兵卒入城,各軍吏就在西牆下安營紮寨,挖好壕溝,安置尖樁,不可懈怠,附近仍有盜寇出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