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笙竇邑外,會面的兩軍都舉著趙氏玄鳥旗幟迎風飄揚,趙無恤扶起下拜之人,看著他和手下人雖然疲憊,卻依舊精神抖擻的模樣,不由出言讚嘆。

  任誰都想不到,這竟是趙鞅先前委派東進的前鋒,趙氏家司馬郵無正所帥的那一師精銳。

  巨野邑以西的伏擊戰結束後,趙無恤立刻以緝盜和替晉國懲戒衛人叛晉的名義發兵濮南。

  他先讓冉求取了已經被消耗成空心竹子的巨野邑,又讓人挾持公孫驅,假扮成敗退的衛卒叩門,垂丘城第一個上了當,輕易便被拿下,衛師先前駐紮的歷山大營亦然,占據了這處制高點後,衛國濮南地已經泰半落入了趙無恤手中,只剩下城濮和笙竇兩處了。

  然而那位戰死的邑司馬石曼先前所在的笙竇邑防備極其嚴密,居然看穿了潰敗歸來之人是假扮的,拒不開門。不過他們只顧防備眼前的敵人,卻被來自後方的人馬打了個措手不及,城邑失守。

  原來,早在一月前,在接到趙無恤的信件和敘述的「連環計」後,趙鞅便派遣郵無正帥一師前鋒抵達了溫地。在得知衛國向晉國開戰後,他立刻渡河,抵達了晉國在大河以南的據點祭邑。

  祭邑本是古祭國,平王東遷後成了鄭國地盤,南臨邙山,北靠大河。周定王二十年(前587),鄭國攻打許國,許國求救於晉國,晉國派兵占據鄭之祭邑,賜給了知氏為領邑。雖然知、趙二卿並不是很對付,但趙氏願意東進出兵,執政知伯也找不出理由阻攔,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郵無正過河。

  過了河後,作為齊人盟友,鄭國人立刻圍了過來,想圍堵這隻晉人偏師。

  郵無正全師竟然拋下了輜重,只帶著數日口糧徹夜皆行,大膽地穿過鄭國的北境。之所以敢如此,是因為他的隊伍里多為車兵,還有學著趙無恤組建的騎兵,有郵無正這位號稱「趙之伯樂」,當世最懂車馬的人在,鄭國人就算想截擊,又哪裡追得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搶了幾個里閭就地補給後揚長而去。

  過了鄭國,便是宋國,宋國雖然脫離了和晉國的盟邦關係,卻並未投靠齊國。趙氏當年力保樂氏,趙無恤在宋城長袖善舞也贏得了宋公的好感,加上司城樂氏、南子從中說項,借道之事本來還算順利。

  可卻被執政樂大心制止了。

  「晉人此行必然是要圖謀宋國的姻親衛國,而不是像趙卿、趙無恤在信函里所說的那樣去魯國西鄙,再北上夷儀,君上切勿答應!」

  宋國五公子也附議,向氏跟進與之爭吵,這場借路又一次變成了到底是投晉還是投齊的路線問題,不可開交。

  軍情和戰機稍縱即逝,郵無正哪能等著宋人扯皮?他膽大心細,竟直接帶兵從宋衛邊境的隙地一路向東行。這樣即便古板的宋國人來問罪,也能藉口說隙地並非宋境而避免責難。

  接下來的曹國自不必說,曹伯和趙無恤的關係正處於蜜月期,大筆一揮同意了郵無正借道的請求,子貢則帶著補給和不少募來的勞役甚至是馬匹等待在宋、曹邊境上,給趙兵補充輜重糧草。

  「還望司馬入衛,能少些殺傷。」作為衛人,他對趙無恤圖謀衛國心存不忍,但作為無恤的家臣卻又只能聽之任之,甚至還得加以協助。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道理在春秋亦然。

  於是不到十日的時間,郵無正就完成了這時代少見的壯舉,一個大迂迴繞到了衛國濮南,給了笙竇邑致命一擊,與趙無恤成功會師於此。

  第405章 以誰為主?

  在一座可以俯瞰笙竇邑殘缺土垣的丘陵上,樹木被砍伐一空,帷幕在周圍支起,防止塵埃進入。被木樁和腳板夯平的地方,蒲蓆擺放整齊,搭起了無數張松木做成的矮案,上面盛放著從邑寺庖廚里直接索要來的肉食與酒漿,香氣撲鼻。

  這是一場慶功宴,也是重逢宴。

  趙無恤派人為遠來趙兵搭建的連綿營帳就在小丘下,炎日玄鳥的大旗飄揚於長竿之上,而他本人便是在此與剛剛相會的郵無正,以及數十名趙兵軍吏共進宴饗。

  最初得知郵無正計劃時,趙無恤是不太相信的,雖說春秋晚期關隘並不算密集,但光是第一關,從鄭國人煙稠密的百餘里地界橫穿,就已經極其困難。鄭軍的戰鬥力在中原諸侯里好歹能排到二流,萬一被他們截留包圍後果不堪設想,郵無正此計太過冒險,無恤在信中並不建議他實行。

  可老爹趙鞅偏偏有這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氣度,他相信郵無正的能耐,一切讓他自行規劃。

  於是便有了這五百里奔襲的驚天舉動,當郵無正和身後的趙兵們全須全尾地站在面前時,趙無恤也不得不感慨這位「趙之伯樂」的武略和天才了。他雖然也有過不少軍事冒險,可多半是謀於廟算後的穩妥之舉,看來自己在氣度和兵略上,還有很多東西得向趙鞅和郵無正學習。

  他暗自思索道:「難怪歷史上的六卿之戰,趙氏能以一族之力抗衡數國聯軍,其中少不了董安於打下的經濟基礎,更少不了郵無正等善戰者的指揮有度吧。」

  所以他連忙扶起依舊一身戎裝的郵無正,發自內心讚嘆道:「子良司馬從州邑出發,渡祭地,隨後在鄭國境內如入無人之境,又過宋國、借道曹國,繞了一個弧形,迂迴五百里奔襲衛國笙竇,立下蓋世之功,可謂是前無古人的壯舉了……甲冑在身不必多禮,我且當一次東道主,犒勞子良及各位趙氏軍吏一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