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在這時,季嬴卻對她說道:「最新一批出產的成地白瓷將運往陶丘,我想讓你親自去一趟。」

  季嬴已經從信件中得知無恤將去陶丘,信中還提到了屈氏後人的事情,雖然無恤並未明說,但聰慧的季嬴卻考慮到了,這次與屈氏會面能否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或許能靠伯羋她們姐弟以「親情」動之,所以便譴她前去。

  伯羋自然知道這一去是為了什麼,一時又是驚喜,又是惶恐:「下妾……」

  季嬴卻不容她分說:「無恤已經離開了一年半載,歸期不知,之前是因為濮上戰亂不休,所以才未讓你去。可如今魯國局勢已經平穩,常年在軍旅之中,日子一定過得粗糙而隨意,他身邊總得有人照料,所以我想要你去!」

  聲音變成了命令的口氣,伯羋只能俯首下拜,不敢再辭。

  她不知道以前的君女是怎樣的,但現在的季嬴華貴而成熟,這一年多時間她發生了一場蛻變,從一朵含苞的花骨朵變成了初開的繁花,話語中有不容置疑的命令。

  可實際上,季嬴心裡想著的,卻是恨不能擺脫趙氏君女的身份,親自前去陶丘,與趙無恤一晤……

  吳國延陵邑位於大江之南,震澤以北,當年吳王壽夢死,想要傳位於幼子季札。但季札不願為君,便學太伯、曹公子故事,躬耕於延陵,以避讓君位,吳王徐祭遂封季札於延陵,號延陵季子。

  季札如今是吳國公族中輩分、年紀、見識最高最廣的人,也是對北方諸夏禮樂最熟悉的人,所以北上陶丘的吳國使節團在此停留,向他請教一些禮節問題。

  此時,一位白髮垂鬢的年邁大夫抱著劍坐於水邊一座茅亭中,眼前是浩浩湯湯的震澤。

  他的右側陪坐著一位高冠博帶的中年男子,華族大夫打扮,雖然是吳國地位卓然的行人,卻對老者態度恭敬。左側是一位緇布冠的青衣少年人,在場眾人數他聽得最認真,眼中滿是對北方諸夏的好奇,身上雖然是中原士人打扮,但領口下若隱若現的紋身卻暴露出他是土著的吳人。

  而一旁那名身材粗壯,腰別短劍的大漢更是完全的斷髮紋身,頗有些不耐地看著震澤景色,目光放在不時跳起的游魚上——他臉頰上的紋面正是一對青黑色的雙魚圖案。

  他的父親專諸,當年就是在這裡學習炙魚的……

  就在此時,白髮老者突然停下了侃侃而談的話頭,仰頭吟誦了一首詩歌后淚流滿面。

  陪坐的三人大驚,那名為言偃的吳人少年更是關切地近身求問。

  「季子,不知為何悲吟?」

  季札拭去縱橫的老淚,「錚」地彈了一下長劍嘆息道:「老朽心口微痛,想必是晏平仲辭世,世間又少了一位知己之人……」

  於是,就在分處兩地的無恤和伯羋都準備動身出發時,一道來自齊國喪事卻在短短几日之內震驚了天下,讓他們的行程也不得不延誤數日。

  第366章 不朽者

  四十年前,齊國崔杼之亂,齊莊公被弒,晏子這位「不死君難」的智者逃過了那一劫。隨後慶封滅崔氏;欒、高「二惠」與陳、鮑驅逐慶封;陳鮑驅逐欒、高三場大亂,他從未卑躬屈膝,卻奇蹟般地保全了自己的宗族,在齊侯杵臼時相齊,創造了一段難得的安定時期。

  晏氏自晏桓子後開始崛起,到晏嬰時成為上大夫,一度執掌齊政。雖然他從不為自己家謀私利,家無筐篋之藏,居於商賈之里閭,家有老妻卻推辭齊侯賜予的美室美妾。但擋不住他名聲太好,民眾扶老攜幼前來歸附,如今已經成為齊國在國、高、陳、鮑四卿下的第五強家。

  但他終究還是沒逃過司命的催促,晏子去世的消息傳出後,臨淄民眾萬分痛心,數萬人走上街頭同悲,掛滿了墨旌和素稿。

  據說在晏子病重將死時,特地鑿開楹柱放進一封帛書,對他妻妾們說:「楹柱中的信,阿圉年長後再給他看!」

  晏嬰老年得子,其子晏圉尚未及冠,卻被齊侯直接授予上大夫之爵,養於公室,請名師教其君子六藝,以繼承晏子的宗廟家邑。

  晏子遺書里寫了什麼外人不得而知的,或許是對齊國未來的預言,或許是指點後人保全宗族的妙招。

  齊侯也十分哀痛,他用最隆重的上卿禮節,親自為晏子發喪,還捧著璧玉在晏子的黑色棺槨旁哭得死去活來。

  有人在旁勸道:「君上,這樣做不符合禮的規定。」

  齊侯哭得眼淚鼻涕都混到了一起了,他直接用素衣的寬袖一擦,說道:「汝等怎能知道晏子的好處?從前孤與晏子到遄台遊玩,一天之內他給我指出了三次過錯,逼我改正。現如今斯人已逝,還有誰能像他那樣公正、那樣時常督促寡人?沒有了晏子,齊國危矣!哪裡還顧得上什麼禮不禮的!」

  國夏、高張、鮑國對於晏子之死都十分悲痛,唯獨高興的大概是高唐陳氏。唯一的克星已死,陳氏父子明面上雙目垂淚,回家後則彈冠相慶,抓緊了削弱齊公室和其他三卿的謀劃。

  而晏子的諡號也由齊侯親自選定了。

  諡曰「平」!

  治而無過曰平,無災罪也。

  執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綱治紀曰平,施之政事。

  於是晏子自此便被天下人尊稱為晏平子、晏平仲!

  ……

  魯國方面,剛剛完成更改魯昭公陵墓,威望正隆的孔子也穿上了端莊的禮服,帶著弟子們朝臨淄和晏邑的方向垂拜,雖然晏子並不欣賞他,甚至阻礙了他在齊國的從政之路,但孔丘卻十分讚譽其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