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今日一見,韓不信心裡卻暗暗念叨道:「幼虎雖去,雛鷹方出,此子恐怕又是一個趙無恤般的人物,這一代的年輕一輩,真是人才濟濟,等到他們為卿的時候,真不知是何局面,對晉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持才而傲,用這四字來形容高昂著頭的知瑤再合適不過!

  但他又比趙無恤更放肆幾分,雖為小輩,但在面對禮賓和副賓時,卻待之如同齡人般,不懼不畏,不卑不亢。

  看來過去一年,他似乎是被喜歡「上善若水」的知躒故意掩藏,遠離晉國中心。

  三加冠後,儀式告一段落,按照規矩,到場的賓客會送上一些建言,韓不信的建言是:「同師曰朋,同志曰友,小君子離開新絳多時,歸來後應當多與同輩之人相交遊才是。」

  然而知瑤沒有像一般少年那樣一板一眼地鞠禮和道謝,而是朝韓不信一拜道,抬眼帶著嘲弄的笑意說道:「謝過韓子之言,但晉國六卿子弟,小子雖然不識其面,卻曾聞其名,卻不知有何值得交遊之人。」

  他當場對晉國年輕一輩來了場點評,被太史墨記錄在簡冊上,頓時傳遍了新絳,讓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齒之餘,卻又不得不服。

  知瑤戴玄端,一揮寬袖開始大發議論:

  「范禾有勇而無謀,做一衝鋒陷陣的匹夫或者街巷喋血的輕俠倒是不錯。中行黑肱色厲膽薄,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守戶之犬爾。魏駒自以為智計了得,卻不知道自己處處只會效仿他人,其實是冢中枯骨。就連韓氏的阿虎,我也覺得是虛表無實,沒什麼本事。至於趙氏三子,藉父之名而已,碌碌小人爾。彼輩何足掛齒?又哪裡值得小子交遊?」

  韓不信啞然:「那小君子以為這晉國,這天下何等人值得交遊?」

  「自然得要和我一樣,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九州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少年英傑。」

  「這世間有這樣的年輕英傑?誰能當之?」

  知瑤昂首傲然道:「唯獨趙氏無恤,方才值得小子一晤!」

  第358章 世子之位

  十一月末,當知瑤對晉國一眾同齡人的點評流傳開後,初冠或者尚未及冠的少年們反應不一。

  趙伯魯、韓虎性格使然,對此只是一笑而過,不以為然;魏駒明面上也是雲淡風輕,心裡卻極不舒服。

  至於孿生兄長淹死在大河裡後,范氏剩下的獨苗范禾,則當著中行黑肱的面怒髮衝冠,罵了知瑤一聲:「其母婢也!」

  他隨即惡狠狠地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下一句話便是:「等死士練出後,莫不如將知氏豎子也一起殺掉罷!」

  這一年多時間裡,趙無恤忙著在魯國西鄙開闢自己的未來,魏駒忙著拾趙無恤牙慧,然而畫虎畫皮難畫骨,能做成什麼樣不得而知。

  至於中行黑肱和范禾,近來卻是把精力放在另一條道路上,那便是花費重金,招募死士。

  中行黑肱被知瑤評為「色厲膽薄」,說他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是「守戶之犬爾」,他一臉陰沉,卻強忍著不滿勸誡范禾道:「我那堂弟本就高傲,連他的兄長知宵也不放在眼裡,其性情比趙無恤還令人厭惡幾分,這次是將晉國所有同輩之人統統得罪了。此事日後再算,遲早會叫他付出代價,如今之計,早日割掉賤庶子無恤的項上人頭,為范子復仇才是正途!」

  他和范禾眼界也就如此,對於趙無恤「殺」范嘉卻逃得性命一事耿耿於懷。無恤出奔後又輾轉到了魯國,忽然間竟風生水起來,更讓他們又嫉又恨。可相隔千里,又是在外國,倆人在族中雖然跋扈,卻鞭長莫及,於是便想出了這麼一個主意。

  「有不少猛士甘願為賤庶子無恤效命,他身邊防備甚嚴,須得技藝高超的劍士方能近其身!」

  中行氏從中行獻子、穆子時就好養士,麾下能人異士自然很多,范氏財大氣粗,當年范鞅所養的勇者丕豹名揚天下,兩位君子合力,還真找來了不少敢死之士,現如今全都列於堂下。

  在中行黑肱和范禾的計劃里,他們將花費數月,訓練選拔其中的善戰者,陸續派去魯國,做行刺之事!

  列中的末尾有個頭戴青幘巾,身穿勁裝的年輕少年,正是先從范嘉,隨後被中行黑肱要到手的豫讓!只不過他臉上和手臂上已經多出了數道廝殺留下的疤痕,也沒了最初投奔中行黑肱時的躊躇滿志,此刻與粗鄙的劍士們為伍,只是垂首暗自嘆息。

  「本以為委質於中行氏後會得到重用,孰料中行氏雖然尊賢者能者,卻不能重用之;雖然賤不肖者,卻不能斥退不肖者。在中行子心裡,我竟只是一輕俠死士之輩,可以隨時拋出去傷人的器物而已,他和已死的范子一樣,都是以眾人遇我啊……」

  但臣事君以忠,中行黑肱雖然無法讓他滿意,卻也沒有太過虧待的地方,面對君命,自命為「士」的豫讓不得不從。

  ……

  范禾在領邑里做的事情比較隱秘,但宗主范吉射卻知道的清清楚楚,當家臣進諫是否要約束規勸時,他卻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由著他去罷……」

  在范吉射看來,這個衝動好殺的小兒子不如已死的大兒子多矣,但這份想為兄長復仇的心思卻是好的。暫且由著他去,若能成功自然好,卻不能指望太多,依靠權謀與趙氏抗衡才是正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