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恤之前向魯城要求的糧、帛、軍械、車馬、藥品、乃至於瘍醫等,季氏和孟氏全部應允,已經陸續運抵中都。伴隨而來的還有魯侯第三封催促趙無恤南下的簡冊,雖然語氣依然婉轉,但依然能從中看出他的焦慮。

  至於季氏、孟氏?他們迫切希望趙無恤快點和盜跖兩敗俱傷,區別只是季氏不希望趙無恤勢力徹底消失,最好是實力削弱一半好讓兩家相互扶持,而孟氏的公斂陽則巴不得無恤敗亡。

  所以,當子路徹夜兼程從陽關趕到中都時,趙無恤正安排從各處匯集過來的兵卒們列隊集結,準備即刻南下。

  子路先火急火燎地衝進城探望孔子的傷勢,見他並無大礙後鬆了口氣。隨即被孔子訓斥了一通,說他不先向小司寇復命卻先來辦理私事是一種失禮的行為,子路這才連忙趕到南門處,與趙無恤見了一面。

  「由來遲,有罪!」

  碰面後,趙無恤打量了下子路,見他穿著沾了不少塵泥的武士裝扮還未換下,精神有些疲憊不如往昔,眼中卻更增添了幾分自信。

  子路在陽關的使命完成得十分漂亮,他抵達陽關沒多久,已經逃進灌邑的陽虎也派人過來了,誰料被子路留下截留的人斬殺於城外,絕了陽關宰的退路,不得不重歸魯國治下。

  於是趙無恤便誇讚道:「何罪之有?子路單身出使陽關,雖無子貢、子我的妙舌生花,但以你只以無宿諾的名聲就使得陽關宰願意盟誓投降,答應永不叛魯,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單單這件事,就能和當年墜繩出城,逼退楚軍的宋國華元相提並論了!」

  華元,是一百年前的宋國執政,宋文公十六年,楚莊王派行人出使齊國,經過宋國時故意不借道,以試探宋國是否會屈從於楚。華元認為這是對宋國的侮辱,將宋當做附庸傀儡對待,於是便毅然殺了楚使,引發了楚莊王伐宋的戰爭。

  那場仗一打就是數年,宋城糧盡,但性格執拗的宋人卻尤不投降。直到撐不下去了,華元才在夜裡潛入楚軍營,一路無人察覺,直到楚國司馬子反的大帳中,登上子反之床,亮出二尺白刃喊他起來。

  面對子反的駭然,華元說:「寡君派我來把宋人的難處情況告知司馬,敝邑已經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地步。儘管如此,若是想要吾等宋人與楚國結城下之盟,寧可滅國也不願!但汝等若是能退兵三十里,體面地結束戰爭,宋國將唯命是從!」

  司馬子反害怕,就和華元訂下盟誓,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之後宋國果然按照允諾服楚,華元憑藉自己的勇敢和誠信結束了這場慘烈的戰爭。

  率直的子路從不掩飾自己的情緒,聞言後一路上的疲憊盡去,面露喜色。

  趙無恤用華元來誇獎子路這次立下的功勞,的確恰如其分。首先,陽關宰是陽虎殘餘叛黨,有徒卒近千,若是和灌城東西呼應,為禍泰山南麓,就相當於在魯國北境打開了兩個缺口,保不准齊人便乘虛而入了,這當然不符合趙無恤的利益,他的縱虎之策就會變成一個養虎為患的笑話。

  所以他才讓子路去冒險一試,陽關宰也是個執拗的軍人,一向聽不進巧言誘惑,對子路倒是極其信任。既然子路以魯侯、三桓的名義說了會保他們的命,還會讓一切保持現狀,自然就允諾了,何況還有趙無恤交給子路的東西在起作用。

  「也是多虧了司寇從陽虎處得來的陽關虎符,彼輩才相信陽虎已敗……當日我聽到中都被圍困的消息後慌亂不已,再次忤逆了司寇還請司寇懲處。司寇救下了中都,救下了夫子和眾弟子,子路雖然不才,卻有七尺之軀,二尺之劍,可以上陣殺敵!這次南下擊賊,還請司寇帶上我罷,我願意為司寇赴死,好報效此大恩!」

  說完子路竟然伏地下拜,對趙無恤施以重禮。

  聊到這兒,趙無恤卻是想起了一件事情:子路這次勸降了陽關,立下的功勞不可不賞。足夠從行人署區區還人一路升到邑宰、邑司馬的級別了!

  陽虎倒台後,他的黨羽也樹倒猢猻散,不知有多少邑職位空缺,想孔子和少正卯這樣提前洗白的聰明人實在太少。不過無恤猜測,若是讓子路自己選,他一定會在孔子請辭後擔當中都宰一職位,魯城裡的孟氏、季氏肯定不會反對。

  若是那樣,就會跟趙無恤傾向的人選宰予發生衝突。

  面對這件新冒出來的麻煩事,趙無恤立刻便有了個好主意,他說道:「子路的功勳不可不賞,我身為小司寇雖然不參與任免官職,但卻可以舉薦。魯國有這麼一處地方,它是千室之邑,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內外交困之下,急需一個人去主持軍務,重振旗鼓,子路可願意為之?」

  子路有志向,而且志向還不小,他想要執政千乘之國,使其富強。但在聽了趙無恤「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後,加上孔子的教誨,他也懂得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邑司馬,便是通往這一理想的第一步。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他竟然也不問是哪,直接就拍著胸脯允諾了。

  「得子路一諾,勝過百鎰黃金!那這事就說定了,戰事結束後,我便舉薦你做陽關司馬!」

  「陽關?」子路恍然大悟,原來是那地方。

  在季氏的妥協下,陽關目前可以由邑宰控制,保持原本的秩序不變。但考慮到的它是魯國的北方重鎮,所以必須安插一個能讓叛軍和魯城勢力都能接受的邑司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