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做器具木柄的「廬人」,也在這天得到了一份大訂單。

  「要製作數百根長達兩丈的木柄?」廬人們暗暗咋舌,這麼長的兵器木柄還真是少見。

  「然也,統統用來安放矛和少量的戈、戟,我要在十月之前,讓武卒里的戈矛手統統裝備上長達兩丈的酋矛!」

  輪人、輿人也被提出了新要求,趙無恤要他們減少戎車的製作,增加輜車。

  因為在趙無恤心裡規劃的兵種里,戰車兵只是輔助中輔助,有了長矛方陣,勁弩三段射,以及卒如飄風的輕騎士後,駟馬戰車的功能已經越來越小了。

  至於四輪馬車,在兩地的道路網構建起來前無法大量製作,只能先放著,等上一年半載再說。

  接下來,趙無恤又去了攻皮之工處,這裡有濃濃的硝石味道,包括鞣製皮革的鮑人;編綴革甲的函人;製作皮鼓的韗人三個工種。

  公輸克向無恤展示了一件皮甲的編綴過程:「濮北別的沒有,牛倒是有不少,部分用作拉犁牛耕,部分則製作皮甲……」

  目前一甲大概能抵70石粟米,是一戶人家半年的口糧,而且製作周期很長,費時費力,不過好在材料來源比起銅錫要容易獲得,在大肆擴兵之前,只能這麼將就著。

  託了兩次大捷和搜刮府庫的福,現如今武卒已經人人帶甲,部分還是兩到三層的重甲,而徵召兵的甲衣只能自帶,所以良莠不全。牛馬的需求極大,於是乎,鄆城和大野澤那邊的草灘又讓無恤眼饞了。

  最後是織造和設色之工,魯縞這種高級奢侈品暫時做不了,但濮北桑麻也很豐富,未來可以成為一個織造中心,至少可以滿足當地居民和兵卒們的衣著。

  巡視到這裡時,一面面威風凜凜的旗幟正被繡好,上面有各種猛獸飛禽形狀,他們將分發給武卒的各個卒,作為軍旗使用!

  最後,還有一個正在修建燒窯的地方,則是為「搏埴之工」,也就是陶瓷之匠們準備的地盤。

  魯陶公正是魯國鄆城人,他帶著三分之一的瓷匠回到了家鄉附近,別提有多激動了,見了人就喃喃地說趙大夫言而有信,說了讓魯匠人們三年內還鄉,現如今果然兌現。現如今他正帶著族內子弟在兩邑全境奔波,尋找合適的陶土。

  等到廩丘建立起一個瓷器燒制中心後,趙無恤便可以將自己的特色產品運輸到陶邑去,讓子貢擴大商業規模,同時與天下諸侯交易往來!

  他也定下了一個「三年計劃」。

  「在經濟上,三年之內,要讓甄、廩丘實現一粟一麥的種植,一年兩次收穫,使得人人都能飽食。到時候本地特產轉銷諸侯,讓齊國的魚鹽盛於俎豆;北燕、鮮虞的牲畜充實廄苑;宋魯的五穀、絲麻養育民眾;晉地的皮革裝備兵卒;吳國的銅錫匯入冶爐!」

  天氣日漸寒冷,等到闊葉林全部枯黃,草木漸漸凋零的九月下旬,位於魯城曲阜的封凜也給趙無恤送來了一封信,上面有陽虎的一句話。

  「冬十月初一,將祭祀魯國先公而祈之!」

  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

  虎會原本也是個新絳輕俠,晉卿趙鞅好養士,他便靠著一手三十步內十發九中的飛戟入選家臣行列,攢了幾年資歷,漸漸得以侍奉趙鞅車後,但仍不顯眼。

  直到在羊腸坂上一番「罷推車」的強諫後,趙鞅才漸漸不把他當匹夫看待。先提拔為親衛兩司馬,多次隨同趙鞅出征立功,又為卒長,最後還把他留在了濮北,讓他做趙無恤的臣子。

  雖然虎會平日裡大大咧咧,與田賁、穆夏等趙無恤的武卒老班底關係不錯,但內心裡還是有分寸。他知道自己雖然在趙氏軍中爵位和資歷較高,可到了趙無恤這裡,依然算個新人,被提拔為廩丘邑司馬已經是莫大的恩寵了。

  誰料,今日趙無恤卻突然喚他來此,到場的除了虎會外,竟然只有無恤的謀主張孟談,這讓他有些誠惶誠恐,因為廩丘的一把手,邑宰計僑都不得參與此次密談。

  「虎司馬不必多慮,常言道雞司夜,狸捕鼠,不在其位則不謀其政。計邑宰專管政務,因為不涉及後續事項,所以就不必參與了,而虎司馬卻有任務與此相關,故而召你前來,請坐罷。」

  倒是趙無恤看出了虎會面色如常下的忐忑,便如此勸慰他。

  於是乎,在廩丘城的邑寺廳堂內,忽閃忽明的青銅燈架下,三個人影虛席而坐,聲音低沉,正聚在一起謀劃著名什麼。

  「這是陽虎讓封凜帶來的話。」趙無恤將盛放簡牘的漆盤推了過去。

  「冬十月初四,將於社廟祭祀魯國先公而祈之?」白衣緇布冠的張孟談風塵僕僕,在接到趙無恤的消息後立刻從甄邑趕到了廩丘,他看著簡牘上的小字,露出了微笑。

  「這是請帖麼?」虎會問道。

  「這不僅是請帖,還是給大夫的動手信號,也是魯城大亂的日期……」張孟談語氣斬釘截鐵,對此確定無疑。

  聞言後虎會面色微變,他雖然對趙無恤勢力在魯國的處境有所了解,卻僅僅知道了大概。何況他專職武事,對那些陰謀暗算和縱橫睥睨不擅長,如今方知此事,只覺得整個魯國似乎都要風雲色變了!

  的確,近幾個月來,從種種跡象來看,陽虎等人取代三桓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兩大勢力之間的矛盾漸漸浮於表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