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幸好,和當年四子分封於鄉邑治民一樣,趙鞅做的是對無恤放任自如的打算。除了留下部分士和兵卒相助外,並沒有空降些親信來遙控管理,這讓無恤放下了最後一絲顧慮。

  他暗暗感慨道:「用人之術,任之必專,信之必篤,然後能盡其材而可共成事,說的就是趙簡子這樣的人罷。」

  讓無恤始料未及的是,兩天後,在送趙鞅離開甄邑時,晉國中軍佐拉住了無恤的手,對他附耳說了這麼一句話:「趙氏世子之位,或許得等到你歸國後方能選出!」

  無恤聞言怔住了,隨即心中一喜。

  這是趙鞅第一次宣稱要讓無恤成為趙氏世子,其實這心思在姑布子卿的預言後漸漸生出,到了那次七日昏厥見了無恤和其他幾個子嗣不同的表現後,趙鞅更是篤定了主意。

  原本打算在無恤出使宋國歸還後就正式帶他到溫地家廟祭拜先祖,封為世子,誰知其間卻出了巨大的變故。無恤歸國無門,趙鞅心憂之餘,也有了微微動搖。

  遠行在外的兒子,總是沒有還留在身邊的親近……

  然而,如今來魯國走了一遭,趙鞅詫異地發現趙無恤的表現再次給了自己無比的驚喜,他的謀略,他對趙氏未來清晰無比的規劃,許多方面甚至能讓自己汗顏,趙鞅的決心便又再次恢復了。

  在國內,既然已經決心交好韓氏,那麼這種意圖就不便顯露,讓世子之位空懸是比較穩妥的辦法。但對於趙無恤,趙鞅卻提前將決定告知了他,以安其心。

  「小子一定不會辜負父親期望,定會經營好濮北,也爭取早日歸國!」

  說完這句話後,季嬴的身影在他眼前不斷閃現,引得無恤情緒煩躁不已,好不容易才能驅散開來。

  望著晉國萬餘大軍東行,塗道上的塵埃漸漸平息,趙無恤回首望著這廣闊的濮北之地。

  「雖然父親向我許下了世子之位,但未來能夠如何,還是得靠自己去打拼。在這和下宮相隔千里的異邦之地,孤懸於外,一方面左右無援,另一方面卻能自己做主,打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

  回到甄邑後,和這些天忙裡忙外的邑宰張孟談見了面,無恤將和趙鞅的對話大部分都告知了自己的謀主。

  張孟談如今已經正式成了趙無恤的下臣,不再稱他為子泰,而是稱之為大夫。

  「大夫對中軍佐分析的戰略極其精妙,只有一事卻說差了。」

  趙無恤十分疑惑:「何事?」

  張孟談俯低了身形,籠著袖子恭恭敬敬地說道:「大夫間接殺死了范氏嫡孫,范氏如今深恨大夫,中行氏亦然。兩家仇讎已經在大夫這裡打了個死結,如此一來,六卿之亂的啟禍之人,除了大夫外還能有誰?」

  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

  「我將是那個開啟戰端之人?」

  無恤恍然大悟,他也是騎著驢子找驢,原本的歷史上,六卿之亂的火藥桶是趙氏大宗和邯鄲氏的複雜衝突。而現如今,歷史已經很大程度上有了偏差,他自己不知不覺間成了暴風之眼,矛盾的中心。

  「大夫即便立下了大功勞得以被晉侯特赦歸國,但大夫踏入新絳之日,成為趙氏世子之日,便是晉國大亂之時!」

  張孟談旁觀者清,所以能如此一針見血地指出來。

  如今趙無恤被逐出國,遠離新絳,尚且能緩和各方矛盾,使得六卿相安無事,可一旦他得以歸國……

  死了孫子兒子的范氏大概會第一個跳反罷!

  然後就會出現連鎖的反應,說不準就是范、中行、邯鄲一同以無恤歸國為藉口作亂。晉侯、知、魏態度曖昧,只希望韓氏到時候別堵塞太行,讓趙鞅、趙無恤真正成了東西各自為戰的局面!

  想到那舉國皆敵的情形,趙無恤啞然失笑,隨即又淡然了起來。

  「如此也好,這樣一來,戰爭的主動權便攢在我的手中了!」

  ……

  到了七月中旬,從魯西鄙歸來的晉國大軍在衛國都城附近的鄟澤匯合,頓時將這個濕潤靠水的低洼小盆地占得滿滿當當的。

  知躒數日前先到,聽聞趙兵將至,他便親自身穿朝服出去迎接,沒有絲毫怠慢,而且還打算讓趙鞅負責此次盟誓的歃血。

  衛國地處黃河東南岸,如果衛國反叛晉國,引齊人來攻,將對邯鄲、朝歌,乃至於南陽之地構成威脅,所以這次會盟是非常重要的。

  以卿大夫身份主盟諸侯,這是莫大的榮耀,也是一種僭越。晉國雖然是霸主國,從趙宣子起就開了卿大夫主盟的先河,但多數時候都是由執政卿為之,很少有次卿代勞的時候。知躒如此作為,仿佛他是中軍佐,而趙鞅才是中軍將似的。

  他的侄兒知果第一個表示不解:「叔父,雖然趙鞅跋扈,但叔父身為執政,何必如此相忍讓?」

  知躒不以為然:「你有所不知,冬至日獻上的牲畜六牢,都得以最好的梁稻餵養,不鞭不撘,讓他們毛髮光澤,身體健壯。我對趙孟便是如此,看似殷勤,實則暗藏殺機。」

  以知躒想來,按照以往趙鞅的跋扈和高調,是絕對會去主持盟會的。這看似一個出風頭的機會,然而晉衛方睦,卻早已貌合神離,晉國軍事壓力一撤銷,衛國恐怕立刻會生出叛晉的心思。

  「只要將此次必破的盟誓交予他去主持,就能使之得意而忘形,再惹下禍事給我口實,到時候我的劍已經磨好,就可以狠狠斬下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