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給趙鞅的簡牘里,他則直言范、中行二卿絕對參與了此事,因為如此一來,本來對趙氏極其有利的局面就徹底逆轉過來。哪怕這會損害晉國的利益,引發與宋國的外交糾紛,但以范鞅、中行寅的性情,根本不會在乎。

  無恤請趙鞅搜尋證據,同時加強防範,並在晉侯面前,全力支持他繼續處理此事。

  看著騎從攜帶信件遠去後,趙無恤沒有留在原縣枯等新絳的回信。第二日清晨,一行人告辭原縣大夫,順著漸漸平坦的大道向東走了大半天,就到達了溫縣。

  ……

  溫縣趙氏府邸內,在聽趙無恤講述了這幾日發生的事情後,趙羅肥碩的臉上大汗淋漓。

  刺殺,是趙羅極其恐懼的事情。

  他生來膽小而怕事,甚至在王子朝之亂中,面對魚腩一般的周室叛軍,竟有過棄軍而逃的經歷。所以趙羅覺得無恤不應該貿然行事,得等待新絳的命令才行。

  「賢侄你目前需要做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雖然此次使命失敗,會被君上削掉職守,但回下宮待上幾年,自然能再次出仕……所以,還是在此好好休整等待為妙。」

  趙無恤決心已定:「叔父,若是我就此罷手,范、中行二卿,必然會以此為藉口抨擊我。到時候不僅我會受罰,趙氏威望也將受損,與宋國、與樂氏的交好也會告吹,有百害而無一利,事已至此,不如搏一搏!」

  何況,新絳目前是范鞅做主,晉侯也受他左右,無恤預感,他接到的命令,絕不會是對趙氏有利的!

  但,哪怕在旁的趙廣德也幫忙說話,趙羅依然將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當然,以他的膽氣,也不敢強行留下無恤,只是採取不合作不支持的態度,堅決不同意派兵護送無恤東行。

  「既然如此,那就請侄兒自便罷。」話不投機,胖大夫一甩袖子,拉著趙廣德就要轉身離去。

  趙無恤卻對趙廣德點了點頭,讓他離開了廳堂,只剩下無恤和趙羅兩人。

  「侄兒將吾子支使開,是想做什麼?」趙羅見趙無恤盯著他看,有些不自在。

  「溫大夫這是想要叛離趙氏大宗麼!」趙無恤先是不答,走近趙羅後突然大聲質問,嚇得他肩膀一震,差點坐翻在地。

  「侄兒這是何意?話可不能亂說。」他素來膽小,連忙後退了幾步。

  趙無恤雙目圓瞪,踏步上前道:「趙氏同休同戚,如今小子路途遇阻,使命能否完成猶未可知,叔父卻想置身事外?若是不發兵助我,他日我父追究下來,小子只能如實相告,叔父莫不是忘了半年多前,邯鄲午跪在溫縣跪地求饒時的模樣!叔父也想和十年前棄軍而歸時一樣,再承受一次宗主的怒火麼?」

  十年前王子朝之亂,趙溫還是溫地繼承人,與叛軍遭遇後膽怯而退,被趙鞅痛斥一頓,差點取消了他的繼承資格。那時候深深印刻在心裡的恐懼猶存,此刻面對爆發的趙無恤,他仿佛看到趙鞅瞪著虎目站在他面前,頓時嚇得渾身戰慄,兩腿一軟差點跪倒在地。

  「我發兵,發兵還不成麼?但溫縣和其他小宗不同,調遣百人以上必須知會宗主,所以,所以只能給侄兒一卒……」

  趙溫哭喪著臉,心裡實則還在討價還價。不過話說回來,他的溫縣算是趙氏最老實的小宗,被趙鞅虎威壓制。如今趙羅覺得,哪怕趙鞅不在了,自己也會被眼前的少年吃得死死的。

  於是,當趙無恤微笑著從廳堂里出來時,便溫和地對趙廣德說,在他的「懇求」下,趙羅已經「同意」派人隨行。

  當然,一百人是絕對不夠的,但只憑嚇唬,看來是要不到更多了,趙無恤便拉著趙廣德,在他耳畔說了如此這般。

  第244章 幕後主使

  此外,樂氏司士陳定國,倒是很願意引導趙無恤前往宋國,事已至此,儘快護送樂祁屍身歸國安葬,才是樂氏家臣希望的結果。

  「既然君子是樂氏之婿,也相當於吾等半個主君了,下臣願意跟隨君子!」

  於是,無恤將部分傷員留在溫縣,一行人修補車輿,補充牛馬後,便帶著趙羅補充的百名徒卒,繼續上路東行。至此,他們已經徹底離開了太行余脈,前方是黃河、濟水沖積而成的大平原,路況良好,但趙無恤卻讓眾人緩緩而行。

  邢敖有些不解,問道:「大夫,此地平坦,可以走快一些的。」

  趙無恤卻眯著眼睛答道:「勿急,還要等一個人。」

  邢敖撓了撓頭,依然十分不解,然而離開溫縣才不過十里,四散警戒的輕騎卻來稟報,說是身後數里外,追來了一支隊伍。

  無恤讓全軍三百餘人停步,他們在軍吏們的吆喝下,調轉方向,嚴陣以待。

  趙無恤默默旁觀,只見陳定國指揮嫻熟,樂氏族兵的軍吏,都是由華向之亂里有過死戰經歷的老卒組成。他們馭使淳樸忠誠的樂氏國人,身著輕甲,手持二尺劍,戰鬥力應該和成鄉眾卒相差無幾,只要稍加磨合,便可堪一用。

  半刻之後,遠處的道路果然煙塵滾滾,但目測來人並不多,僅有百人。他們輕裝小跑,舉著長長的戈矛。

  打頭的戎車上,豎著趙氏大旗,上面站著的人,竟是趙廣德,他還罕見地披上了甲衣。

  趙無恤露出了這幾日來難得一見的笑容,知道他囑咐趙廣德的那件事辦成了,便讓邢敖驅車上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