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齊侯聽從了衛侯的話,按照這一計策行事,衛國的大夫果然害怕了,通過了公議,於是衛侯便與齊侯在瑣地結盟,正式背叛晉國。

  憋屈了多年後,在司馬穰苴,晏嬰、國、高二卿等人的輔佐下,齊侯杵臼終於朝著小霸的地位一步步邁進!

  至此,晉國的盟友,只剩下了態度兩可的宋國、戰鬥力不可靠的魯國、還有尚未回到王城的周天子。

  總之,沒一個是靠得住的。

  晉國諸卿決定一致對外,雖然現在國際局勢對晉不利,但經過和楚國長達百年的爭霸,晉國早已玩出了經驗:兩個大國發兵直接進行決戰,那是迫不得已時才做的事情。更多的時候,只是發偏師騷擾,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將戰火引到中立國去,並展示軍威,威脅鄰國投靠。

  但哪怕是這些舉措,也得等到明年開春才能實行。

  一方面,是成周的叛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上軍司馬籍秦已經帶著數師之眾南下,晉國支持的劉、單二卿開始發力,若是順利,這個月就能徹底終結王子朝餘黨。

  所以,晉國打算先送周天子回王城,到時候借著尊王大功,討要一份討伐齊侯的王命,占據大義。

  在此之前,先讓魯國在後方拖住齊國人的腳步,然後儘快釋放樂祁,好挽回對晉國幾乎喪失了信任的宋國。

  到時候,晉齊各自施展手段,爭霸中原的博弈,才算正式開始。

  就在此時,趙鞅召無恤到下宮,告知了他一件事情。

  「無恤,余將於下月,為你舉行冠禮!」

  第228章 歲終上計

  冠禮!趙無恤聽罷,怦然心動。

  虞夏商周幾千年更替,社會從氏族部落進階到邦國、封建,工具從銅石並用進階到銅鐵並用。氏族、風俗、名物都有巨大的改變。

  但有一點卻從未變化,那就是對年歲的重視。

  正所謂:「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

  尚齒,用後世人類學的名詞來說,就是「年齡階梯制」,人的社會權力以年齡來決定,這種純自然的因素延續了數千年,直到現代還深受影響。

  人們往往會信任老者的話,而覺得毛頭小伙不可靠,當職位相同時,必然是年齡長的人更尊。

  春秋時的人往往把人的一生劃分為數個階段,當某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時,他可以取得在社會上相應的地位、權利、聲望。

  所以在孔門儒家心目中,貴族理想的一生應該是這樣的:十歲叫做幼,學六藝;二十歲叫做弱,行冠成年;三十歲叫做壯,可以成家立室;四十歲叫做強,可以入仕;五十歲叫做艾,可以穿朝服為大夫;六十歲叫做耆(shi),不必再親自視事,只用指使屬下;七十歲叫做老,可以閒暇下來,給兒孫傳授人生經驗了。

  若是細細觀察孔丘的前半生,趙無恤便會發現,他甚至是嚴格按照這種階梯進展而活的。

  但趙無恤心中卻也有疑惑,不是說,男子二十而冠麼?自己虛歲也才十五,怎麼提前了這麼多。

  趙鞅將那日傅叟的解釋說與他聽,言道:「汝在成鄉所做所為,羞煞無數成年者,所以也不必拘泥年歲,余認可你可行冠便是。」

  不過,趙無恤還有另一件擔心的事,剛好就在這時候試探試探。

  他訥訥地問道:「阿姊年歲長我數月,卻尚未及笄(di),是不是會讓外人嗤笑趙氏無序?」

  成人儀式,男子二十行冠,女子十五及笄,及笄之後,便可以許嫁。

  姐姐季嬴是趙無恤少數軟肋之一,他對此一直有些忐忑,不過到目前為止,趙鞅都沒給季嬴定下姻親。而按照原本的歷史,這種情況會維持到數年後的戰爭時期,阿姊最終會被許給代君……

  但,這一世,趙無恤打算阻止它發生!

  然而,趙鞅聽罷,卻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笑。

  按理說,的確應該先為季嬴及笄的,但自己這個女兒,情況有些特殊啊……

  他收斂了神色,淡淡地說道:「不必了,如今是季世,禮樂早已崩壞,何況她是女子,汝是男子,不用按照順序來。你且回去做好準備,余先讓家祝卜筮吉日,定下日期後,再廣邀賓客,在下宮的趙氏宗廟,為你行冠!」

  ……

  按照禮儀,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然後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贊冠」者協助冠禮儀式。

  家祝為趙無恤選定的吉日,就這麼跳了一旬,定到了冬至日那一天。

  「又是冬至日啊……我真是與這日子有緣。」

  聽到豎人寬傳來的消息後,趙無恤不由得一愣。

  春秋時的節氣和後世有所不同,只有八個,分別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於是,冬至就成了一年之末。

  去年冬至,正是樂祁在虒祁宮中參加大朝會,被網羅罪名逮捕。

  今年,在冬至前一旬,他便被晉侯洗清了罪名,得到了釋放,國君還專程在虒祁宮裡設下燕饗賠罪,期望晉宋兩國一笑泯恩仇。

  另一方面,冬至日,對於趙無恤來說,還有些特別的含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