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成巫和成摶的「慷慨」奉獻下,這處醫館建立在原先的成氏莊園裡。此處位置偏僻而安靜,沒有一般傷病營的污穢和腐臭味、哀嚎聲,反倒設置得十分規整。

  子陽站在醫館外面,看著黃土地面上那三圈白灰,便習慣性地蹲下捋起聞了聞,向帶路的成摶問道:「這是蛤灰?」

  所謂的「蜃炭」「蛤灰」,其實就是後世的石灰粉,春秋時代,人們就已經知道石灰可以用來消毒的妙用。在天子和諸侯的宮室中,有專門的職官「赤叐(ba)氏」,掌牆屋的潔淨,他們以「蜃炭」塗牆,以「蛤灰」潑灑四周,清除毒蟲。

  只不過燔燒的材料,不是石灰岩,而是來自海濱的牡蠣殼、蛤殼。

  這些原料在齊國很多,但在中原地帶比較稀缺,而物以稀為貴,只有晉侯、六卿大夫才用得起。所以,子陽、子豹他們雖然知道這東西的功效,卻從未想到能用在傷病營的隔離上。

  「素聞成鄉之富,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貪財的子豹不由得感嘆了一聲,趙氏在這次的治療中的出手闊綽,已經讓他目瞪口呆。在趙鞅醒後,為了感謝醫扁鵲的復甦之恩,便大手一揮,賜予他四萬畝良田,附帶一個鄉市。還有數不盡的良馬、車駕、錢帛,甚至以下宮首席醫官的位置虛席以待。

  醫扁鵲自由慣了,自然一一推辭,說是為樂祁診治之後,就要離開晉國,繼續向西雲遊,到秦國去。

  子豹卻心動不已,而在這傳說是麥粉、瓷器原產地的小鄉,竟然能用海量的蛤灰來隔離兵卒傷員的居所,實在是,實在是太奢侈了!

  但領路的成摶聞言卻笑了:「二位先生,此物並非是蛤灰,而是從山上挖來的白堊石所燔燒的,君子稱之為石灰。」

  白堊石,是此時的人們對石灰岩的稱呼,雖然從史前時代就偶爾有利用,卻從未有人搞清楚,這玩意和蛤灰原來是一種。

  醫者除了行醫治病外,還要學會搜集藥材,除了草木藥和動物藥外,還有不少金石材料。所以子陽子豹自然清楚白堊石是什麼,但如此用法,卻是第一次聽說,不由得嘖嘖稱奇。

  進了醫館後,他們只見此處井然有序,忙碌而不慌亂:各處都挖開了排污的溝渠,用陶管引來了乾淨的清水,空氣里還瀰漫著一股醋和麻椒的刺鼻氣味。

  庖廚的爐灶里用大釜燒著沸水,傷卒們躺在一種造型奇怪的「躺榻」上曬著太陽,面上沒有絕望和哀傷,而是和為自己更換布帶的青壯女子打趣說笑著。

  他們的君子無恤則站在曬滿了細葛、麻布的院子裡,對成巫和各位下宮醫官細細囑咐。

  「在此的眾人,都是為了趙氏,為了我而受的傷,必須善養之,之前允諾的賞賜都會加倍,每人每日賜酒半升,肉一兩,粉食半斗。醫官予醫給藥不得怠慢,令鄉吏每日朝饗兩次巡視傷病,若是有事,立刻去鄉寺報予我知曉!」

  這些天裡,每次來這醫館巡視,趙無恤心裡都充滿了遺憾。

  一場仗下來,他才知道了古代患了傷病的殘酷:第一批戰死者埋了以後,更頭疼的卻是多達百餘人的傷者,其中那些破了肚腸,斷了腿的重傷者,又有數人死去。

  趙無恤無奈之下,便生出了要保住剩餘傷者性命的決心。

  不過,依靠這時代剛剛起步,但在現代人眼中卻極其落後的醫療手段和思想,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才在為趙氏利益奔波之餘,在成鄉創建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軍醫傷病制度。他雖然不懂醫術,卻懂簡單的醫理,憑藉前世知道的零碎常識,起到救急的用處。

  而招來子陽、子豹,則是想利用這幾位春秋時代頂尖的醫者,為自己拾遺補缺。

  他最後嚴肅地說道:「請眾人信我,哪怕再痛再難熬,也要堅持下來,只要用心照顧,除了傷太重的,沒有誰是救不回來的!就算是大司命,少司命齊齊要帶走汝等性命,我,也要硬生生地奪回來!」

  換了別人說這令人悚然的大話,鄉卒和國人們自然不信,但君子不同。因為在他們眼裡,君子是能發動鬼神之力,引下天雷的人,自然能逆天而行!

  院中傷員們繃緊了臉,齊齊吶喊道:「此命從此便是君子所有!吾等絕不服輸,絕不待死!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如斯!」

  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

  「夫百病之始生也,或因為風雨、寒暑、清濕等環境;或因為陰陽失調、喜怒、縱慾等心理生理的變化;也有飲食起居的病從口入。但老夫卻從未聽說,由天地間的細微之物所導致,君子真是思前人所未思,見前人所未見矣。」

  下宮偏殿,身體微胖的子豹陪侍在旁,而趙無恤則與醫扁鵲在席上相對而坐。

  當日與趙無恤初見時,這位頭髮黝黑,老而不衰的春秋第一神醫擺足了長輩的譜。可如今,扁鵲卻面色肅穆,一副受教童子的模樣,顫顫巍巍地就要向趙無恤施禮。

  趙無恤不敢托大,連忙恭敬地對拜道:「先生乃是天下第一名醫,還是靈子之師,再說此話,是想羞煞小子麼?」

  事情,還得從昨日的成鄉醫館裡說起。

  當時,趙無恤一番要救死扶傷的宣言,以及醫館裡的種種新奇舉措,都讓子陽和子豹十分詫異。倆人當場擊節讚嘆,並向無恤請教這些舉措的意義何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