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君讓有司接過趙無恤獻上的帛書,上面密密麻麻寫著無恤讓田賁等人審問出的口供,證據直指范、中行二卿。

  晉侯午細細看了一遍後,一邊安慰趙無恤,一邊對他的請求報以無奈的笑。而太史墨則在一旁揮筆潑灑,記述君臣之間的每一句對話,留於史簡之上。

  「君上,此事證據確鑿,我趙氏忠於君上,而范、中行二伯欲專晉權,故視吾等為眼中之釘,欲除之而後快。今日敢私自發兵攻趙氏,明日就敢威逼虒祁宮,謀害君上!還請君上為趙氏做主,定其首亂之罪,發國人誅殺范、中行二卿!下臣,願意為君上前驅!」

  趙無恤抬頭時,語氣十分激動,仿佛受了巨大委屈的忠臣赤子。但垂首後,他心裡卻明白,晉侯是不可能同意的。而這仗,趙氏才從虛弱里緩過來,無力進攻,照目前中行氏龜縮的形勢看,似乎還打不起來。

  果然,對於這個要求,國君苦笑不已。

  他雖然貪玩而虛榮,卻不是一個傻子,晉國六卿之間的爭鬥,他這些年來都看在眼裡。可晉侯如今的地位只比提線木偶好一些,藉助均勢,還有知氏的扶持,勉強維持而已。

  雖然心裡期待六卿斗個你死我活,從中漁利,但若想要他出面支持其中一方,尤其是處於劣勢的一方,那還真得細細思量思量。

  雖然趙無恤說的,滅范、中行二卿,將其領邑統統劃為國君直轄縣治的提議,十分誘人,叫他怦然心動。

  於是晉侯假裝更衣,急問太史墨,此事應當如何是好?

  太史墨言道:「下臣雖然愚鈍,卻熟於典史,只能告訴君上,晉國從襄公以來,凡是和執政作對的卿族,乃至於國君,最終都落敗了。君上莫不要忘了靈公、厲公的往事!」

  當年,晉靈公不滿執政趙盾專權,欲派人去其府邸行刺,不果;又布下宴飲邀請趙盾,發宮甲和惡犬追殺,又失敗;最後趙盾用了明退實進的策略,裝作出奔,讓堂弟趙穿將靈公輕輕鬆鬆就在桃林里弒殺,如屠一犬耳。

  而晉厲公,則是不滿諸卿的跋扈和壟斷朝堂,他扶持自己的黨羽,刺殺三卻。又逮捕欒書、中行偃,卻在最後時刻被二卿反擊,也落了個被弒的下場。

  這兩位國君,可謂是被執政逆襲的典型例子,而在其餘幾次卿族鬥爭里,執政,也就是中軍將必勝的定律依然奏效。

  所以,要是就這麼傻乎乎地跟著趙氏,和執政范鞅作對,勝算實在是不大。

  所以,在聽了史墨的話後,對於成鄉一案,晉侯先是裝作勃然大怒,立刻讓司寇署的士師們查實。同時派使者召喚范鞅歸來,會同晉國諸卿公議,當堂對證此事。

  動作看著很大,但實際上,晉侯現在如同一株藤蔓,只能和知氏相互倚靠,根本就無力主導局勢。他把這件事高高抬起,又輕輕放下,把自己放到了中立位置上,至於是戰是和,讓六卿們考慮去吧……

  但實際上,趙氏此番舉動義憤填膺後隱藏的真實目的,卻隨著趙無恤這次入宮,已經達到了……

  第220章 內憂外患

  對晉侯的「中立」,趙鞅、董安於、趙無恤事先已經料到了。

  實際上,六卿在這次趙鞅昏迷期間,處置都有些倉促失當。他們依然沒有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就像是在玩象棋的六個對手,只是在外圍以偏師削弱敵人,卻沒有直接將軍的膽氣。

  局勢錯綜複雜,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成鄉之難,數十名余士卒、國人的仇,趙無恤當然不會忘記,他恨不得立刻讓兇手付出代價。但眼下若是頭腦一熱,倉促對范、中行宣戰,那對趙氏,對他未來的大計卻沒有絲毫好處。

  因為趙氏的實力,在新絳周邊處於劣勢;何況,趙鞅之前故作健康地巡視下宮,其實只是強撐而已。

  他的身體,還需要在醫扁鵲的照顧下休養數月,才能徹底康復。這位虎一般的卿士,在經歷了罕見的七日半昏厥後又奇蹟般地醒來,性格似乎有所收斂,比之前更加成熟穩重了,對趙氏來說,卻是件大好事。

  所以趙氏的一些手段,其實只是虛張聲勢罷了。這次進宮,無恤搶先告發范、中行不軌,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忠君和受害的角色上,爭取國君、中立卿大夫和國人們的輿論支持。

  如此一來,態勢頓時易手。

  本來實力上有優勢的中行寅,因為遲疑而不敢再冒險攻擊趙氏,就這麼落了被動:范鞅尚未歸來,而中行寅對那一夜扭轉戰局的神秘巨響十分在意,也不敢再肆意妄為了。

  之前幾天那些在收到了董安於和無恤虎符,卻態度曖昧的小宗、邑宰們,得知趙鞅康復後,便紛紛派人前來慰問,表達忠心,一個個涕淚滿面。

  趙鞅和無恤對此冷眼而視,在這次危機過後,父子二人覺得,最需要做的,便是將這些趙氏內部的不穩定因素用對付下宮周邊鄉邑的方法,一個個削除。

  要讓趙氏只有一個氏名,一個宗主,一個聲音!要讓趙氏在北方的領地連成一片,而不是被夾在各個山隘小邑里各自為戰,才有在戰爭里獲勝的機會。

  就在這時,遠在朝歌的范鞅也傳回了信件,卻不是給中行寅、范嘉的,而是由范氏使者親自所持,遞送至下宮,點名要趙鞅親自過目。

  趙鞅在拆開信件讀了一遍後,仰天大笑,隨即將其交給了聚集公議的趙無恤和大夫們傳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