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此,周王室東西兩王並立,互相攻殺,數年不決。

  在當時,周王室的實力是連一個中等諸侯國都不如了,這樣的戰爭,在大國看來幾乎是小打小鬧。但雙方積怨已久,打得如火如荼,戰鬥雖不宏大卻極其慘烈。勝敗多次轉換、興衰易手,弄得外人眼花繚亂。

  當時晉國作為諸侯之伯長,諸姬里的老大哥,聞周室大亂,自然要干涉。晉國內部六卿專權,早些年晉文公、晉悼公那點將周室一系取而代之的心思,也早就沒有了,只能盡力扶持,過一天算一天。

  那麼問題來了,該支持哪個王?

  現在出現了兩個周天子,雙方都來尋求支援,都聲稱自己是正宗,對方是違法的,晉國方面也感到為難。

  最後,晉國派了大夫士景伯(范氏小宗)去王城來裁決這件「正統」之爭。且不說讓諸侯大夫審理判決天子合法與否,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大笑話。何況,明眼人只要知道,晉卿范鞅和周卿劉氏之間的密切關係,結果自然就註定了。

  最後,果然是王子朝敗訴,被晉國視為叛逆,遣大夫知躒、趙鞅、籍談率兵入周鎮壓。王子朝那點兵力在晉國攻擊下,自然是土崩瓦解,周王匄(gai)重回王城,至此,王子朝之亂初步平定。

  成王敗寇,王子朝帶著召氏、毛氏、尹氏之族奔楚。他們還將宗周的大部分典籍一併帶到了楚國,這是整個春秋時期最大的一次文化轉移。這批從殷商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典籍,無疑灌溉了楚國的文化,培養出了兩百年後燦爛的楚辭和海量楚簡,周史官老子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不知所蹤的。

  然而事情還沒結束,王子朝跑到了南方後,居於方城一帶。三年前,楚國被吳師攻破都城,舉國大亂,自保不暇,也無法庇護王子朝。於是周王室便乘機派刺客將王子朝殺害,這一舉動,又引發了新一輪的叛亂。

  王子朝在周室名聲太好,黨羽太多,十年之後還潛伏了不少。去年年夏天,周大夫儋翩率領王子朝餘黨作亂,這次他們勾結鄭國夾擊王畿(ji),內戰零零星星打到了去年十二月,甚至將天子趕離了王城。

  事已至此,指望他們自己理順家裡的事情是不可能了,晉國只得再次發兵,范鞅、趙鞅、魏駒三卿南下勤王。在他們的支持下,四月,單、劉二卿在窮谷打敗了叛黨,局勢有所扭轉,所以趙鞅才得以歸來。

  最後,趙鞅感嘆道:「周室衰矣,天子已卑,正如詩言,周宗既滅,靡所止戾,邦君諸侯,莫肯朝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兄弟相爭,不可不慎……」

  他似乎是在暗暗告誡趙無恤,不要兄弟相爭太過,釀成周室二十年大亂的悲劇。

  說罷,趙鞅忽地從席上站了起來,虎目直視無恤,語氣變得冰冷:「你告訴為父,半月前成鄉遭遇盜寇,究竟是怎麼回事,你實話實話,自然有我為你做主!」

  趙無恤知道,今天的這場對話,終於到了攤牌的時候了。

  他按著之前早已準備好的答案,裝作懵懂地回答道:「真只是一群膽大的小盜寇而已,無恤已經將其盡數擊潰斬殺,頭顱懸於鄉寺,震懾宵小!」

  趙鞅目光慢慢變得溫和,仿佛長出了一口氣,暗道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庶子無恤不僅頗有才幹,且還存留著孝悌之心,還會為他兩個不爭氣的哥哥隱瞞。

  如此一來,趙鞅就徹底將仲信和叔齊從世子人選中篩除掉了,他再次告誡無恤道:「如此便好,詩言,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辱,汝需謹記!」

  至此,那件事算是揭過去了。

  趙無恤也鬆了口氣,在這位虎一般的卿士面前演戲,還真不太容易。不過如此一來,只要趙鞅在一天,兩個豬頭哥哥就再也不敢來招惹自己了。

  卻又聽趙鞅玩味地笑道:「公事已了,就輪到私事了,你去與樂氏的淑女見上一面罷,她就在鹿苑,與你阿姊在一塊。」

  ……

  第158章 清揚婉兮

  出了正殿,趙無恤腳步匆匆,剛拐下迴廊,卻正好又和趕來向趙鞅述職的家宰尹鐸、大夫傅叟、司馬郵無正三人撞了個正著。

  無奈,他又只能停下向三位重要家臣行禮問好,口稱「小子」。

  三人對無恤這謙遜的態度十分滿意,他治理成鄉至於小康的美名,隨著豆腐、粉食等物在下宮風靡,早已聞名遐邇。雖然家臣中暫時還沒人敢公開出面上書趙鞅,請立無恤為世子,但也已經有少部分士大夫開始暗中傾向於他。

  無恤相信,照這樣發展下去,只需要幾年時間,便能匯聚成一股洪流,成為不可抗拒的輿情,壓倒反對者的意見。

  他可不是王子朝,他會讓自己慢慢積累,獲得絕對壓倒性的力量。

  比如面前這三人,趙無恤覺得,都是可以爭取的對象。他們三人也是董安於為趙鞅招攬培養的人才。尹鐸的治民,傅叟的謀略,郵無正的知兵,可以說是拉著下宮前行的三駕馬車。

  不過,其中態度最親切,對趙無恤最有支持傾向的,是郵無正,尹鐸和傅叟還沒有表現出這方面的意圖。

  據說,這次趙鞅南下,還帶回來了不少新的人才,但無恤已經沒時間去一一見過,辭別三位大夫後,他還有要緊事要去做。

  去和未婚妻見上一面……

  春秋時講究禮節,但除了魯國之外,其餘諸侯對女性卻沒有後世那麼苛刻死板。比如在民風開放的鄭國,貴族的年輕男女結伴出遊司空見慣,正如詩言:「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鄭子產還曾為一位大夫之女舉辦過走台式的公開擇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