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知躒也不因為孫子知宵落選而太過失望,雖然與國君交好是從他們的首代家主知首以來的傳統,但除了做宮甲、助祭外,還有其他許多途徑可奏。

  他一直低調地將風頭讓給韓不信,坐於席位上笑迎過來獻酒的眾人。直到有個絳衣的知氏家吏趨行進來,在他耳旁悄悄說了幾句話,知躒的臉色才徒然有了一絲變化。

  晉侯午與知躒極為熟悉,察覺到了他的情緒變化,便關切地問道:「中軍佐,出了何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知躒的身上,他只能嘆了口氣,起身朝國君拱手,苦笑著說道:「無甚大事,只是下臣的次孫又闖禍了……」

  當事情的原委在泮宮中被傳開後,趙無恤一時失神。

  知瑤沒有趕回來參加大射儀,不是因為他怯場,也不是因為所謂的「無法及時趕回」,只是因為他正在知邑謀劃一件大事。

  春秋末期,晉國東北方的白狄部落,以鮮虞國(中山國)為中心,組成一股疆域和戰鬥力都相當可觀的勢力。而在中原諸侯不好糊弄、諸卿家族又寸土難讓的情況下,向鮮虞及其衛星國鼓、肥、仇由等發起戰爭,就成為諸卿擴大自身實力最便捷的途徑。

  而中行氏在這方面,無疑是擁有地利的,他們的先祖中行林父,還有中行吳,都以滅戎狄而擴土聞名諸侯,也順便將新征服的鼓、肥、東陽等地劃入自家治下。知氏也不差,他們的領地橫跨太行,臨近一些戎狄聚居的小邑。

  年僅十四歲的知瑤,似乎也有這種眼光,他奉知躒之命,去一處位於北方的知氏縣邑,探望一位知氏小宗叔伯。到了地方後,卻心血來潮,臨時指揮起縣兵,對一處狄邑關卡,發動了突擊!

  據說,那是一座建造於險地上的堡壘邊邑,這裡的戎狄作戰兇狠,歷代知氏、中行家主屢次圖謀卻不能破之。現如今卻被知瑤以計謀獲得,他讓人化妝成鄭衛行商,混入邑中與戎狄交易,再突然發難奪取城門。

  「知氏君子運籌帷幄於軍中,以不足一旅之兵,破一大邑,擄得人口千戶,斬殺頑狄三百餘人!」

  ……

  第141章 上善若水

  ……

  聽完知氏家吏的講述後,不僅是趙無恤,參加大射禮的幾人也頓時沉默了,四周一片寂靜。

  這就是知瑤沒能參加大射儀的原因。

  趙無恤不知道,知瑤作為一十三四歲沖齡的童子,是如何讓知氏縣司馬俯首帖耳,甘願為他效命的。也不知道奪取那個狄人大邑的詳細經過,他只能通過轉述的簡單的信息,平空想像知瑤此人的聰慧和果決。

  「他就是未來的知伯!」趙無恤現在已經徹底地篤定了。

  「知伯」,對這個素未謀面,卻一直像一把利劍似地,懸在他頭頂的同齡人,無恤不由得生出了淡淡的佩服。

  一旁的呂行也有些黯然,他低聲說道:「知子雖然錯過了大射儀,卻已經披甲上陣,開始為宗族邦國開疆擴土,吾等雖然入選宮中,但總覺得在他的面前,卻談不上有幾分光彩。」

  帶著這思緒,少年們的慶功酒,頓時變成了悶酒。他們在泮宮中的打鬥,在射禮上的爭先,比起知瑤的成就來,仿佛都是小孩子的過家家遊戲。

  最初時,趙無恤的心思也是一樣的,本來他對治理成鄉井井有條,頗有些得意,現在卻被可怕的知瑤潑了一頭冷水,寒意徹骨。自此一役後,知氏通往仇由、鮮虞腹地的擴張之路便敞開了,年紀輕輕就如此了得,待日後再成長磨礪,不知將會是多麼可怕的對手。

  但他很快就緩過神來,便站了起來,舉盞揚聲說道:「知子壯哉,以此奇功為吾等佐酒,吾輩諸君更需勉之!」

  言罷,滿飲一盞用包茅縮過的清酒。

  此言豪情萬丈,眾少年看向他的目光意味大不相同。呂行、魏駒、韓虎、知宵是受到了些許鼓勵,范嘉、范禾、中行黑肱是詫異,而張孟談,樂符離,則是欣賞而讚許。

  是的,趙無恤心想,自己已經不是歷史上那個被知伯死死壓了一輩子的趙襄子了,他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也正在做周全的準備!

  若問日後三晉英雄誰敵手?那當然是趙、知!自己何必妄自菲薄?

  飲畢後,樂工奏起名為《陔》的樂曲,晉侯和兩位卿士一同離開了泮宮,參禮者皆相隨。司射籍秦在門外以再拜之禮相送,然後,所有參禮人員相互行揖禮告別,大射儀至此結束。

  ……

  在回府的路上,知宵悄悄觀察著祖父的表情,卻發覺他一直繃著臉。

  知宵雖然面相狠而丑,但內心卻低調而充滿善意,他一直在忐忑著,是不是因為自己在大射儀上表現不佳,讓祖父生氣了?但他也無奈,若是碰上別人還好,卻偏偏和善射的呂行分在一耦,縱然他盡了全力,卻仍然惜敗。

  他便訥訥地問道:「祖父,阿瑤立此奇功,為我知氏開闢疆土,您為何不喜?」

  當著孫子的面,知躒也不再諱忌莫深,他扶著車欄嘆息道:「二十多年前,余與大夫籍談出使成周,參加周景王后葬禮,當時與守藏室的史官老子有一過一段閒談。」

  「老子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勝剛之道也!」

  知宵眨了眨眼睛,覺得祖父之言高深莫測,沒聽懂,若聰慧的弟弟知瑤在,定能明白究竟是何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