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井默然,在兩人談話告一段落時,卻聽到外面有輕微響動。

  「誰!」那信使耳朵一動,瞳孔緊縮,抽出不知道藏於何處的短劍,追了出去。

  井也快步跟在那人身後,只聽到一聲小獸的慘叫,到達時,卻只看見一隻叼著碩鼠的狸奴已經被一劍釘死在夯土牆上。

  這讓井大為驚疑,看來,此人身手不俗,方才若是他突然發難,誰生誰死,還真猶未可知。

  「這畜生,嚇我一跳。」信使鬆了口氣,又威脅交待了幾句,將時間定在六月初一的晚上,便匆匆走了。

  井在原地站了半響,聽著牆檐漏水的滴答聲響,一聲長嘆後,出了里巷。

  他在市中又找了一會小童敖的蹤影,卻依然不見。也沒有心情再去粟市看熱鬧,便直接返回了趙氏府邸的偏院裡,卻見敖已經回來了,正蹲在院子裡看著花圃發呆,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你這小童去哪裡了?害我好找。」

  井過去拍了拍小童敖的腦袋,發覺他出了一頭的汗,大概是跑回來的,又誇他機靈,居然還能找到歸來的路。

  小童敖仰頭看著井,童真未去的臉上努力露出人畜無害的微笑,心中卻突突狂跳不止……

  第140章 知瑤之謀

  ……

  此時,在泮宮靶場中,大射儀也已經接近尾聲。

  在國君試射完畢後,就輪到八位卿大夫子弟了。

  射禮,分為「三番射」,第一番是習射,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成績。

  四耦的八名射手分別登堂射擊,按照司射籍秦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

  司射在堂下命令道:「無射獲,無獵獲!」

  意思是,不許射傷報靶者!不許驚嚇報靶者!

  趙無恤頓時想起前世時,那個「學箭三年中鼓吏」的笑話,配合方才國君射第一箭時的光景,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而在習射時,他發現張孟談果然說的沒錯,范禾的射術水平,也沒比國君好到哪去,所以趙無恤用普通的拓木角弓,就能完虐之。

  第二番射側重於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

  司射宣布說:「不貫不釋!」凡是沒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計成績!

  按照規矩,一耦中身份較高的上射,向司射行禮後先行射擊,射出一箭後,再從腰間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後由下射射。如此輪流更替,直到將各自的四支箭射完為止。

  報靶者揚聲向堂上報告結果,如果射中箭靶,負責計算成績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算籌丟在地上。上射的筭籌丟在右邊,下射的算籌丟在左邊,如此這般,直到四耦全部射畢。

  「三番射」和二番射的唯一區別,是要聽著音樂的節奏施射。

  擁有十六名樂師的晉宮樂隊奏響了莊重典雅的古樂,正是《詩經·召南》中的《騶虞》這一首,節拍演奏得均勻如一。

  趙無恤聽聞,虒祁宮中有昔日周文王滅古國密須,繳獲後作為晉國開國重寶的「密須之鼓」。但似乎體積較大不易搬運,否則,愛面子的晉侯午說不準也會巴巴地帶出來顯擺。

  射者根據「不鼓不釋」的規則,跟隨樂曲的節奏射箭。射禮提倡「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反求諸己」。即射者要端正自己的姿勢後才射箭,沒有射中,不能埋怨勝過自己的人,而要反省自己。

  這不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道德禮儀文化的較量,講究謙和、禮讓、莊重、仁德。

  三輪射畢後,就是罰酒和獻酒的環節。

  司射命令四耦道:「勝者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表示能射)。負者射手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

  勝者向負者敬酒,負者喝完酒,再向勝者拱手行禮,雙方相互謙讓以示尊敬。

  四耦射手先後上堂,趙無恤所在這一耦,自然是范禾完敗。他只能黑著臉,強忍著怒火,接過了趙無恤遞過去的酒爵,一飲而盡,十分勉強地向趙無恤拱手行禮。

  其餘三耦的勝出者,分別是范嘉,呂行,中行黑肱。

  呂行勝出,自不必說。韓氏一向文盛武衰,中行氏則是和魏氏一樣,以知兵尚武著稱,韓不信輸了,並不讓人意外。但趙無恤也見識過魏駒的射術,並不算差,居然被范嘉擊敗,這就讓人有些詫異了。

  賓客韓不信宣布了勝者,而國君則親自向四名勝者獻酒,將他們選為宮甲,或者是助祭人,作為嘉獎。

  呂行誠惶誠恐地表示,自己只是僥倖取勝,大宗魏駒未入虒祁宮,他也不敢接受宮甲之職。

  晉侯將他的「孝悌之義」誇讚了一通,最後將魏駒選為宮甲,呂行則可以加入下軍中為軍吏「多射」。

  在經過趙無恤時,晉侯想起方才趙無恤為他解圍護面子的舉動,便對他格外友善,笑著微微點頭,將他選為助祭人。

  比起每月必須侍候宮中的黑衣宮甲,助祭人的自由度更高一些,只需要在舉行禮儀時入內即可。趙無恤對這一結果比較滿意,自然也按照規矩,謙讓一通後才接受。

  隨後,主人晉侯與賓客韓不信也相互獻酒,開始了作為大射儀尾聲的旅酬和送賓儀式。

  旅酬,也就是犒勞,要求從身份高的人開始,依次向下進酬酒。敬飲之前需相互行揖禮,樂官們循環奏樂以助興,於是觀射堂上一片觥籌交錯之聲。雖然韓氏的孫子沒能入選,但韓不信仍然和藹地向趙無恤祝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