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公大怒,就遷怒於豎襄,把他拘禁起來,準備殺掉。

  羊舌氏的大夫叔向聽說後,就連夜去見晉平公,進諫道:「從前我們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一箭就貫體而死,用它的皮革做成一副大鎧甲,獻予成王,所以才被封於晉國。」

  祖先的榮耀,晉平公自然知道了。

  叔向繼續說道:「現在國君您繼承了唐叔的君位,射一隻小鵪鶉都沒有射死,派人去捉也沒有捉到,這是晉國的恥辱啊。君主一定要趕快殺掉這個目擊者,不要讓這件事傳到別處去。」

  平公臉上露出羞愧的神色,於是便赦免了豎襄。

  但晉侯午覺得,臉上無光的時刻又何止是射獵時,他每次參加大射儀,都要承受一回平公當年的尷尬。

  晉侯午也暗暗向自己的太史墨抱怨過,這規矩就不能改改麼?

  但史墨的回答,卻讓晉侯午如墜冰窟。

  「倘若先祖規定的儀禮和制度可以隨意更改,那國君您的這個位置,是不是也可以被六卿隨意取代?」

  晉午悄無察覺地嘆了口氣,所以說,他再抱怨,也得將這個傳統執行下去。

  當年齊桓公九合天下,一匡諸侯,何等的威風。可在天子卿士主持的「侯伯」冊命儀式上,還不是得誠惶誠恐地下拜稽首,自稱「小白」。

  文公、悼公時代,晉侯的強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晉午現在只能指望著傳統能延續在,只有那樣,他國君的位置才能繼續做下去。所以,他尤其不能當那個帶頭破壞禮制的人,甚至還得用行動去維護。

  他面色莊重,在有司的服侍下穿上皮製臂衣,拿著弓,在弓把外夾持四枝箭,箭頭在弓把中部位置。又套上銅扳指,右手大拇指鉤弦,挎弓走到了射箭站立的地方。

  趙無恤等八位卿大夫子弟已經出列,分四耦站於晉侯身後,態度恭敬,默默注視著國君文弱的小身板。

  但誰又知道,六卿之子們心裡在想什麼?

  想到自己身後有兩個少年成名的神射手盯著,晉侯午就心中發虛,越發感覺背後目光灼灼,他努力不去多想,而是望向九十步外,射布上有些模糊的熊形紋。

  他搭箭,開弓拉至半月,手臂微微顫抖,瞄準得有些艱難。

  趙無恤覺得,眼前這個文弱的青年國君雖然強作鎮靜威嚴,但似乎壓力有點大,而且連拉滿弓弦都有些吃力,這一箭恐怕要脫靶。

  見此情形,想起趙鞅在信上所囑咐的事情,以及張孟談在今晨會面時,對他說起過,晉侯午極好顏面。

  無恤心裡不由得閃過了一個念頭。

  「嗖」的一聲,箭矢離弦。

  果然,和無恤猜想的一樣。晉侯的第一箭有些無力,毫不意外地沒有到達位置,飄到八十多步的距離後就斜斜地插到了地面上。

  射的很爛,但無人膽敢嘲笑,四周一片寂靜。知躒、韓不信、籍秦,以及在場諸卿大夫子弟,所有人都眼觀鼻鼻觀心,仿佛都沒看到一樣。

  晉侯午暗暗捏緊了拳頭,他感覺,自己在六卿面前又矮了一層。對啊,將這個總是令國君尷尬的儀式延續至今,難說就是六卿削弱君主權威的陰謀……

  他面色依然保持著雍容和淡然,心中卻早已義憤填膺。

  「總有奸臣想害孤!」

  難道晉國的忠貞之士,真的都死光了麼?

  方才拉弓的方式似乎有些不妥,現在手臂有些乏力,肩部有些酸痛,但沒辦法,抱怨完了,還是得繼續射。

  晉侯午正要繼續開弓,隨意射兩箭,快些結束這個麻煩的儀式,卻聽到身後有一個年輕的聲音恭敬地說道:「君上,您這把弓的弦,鬆了。」

  ……

  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

  ……

  「君上,您這把弓的弦,鬆了。」

  這聲音不大,但卻中氣十足,站在晉侯身後的七名少年齊齊側目,只見說話之人,正是趙氏庶子無恤。

  晉侯午也詫異地回頭看了看,只見此子年紀比他略小,相貌平凡卻有雙堅毅的眼睛。他總髮披肩,著戎服、皮臂章,挎著用帛布包裹的大弓,腰上掛著插滿羽箭的箭壺。

  晉侯午最清楚不過,自己手裡的這把弓,是射人從數百把角弓里挑選出來的精品,方才也親自檢查過,沒有任何問題。

  他皺著眉頭問道:「汝是何人?此話何意?」

  趙無恤用充滿善意的語氣恭敬地說道:「下臣乃趙氏庶子無恤,君上,您的弓弦鬆了,撒放不易……不若用下臣的弓,此弓堪比楚靈王之『大屈』,能輕鬆撒放,射九十步遠,下臣斗膽獻上,請君上納之!」

  此言一出,知宵、韓虎詫異,范氏兄弟、中行黑肱詫異,魏駒、呂行則暗暗咬牙。

  魏駒、呂行,可是打趙無恤這把弓主意很久了,屢次要他拿出來展示展示,卻都被搪塞過去,如今,卻要獻給國君?

  晉侯這下明白了,原來此人就是數月前泮宮私鬥的主角之一,他也聽說過此子與呂行比射之事,知道那把弓的確有些特別,但此子諱忌莫深,從不輕易示於人。

  今日看來,他卻是個純孝之臣,能站出來為自己解圍,還願意獻上寶弓,實屬難得。若是和他所說一樣,能用此弓開射,興許就不用在六卿及其子弟面前尷尬了。

  晉侯心中竊喜,但面色依然雍容而威儀,和往常一樣,只說了一個「可」字,抬手示意趙無恤獻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