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自古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這個時代的儒家已經開始強調君臣尊卑,上下不可易位了。

  雖然嘴上說著,但這些起於微末的人一向是口嫌體直。若是孔門和歷史上一樣,流亡落魄於列國之間,等到無可奈何時,自然會腆著臉湊過來,為趙無恤這等「竊國大盜」服務……

  到了夏末秋涼的五月底,趙無恤為期兩月的禁足思過終於結束了。

  在桑羊翁幫助下,改造過的農具已經發放給了竇、桑、甲、成各里。牛馬被套上轅,拉著犁,開耕成邑的三萬畝土地,開始逐步播種夏粟。

  趙無恤在詢問了計僑、桑羊翁等人的意見後,總結往年的經驗,對每畝播撒的種子數量也做了規定。

  「粟米每畝一斗,戎菽每畝半斗,如果是良田,可以酌情減少數量。」

  成巫那邊,趙無恤也囑咐他抓緊控制新到手的成氏莊園,那邊的數千畝土地種的是春粟,再過上幾個月,也要成熟了。只是因為沒有使用代田法,看上去頗有些萎靡不振,今年恐怕收成一般。

  安排好一系列事務後,趙無恤和子貢一起,出了牆垣,往新絳而去,他們身後跟著十多輛滿載麥面麻袋的牛馬車。趙廣德昨日庖廚時出了點意外,扭傷了腰,只能留在成鄉。

  在下宮附近大獲成功後,隨之而來的是這一小塊市場的飽和,雖然各家士大夫每個集市日都會購買一定的麥粉,但已經沒最初多了。

  於是趙無恤和子貢又將目光投向了新絳。

  新絳人口,是下宮的數倍,而富裕更甚。晉國做了一個半世紀的霸主,新絳便成了諸夏財富流動的終點。官署區內,卿士大夫的府邸一個挨著一個,連綿不絕,每個家族都有一個或數個封邑鄉市支撐,購買力相當可觀。

  子貢根據自己的從商經驗,決定要乘著麥粉大賣,去粟市里燒起一把火,打入新絳粟市這個大市場中!

  因為子貢的商隊,有一半留在了魯國中都邑,所以,趙無恤陸續給他補充一些人手。

  當然,也可以說成安插親信,因為其中不少人,正是從正卒更卒里直接挑出來的機靈聰慧者。對於這些,子貢心裡有數,覺得可以理解,也不點破。

  何況,他還因此得到了意外之喜,有兩個計僑學堂里的弱冠少年,也在趙無恤授意下,抱著筆削和簡冊,加入了商隊,向子貢科普如何用「周髀數字」來合理計算帳目。

  進了城後,在寬闊的大道上,兩人的馬車即將分別。

  趙無恤拱手為子貢壯行,目送他離開前往城南後,車駕轉而東行,往官署區駛去。子貢常年在晉、衛、魯之間行商,對新絳市場也算是輕車熟路,而且有了趙氏背景後,應該不會受到市掾官的盤剝。

  而這次來新絳,趙無恤主要是為了兩件事情。

  其一,是要前去拜訪張孟談,不僅是為了答謝他上次在泮宮遊說韓魏二子的搭救之恩,趙無恤還存了籠絡交好的心思。

  其二,卻是趙鞅在來信中提到過的,國君要在泮宮中舉行大射禮,六卿就學的子弟務必參加!

  時間,就在明日。

  屆時,他不僅能夠見到晉侯,或許還能和未來的死對頭「知伯」打個照面……

  第129章 士相見禮

  而爭強好勝的老爹趙鞅也對趙無恤提了要求:必須贏得大射禮!

  因為勝者,入秋後便可以進入虒祁宮陪伴國君,或為黑衣宮甲,或為助祭人。

  現任的晉侯諱午,是個剛行冠不久的青年君主,和知氏關係比較密切,對其他諸卿則不冷不淡。這是自然,換了誰都不會對一群天天琢磨著挖自家牆角的臣子有好臉色。

  趙無恤記得,在原本的歷史上,因為和晉侯關係不善,趙氏在六卿之亂中處處受制,被知氏下了不少黑手。若是自己能夠走近晉侯,稍微改善一下趙氏與國君的關係呢?

  畢竟趙鞅在表面上,還是很公忠體國的,平王子朝之亂,召陵之會,都盡心盡力。他對為晉謀求霸主地位十分熱心,這方面甩了「卿無公行」的范鞅和中行寅幾條街。

  當然,這只是在朝堂之上,暗地裡,老趙家也沒少挖晉國牆角,畢竟六卿相爭,如同六舸爭流,勢力不進則退。

  另一方面,只要晉侯首肯,趙氏解救樂祁也會變得容易許多。

  無恤往日也僅僅是在路過時,仰望過虒祁宮高大的牆垣和門樓。他的准岳父樂祁,正是軟禁在裡面,若能順利進入虒祁宮,不知道能否探望探望他。

  ……

  官署區內,早有張氏的豎人在外等候,引領趙無恤的車駕轉過兩條巷子,入了一個偏南的里閭。

  春秋時講究士相見禮,初次登門拜訪,有一套嚴格的禮制,絲毫馬虎不得。

  理論上,趙無恤作為卿之庶子,地位比大夫庶子的張孟談高,本應該是其主動上門。但趙無恤想以朋友之誼相交,而且還欠了他一個人情,少不得要屈尊拜訪下。

  實際上,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兩人就多次以簡冊來往,無恤說自己要去拜訪,張孟談則屢次推辭。按照慣例辭讓三次後,才正式邀他前往家中,手談象棋。

  「客氣」這東西,中國人從殷周時代就開始講究了。

  所以,趙無恤今天總發梳理整齊,用玄色的錦帶綑紮,披於肩後。穿著黑白相間的君子田獵紋深衣,腰束革帶,下裳佩紅錦黃穗的白玉環,踏葛布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