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無恤雖然沒有出言辯駁,卻也不答話。

  他的餘光掃視室內,發現這裡除了魏姬外,還有兩人,都是十三四歲的弱冠少年,已經入席就坐。

  其中一個是結著發鬟,看上去肉乎乎的小胖子,他衣著紋繡,席位最末,無恤進來時,他便禮貌地起身避席,站於一旁。

  而另一個,則是和無恤髮型類似,都是總髮披肩,但賣相可比容貌平平的無恤強多了。他面如冠玉,鼻樑高挺,十分英俊,滿臉傲氣,無恤和那個小胖子往這兒一站,簡直就是他的陪襯。

  而且,少年的席位,居然就在為無恤留出的空位對面,這預示著在魏姬心目中,這少年的地位是很高的,高到足以和趙氏大宗的庶子無恤相抗禮的地步。在無恤登堂後,少年居然依舊跪坐在几筵後,只是隨意打量了無恤幾眼,就輕蔑地移開了目光。

  趙無恤不由得對此人的做派生出了一絲厭惡,你是何人?竟然如此狂妄?

  不過無恤此舉在魏姬眼裡,也狂妄過頭了,見無恤不答,她眼中閃過一絲怒意。

  她是當今魏氏家主魏曼多的庶妹妹,雖然最初只是作為陪嫁的滕妾嫁入趙氏,但現在已經被扶為正室,身份高貴。她討厭無恤,不僅僅是鄙夷他低賤的出身,還因為最近兒子仲信在諸多事項上屢屢被此小子蓋過風頭。

  雖然魏姬覺得此子想要爭奪世子之位,不太可能,但趙鞅最近卻似乎對他最為偏愛和關注,讓她心生陣陣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趙氏現在有一正一側兩個夫人,正室魏姬被安排在新絳府邸,側室知姬反倒入主了下宮,這其中關係頗有些微妙。讓魏姬哭笑不得的是,她和知姬爭得火熱,可她們的娘家魏氏和知氏,近來卻走的極為親密。

  所以魏姬雖然有心不理會無恤,但趙鞅走之前留下話來,要她好好招待此子,為了讓夫君每月多在新絳趙府住幾晚,她也只能忍了。

  何況,幾年前她做下的那件事情,不可重複,也不可暴露,還是謹慎些為好。

  魏姬只得忍下怒意,說道:「今日有客,我就不追究你過錯了,呆站在那裡成何體統!還不與你的兩位堂兄堂弟見禮?」

  趙無恤抬起了頭,堂兄弟?

  第69章 大宗小宗

  魏姬高高舉起了手,介紹位於次席的那英俊少年:「這位是你的堂兄趙稷,來自邯鄲。」

  接著又隨意地指向了那小胖子:「你的堂弟趙廣德,來自溫地。」

  小胖子圓臉上堆著笑,他方才就已經站起來了,正打算向無恤行禮,可對面被稱為趙稷的英俊少年卻搶先一步,接過了魏姬的話茬。

  「邯鄲稷。」那被稱為趙稷的少年如此自稱,他依然坐著沒動,帶著君子般的微笑,卻暗藏著高傲。

  「少君,我家既然從大宗中分出,應該稱我邯鄲稷才合禮制。」

  趙無恤心思微動,眼睛不由得眯了起來,原來他是趙氏的小宗,邯鄲氏的嫡子邯鄲稷。

  邯鄲氏是趙氏小宗,百年前幫助趙宣子在桃園擊殺晉靈公的趙穿後代。趙穿本來是宣子預備著的背鍋俠,誰料當時的晉史官董安於目光如炬,看穿了這對堂兄弟的把戲,大筆一揮,在史簡上寫下了「趙盾弒其君」五個大字。

  當時趙盾大喊冤枉:「殺國君的是趙穿啊,董史你為什麼要寫我的名字?」

  董狐用筆削指著趙盾的鼻子說道:「你出亡沒有越過國境,返回後又不聲討弒君之賊趙穿,不是你安排的弒君,還能有誰?」

  有趣的是,那董狐,恰恰是現在趙氏第一家臣董安於的祖先。

  趙穿雖然犯下了弒君的大罪,但有權傾朝野的趙盾袒護,居然沒什麼事。在表面上裝腔作勢略加申飭後,趙盾派趙穿去周王室,迎回了另一位跑到國外的晉公子,立為新國君,也就是晉成公。

  來了這麼一出後,趙穿居然就官復原職了……趙盾此舉就好像是對朝晉國諸卿說:你們瞧,趙穿不是把我們的舊國君玩壞了麼,我讓他給我們陪個新的不就成了!

  趙氏當時的強勢和霸道,可見一斑,趙盾也不愧是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夏日之陽」的男人。

  於是親手殺了國君的趙穿就這麼好好地活了下來,還混到了耿和邯鄲兩塊大封地,子嗣旺盛,慢慢地,也被人稱為邯鄲氏。

  在下宮之難里,趙氏大宗慘遭滅門,而邯鄲氏居然沒有受到波及。在趙文子復起後,他們雖然依舊以趙氏小宗自居,把自己置身於趙氏保護下,但實際上已經羽翼豐滿。如今邯鄲氏擁有四個縣的地盤,實力直追趙氏大宗。

  瞧邯鄲稷那模樣,趙無恤就覺得他很不順眼,居然當著大宗的面稱自己為邯鄲而不是趙,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他不知道家主趙鞅十年前頒布的那條家法?是不再認同自己出於趙氏?

  無恤心中百轉,還是以大局為重,強忍怒火,與他對禮。但邯鄲稷眼中對無恤有一些不屑,依然大刺刺地坐在席上,隨意地拱了拱手。

  對邯鄲稷刻意冷落無恤的行為,魏姬似乎頗為讚賞,這仿佛是在為她出氣一般,她溫和地說道:「原來如此,也對,應該稱你邯鄲稷的,你仲兄在領邑忙碌,你在公學之餘,也要抽空去看看他,他可是念叨你很久了。」

  「小子知曉。」倆人一問一答,居然就這麼把還未入席的趙無恤和已經站起身來的小胖子趙廣德晾在一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