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後,無恤跟著三位兄長前往下宮大殿拜見趙鞅。

  一路上,三兄弟各有所思,伯魯見之前的戰爭煙消雲散,大鬆了一口氣。而仲信鬱悶自己又被趙無恤搶了風頭和先聲,叔齊則在暗暗思索,想著前些天他的暗子從成邑傳遞迴來的那些消息。

  到達正殿後,趙鞅已經換下了戎裝,身著常服深衣。雖然這次戰爭沒有打成,但他還是斥責了遲到的三兄弟,說他們來的如此之慢,若是真的交戰,恐怕只來得及為他收屍了!這話說得三兄弟臉色發紅,仲信叔齊也更加深恨無恤。

  說來也奇怪,一月之前,仲信和叔齊還相互視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而現在,卻有隱隱聯手對付趙無恤的趨勢。因為這個以往被他們瞧不起的庶弟,如今卻成了爭奪世子之位最強大的對手。

  ……

  第62章 公族之學

  從冬至日起就籠罩著整個晉國的戰爭陰影暫時消散了,趙氏這次吃了一個悶頭虧,對於被囚禁的樂祁,趙鞅現在只能徐徐圖之,希望能以交涉的手段讓晉侯放他出來。

  可這又何其難也,目前的形勢是,范氏、中行、知氏、國君四方為了打壓領地最大,風頭最勁的趙鞅,採取了拘押其盟友的手段。而若是趙鞅想通過六卿及國君公議的形式請求釋放樂祁的話,至少需要四個,甚至五個卿附議,才能通過。

  其餘幾個勢力,絕對會支持趙鞅的只有韓氏,魏氏大概會保持中立,爭取爭取也許能倒向趙氏。所以其他四方,非得再拉攏一兩家不可,這又談何容易。

  這也是一次巨大的教訓,趙鞅決定,一方面得加大趙氏的情報來源,另一方面要加快對幾個兒子,尤其是趙無恤的培養。此子在勸趙鞅罷兵時,對國內局勢分析得頭頭是道,看不出還有這等本事。

  既然這是幾天來,兒子難得歸來下宮,趙鞅索性讓女兒季嬴準備好熱騰騰的朝食,讓他們飽餐一頓,順便詢問各自的施政情況。

  一問之下,伯魯格外謙遜,盡撿著自己遇到的困難說;仲信則空話說了一堆,似乎沒做任何實事;倒是叔齊政績斐然,自信滿滿。

  讓趙鞅沒想到的是,前段時間誇下海口,說明年要上計翻倍的趙無恤,今天卻格外的低調,沒有說太多,只是請趙鞅來年麥熟時節拭目以待。

  其間仲信、叔齊出言嘲諷,問無恤是不是已經知道施政艱難,想收回大話了,卻被趙無恤一句「善飲者無赫赫之言」駁了回去。

  趙鞅倒是挺滿意的,因為他覺得,趙無恤已經褪去了前些日子的那些輕佻和衝動,開始變得穩健起來。

  在一家人難得相聚的朝食過後,兄弟幾人又要返回領地,拜別之後,三子陸續離開,趙鞅卻單獨叫住了無恤,說是有事要吩咐他。

  在仲信、叔齊嫉妒的目光下,趙無恤亦步亦趨地跟著趙鞅來到偏殿,站在他的身後,恭恭敬敬地問道:「父親,還有何事?」

  趙鞅撫著美須,淡淡地說道:「明年開春以後,每月初一、十五這兩天,你也去都城的公學裡報到罷。」

  趙無恤一怔:「公學?那是什麼地方。」

  「也就是公族之學,公族原本是對國君宗族的稱呼,我晉國有礙於曲沃代翼之事,獻公便滅莊、桓之族,取消了公族。其後又驅逐群公子,自此以後,國君公子非太子者,行冠後不得留於國內。」

  「但到了成公時,又在我先祖趙宣子的建言下加以恢復,但卻是以諸卿子弟為公族。公學就是弱冠之齡的卿子們學習君子六藝和政、史、軍、法、行人言辭的地方。」

  趙無恤恍然大悟,這不就是貴族官員培訓班麼。

  趙鞅繼續說道:「公學內魚龍混雜,除了六卿外,還有十多家大夫子弟,其複雜程度堪比朝堂,也是卿族子弟從政前必須淌過的渾水。此次我在外交一事上輸給了范、知、中行,你到了公學裡,須得壓過這三卿子弟,不要丟我趙氏的顏面!至於魏、韓兩家,你也要盡力結交。」

  「小子定不讓父親失望!」

  趙無恤嘴上唯唯諾諾,心中卻在吐槽:「人家紈絝子弟都是玩拼爹,可你這老爹在政爭上輸了里子,卻指望靠拼兒子來贏回面子?真是豈有此理……」

  但他又對來年春天充滿了期待,算起來,雖然只隔了幾十里路,但趙無恤自從來到這時代後,還從未進過都城新絳。

  公學之中,誰將是他的朋友,誰會是他的敵人?

  三家分晉的主角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了麼?

  那個在原本歷史上,逼得趙襄子步步後退,差點讓趙氏身死族滅的知伯,也在那裡麼?

  趙無恤心中想著這些,出殿門下階,跨上了黑色的駿馬,比起來的時候,他的懷裡多了一個紋繡織成的香囊。

  正是姐姐季嬴為他做的,知道他喜好玄色,就用黑線細細織成,內含江離、辟芷、秋蘭等香草,佩戴在君子身上,兼有驅邪、除臭、爽神等功效。

  而季嬴要表達的意思,趙無恤心中明了。

  他在馬上擊節低聲吟唱了起來: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對季嬴,趙無恤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因為前世今生兩個魂魄混合在了一起,她即是無恤的姐姐,也是無恤暗暗眷戀的對象。他自從去了成邑後,又未嘗不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