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賴瑾心不在焉的應道:“是該熱鬧了。”

  陸子明又說道:“聽說此番俘虜北蠻左賢王的是西北軍的一個千總,好像是叫沈軒。還是振威將軍馮漢的義子呢!這回軍功可是大了,不知道此番回京,聖上能給他什麼封賞。”

  他們這廂竊竊私語,王洞芝也有些不甘寂寞的插嘴說道:“當今自繼位以後,對於寒門學子尤為青睞。此番這沈千總創下這不世功勳,那也是勇冠三軍之事。你們說聖上會不會效仿先漢武帝,封沈軒一個冠軍侯噹噹?”

  他們這廂說的正熱鬧,只聽後頭一陣輕咳,翰林院詹事劉明義沉聲說道:“省心莫測,爾等需謹言慎行。”

  王洞芝吐了吐舌頭,立刻噤聲不語。

  一時間眾人只好靜悄悄的埋首於桌案,不過片刻,大明宮掌事太監周公公走入翰林院,細聲細氣的說道:“聖上口諭,宣翰林院編修賴瑾入勤政殿覲見。”

  賴瑾立刻躬身跪拜,領旨謝恩。

  起身之後,跟在周公公的身後前往勤政殿。路上,賴瑾笑眯眯的問道:“敢問公公,不知聖上叫我過去何事?”

  周公公也笑眯眯的回道:“聖上的心思,奴婢又怎麼知道呢。不過看聖上的臉色倒好不錯,想來也不是壞事。”

  賴瑾滿意的點了點頭,摸出一隻荷包不著痕跡的遞到周公公手中。周公公接過來也掂量了掂量,對於那重量十分滿意。

  少頃到了大明宮勤政殿。戴權正手持拂塵站在殿外,瞧見賴瑾的身影,戴權不由得輕笑道:“幾日不見,氣色越發好了。”

  賴瑾淡然笑道:“翰林院的風水養人,又滿室書香氣息。來往有鴻儒,賴瑾樂在其中,自然氣色也是好的。”

  戴權眼中笑意越重,回身進殿通報一聲,少頃,只聽乾元帝淡然說道:“讓他進來。”

  賴瑾舉步入殿,躬身跪拜道:“微臣見過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元帝直將手上的奏摺批完,放開開口說道:“起身,磨墨。”

  賴瑾起身應是。走到龍案旁邊,拿起游龍彩繪的方墨研磨起來。

  盛夏是午後寂靜無聲,只聽見一兩聲蟬鳴嘶啞,耀眼的陽光透過窗欞傾灑在屋內,氣氛越發暖洋洋起來。

  乾元帝一直將手上的全部奏摺批完,方才直起身來,視線打量著一旁垂目磨墨的賴瑾,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雖是年少得意,順風順水,卻依舊淡然沉著,一絲不苟。這樣的心性,自是乾元帝最喜歡的。倘若他能一直如此,乾元帝也樂得從小施教,大力提拔。

  這麼想著,乾元帝突然輕笑一聲,開口說道:“你還記得你當年襄助過的少年孩童嗎?”

  賴瑾有些莫名,抬眼看著聖上,口中說道:“微臣不解聖上之意。”

  乾元帝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你倒是好眼力。隨意襄助一個父母雙亡又被主家逼迫的少年奴隸,結果他這麼一跑,竟然給我大業朝跑出來一個功比霍去病的少年良將。你說朕該如何賞你?”

  賴瑾聞言一愣,這是他和沈二分別八年之後,第一次聽見他的消息。竟然還是從聖上的口中聽到的。這樣的事實讓賴瑾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乾元帝瞧見賴瑾神色恍惚的模樣,自然明白他心中所想,旋即將馮漢送上來的戰報三言兩語說給他聽。末了開口說道:“既然你們兩個少年情真,朕也樂得成人之美。此番西北大軍一路凱歌,班師歸朝,包括京城獻俘等事朕全部交由禮部打點籌劃。惟派遣欽差前往西北犒賞三軍一事,朕欽點太子與你為欽差,共赴西北。”

  賴瑾聞言心下震驚,立刻瞠目結舌的看著乾元帝。乾元帝見慣了賴瑾臉上雲淡風輕,巋然不變的表情,如今見到此等驚詫之神情,倒是越發盡興,立刻有些調侃的笑道:“還不快些領旨謝恩?”

  賴瑾接口說道:“可是微臣資歷淺薄,官職卑微,哪裡堪得此等眾人——”

  “嫌棄自己官職小了遇見少年好友不好意思?”乾元帝挑眉,故意曲解賴瑾的話。見其表情瞬間變化,方才盡興說道:“既如此,朕便賜你兼任中書舍人。親奉聖命為欽差副使犒賞三軍。朕的聖眷,倒也能抵得過他的官職罷。”

  乾元帝雖然是信口取笑,但也說得實在。一來文官的地位本就高於武將,沈軒雖然建立不世功勳,但他行伍出身,根基尚淺,在眾位臣子眼中,自然是比不得正經科考高中探花又聖眷優容的賴瑾有前途。而乾元帝是想著傾力收服賴瑾和沈軒兩個,故作調侃的親近兩人。此番示恩,賴瑾雖年紀尚輕,但也心如明鏡。

  賴瑾回過神來,立刻躬身跪拜道:“微臣領旨謝恩。”

  乾元帝擺手說道:“代天使團於三日後出發。你目下便家去打點收拾罷。”

  賴瑾渾渾噩噩的點了點頭,起身家去不提。

  且說他歸家之後,將聖上有旨命他為欽差,隨同太子殿下去往西北犒賞三軍的消息說給家人聽。賴家眾人聞言,喜不自勝。各個呼天拜佛的慶祝亦不必細說。賴瑾又將沈軒滅殺北蠻可汗,俘虜左賢王的消息說給賴家眾人聽。大家越發唏噓感嘆,感慨世事際遇之變化莫測。並囑咐賴瑾此番前去,要好好對待沈軒,一來這孩子從小吃的辛苦太多,二則沈軒此番建功,已經入了聖上青眼。想必自此以後,青雲直上指日可待。賴家如今也入朝為官,自然需要這樣的臂膀助力。

  賴瑾淡然微笑,滿心想著去見少年玩伴,並不將賴家的陳述利害放在心上。

  三日之後,前往西北犒賞三軍的欽差使團已經整裝待發。其中以太子為首,翰林院編修兼中書舍人賴瑾為輔,其護衛贊禮者共計三百餘人,攜帶戶部頒發之錢糧彩緞,工部發出之御酒六百壇,著禮部加封,解往西北大軍之前,犒賞三軍。

  是日,使團出發。一路舟車勞頓,風塵僕僕不必細說。只越往西北行進,氣候越是荒涼契闊,天越高,雲越淡。太子殿下縱馬前行,視線掃過身後的探花郎賴瑾,見他小小年紀,氣質沉穩平和,一路走來雖然不曾矜誇顯露,但馬上功夫純熟精湛,大抵比自己還要小兩歲,如今竟也練得文武雙全。不由得開口笑道:“向來聽人贊今科探花郎絕代風姿,才情高絕,今日一見,竟比孤還小一些。”

  又問道:“你今年多大了?”

  賴瑾微微一笑,立刻應道:“回太子殿下的話,微臣年十三。”

  太子略有驚訝的說道:“你竟比我小了三歲。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賴瑾立刻謙遜的回了幾句。他又是那個牌面上的人,豈敢同太子殿下相比?如今信口胡言倒不要緊,待到他日牽扯,少不得又是一條罪狀。賴瑾生性謹慎,豈可落下這種把柄?

  太子和賴瑾一路閒談,只覺得這人年紀雖小,見識卻廣。且言談之間並不似那等狂儒輕率肆意,反倒是言之有物,條理清晰。越發覺得得遇知己,一時便起了招攬之心。不過他也明白他父皇對賴瑾的看中,這少年探花可是百年難得一遇之英才,也是本朝年紀最小的進士。父皇青睞此人,想必是有大用,他雖然對賴瑾也有好感,倒也不急於一時。

  這麼想著,太子的態度越發謙和溫潤。兩個人一個有招攬之心,一個有奉承之意,言談之間自然越發相契。不知不覺便到了西北境內。得知天子使團已經抵達西北的馮漢立刻派人前去接應。

  而這廂向來沉默寡言的沈軒奉命迎接天子使團,再看到使團副使欽差竟然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少年竹馬時,一張面癱臉越發呆愣了。

  前來接應之兵將何其多,然而賴瑾卻在人群當中一眼認出了自己的少年好友沈二。八載春秋倏忽而過,如今已經約有十七八歲的青年身材頎長,面目清秀,在長年累月的風沙侵襲下,膚色是泛著金屬色澤的古銅色。因長時間戰場廝殺,戎馬騎she,青年的身材顯得異常魁梧壯碩,卻又並不讓人覺得笨重。就仿佛是一隻身段苗條的獵豹一般,雖然身段修長,但舉手投足間透露的都是一種流暢的力量。一身擦的晶亮的盔甲穿在身上,眼眸堅定,稜角分明,眉宇間的憨厚被堅毅犀利所取代。唯有在看到自己的一瞬間,青年的臉色才瞬間變得呆滯。

  時光荏苒八載已過,當年的富家子弟和豪門奴僕轉眼變成了翰林清貴,與少年將才。人生際遇如此變幻莫測,叫人不得不嗟嘆慶幸。

  沈軒想著,打馬而上,走至賴瑾跟前,直勾勾的說道:“你可是恩人家的小少爺?”

  一旁的太子自不曉得賴瑾與沈軒二人間的舊事。之前見聖上獨欽點了賴瑾為欽差,還以為他偶得神童想顯擺一二。如今見此情景,方有些揣摩出聖上的心意——便是想著施恩於人罷。

  這廂賴瑾衝著沈二微微一笑,開口說道:“還不快見過太子殿下。”

  沈軒這才有暇轉眼打量太子,下馬跪拜道:“末將沈軒,見過太子殿下。”

  其後眾位將士也立刻下馬拜道:“見過太子殿下,見過欽差大人。”

  太子擺手示意眾位將士不必多禮,方同沈軒開口笑道:“真沒想到沈千總和探花郎竟然是舊相識。果然是人以類聚,一對的少年英才啊!”

  沈軒聞言不免打量賴瑾一二,只覺得原本就好看的恩人少爺越發清雋了。立刻開口憨笑道:“我就知道恩人少年是最聰明的人。果然,小小年紀,竟然是探花老爺了。”

  賴瑾衝著沈軒微微一笑,按捺住心中想欲長談的衝動,開口笑道:“太子殿下一路風塵辛苦,我們還是先回大營再說罷。”

  沈軒憨憨的點了點頭,立刻護送天子使團進入西北大營。彼時等待犒賞的軍隊已經在校場集合完畢。太子殿下代天子講話,安撫諸位將士的功勞之後,便展開聖旨,開始宣布封賞。

  其餘眾人之錦上添花不必細說,唯有千總沈軒,竟然憑此一役被升為正二品驃騎將軍,且封冠軍侯。當時聖旨初下的時候,引起朝堂一陣軒然大波。多少官宦老臣都以嘉獎太過,恐怕以後封無可封也由請皇帝三思。乾元帝卻乾綱獨斷,一意孤行。認為既然建了不世功勳,自然該有不世封賞,否則聖上豈不成了賞罰不明的昏君?那是不是以後各家子弟建了功勞,聖上都可以“恐怕以後封無可封”為由權當看不見?

  此言一出,方堵住了眾人的諫言。

  賴瑾觀閱聖旨過後,心中也微微一動。果然如王洞芝先時所言,聖上將沈軒比之漢時良將霍去病,自己竟也比作武帝罷。世人都道乾元帝自幼習文,自登基之後所推行的政策也泰半是提拔寒門文士的地位,當年第一次的年號也起了昭文這樣的字眼。自然讓滿朝官宦認為聖上有意效仿先時文帝治理國家。可自去歲乾綱獨斷討伐西北一事上,賴瑾隱隱覺得其實乾元帝是想文武兼修。他並不是單一的將自己比作哪一位聖明皇帝,卻是心中有大志向,恐怕想要超脫所有的英主帝王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