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之後賈政從賴瑾隻言片語中獲悉此等消息,他本是愛好詩書之人,當年也曾雄心勃勃勢要下場科舉,掙出個清流名聲。怎料自己名諱上犯了祖先的忌諱,此生再無科考之機遇。雖然先父逝前替自己謀了主事之銜,但賈政不以為是自己才學平庸,反而覺得是先父憐惜稍作補償,每每思及自己只因一個名字,生平大業便付諸東流,賈政更是懊悔的心如淌血一般。次後自己有了子嗣越發吸取教訓。在起名的時候不拘俗雅,定得不犯忌諱,此後又悉心教導,那大哥兒珠兒不負眾望,小小年紀就中了舉子,豈料天妒英才,早早的便去了。二兒子雖然也有個大造化的名頭在外,但從小便鼓搗脂粉,流連內幃,毫無世家子弟應有的剛性果毅。鬧得最後賈政每每看到寶玉更思及賈珠,越發抑鬱的丟開手不管。

  賈政自己如此經歷,更是越發敬重賈雨村的才識學問,便傾心相談請賈雨村在教導賴瑾的時候不妨多多提點寶玉一番。賈雨村樂得巴結榮府之勢,自然是再無不可的應承下來。那賈寶玉生平最厭煩賈雨村這等積極鑽營的國賊祿鬼之流,只懾於賈政之威,不敢悖駁。只好扭股兒糖似的又求到了賈母的頭上,賈母一來心疼寶玉既要上學又要補課辛苦極了,二來也確實滿意賈雨村的手段學問,竟免了寶玉和賴瑾兩個的下午之課,吩咐兩人只需上午去學堂讀書,下午去賈雨村跟前聆聽教誨,晚間倒可不必再研習學問,只顧頑耍罷了。

  賈寶玉滿心想著是求賈母駁了賈政要他去賈雨村那裡離讀書的要求。豈料偷雞不成蝕把米,求退不成反而加了一個時辰的學習。其中多少垂頭喪氣扼腕嗟嘆不必細說。好在平日裡還有賴瑾這個相契的夥伴陪著,日漸習慣之後倒也覺得日子不那麼難熬了。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這廂賈雨村吃過賴瑾的見禮之茶,又和賴尚榮約了此後教習的時間,便藉口還有要事告辭不提。這廂賴尚榮殷勤熱絡的將賈雨村送出門外,方才迴轉勸學齋勤學苦讀。他此番回京,雖然不能和林姑老爺當面討教,但林姑老爺愛惜他之天資,竟然將自己當年進學準備科考之時所觀看的書籍和筆記手稿等悉數送給了賴尚榮。不光如此,還細心查閱了這幾年的科考之題,又揣度聖上剛登大寶之心理,撰寫了無數科考之題吩咐賴尚榮答卷。並讓他將所答之題分次報快馬送下維揚,自己一一判閱之後再送回給賴尚榮品讀。此等高恩,賴尚榮豈敢辜負。自然是抓緊每分每秒來學習這應試之功。

  不光如此,他還以賴瑾已然進學,須得增長見識為由吩咐賴瑾在書房中替他抄寫林姑老爺的手稿。一來讓賴瑾臨摹著林姑老爺的字體練字,二來也是想讓賴瑾對於應試科考之規矩範文有個了解。賴瑾自思此種機會實屬難得,況且他也不是那真正的五歲孩童,便也無可無不可的應了。

  於是秋日慡朗,雲淡風輕。父子兩個坐於書房之中,窗外是奼紫嫣紅芳香浮動的百花百糙,屋內是墨色雅致,書香怡人的恬然安寧,一大一小略有五分相似的兩人靜靜俯首於案前,認真品讀的模樣叫趕來送茶水的孫氏嫣然一笑。靜悄悄的看窗外打量半晌,孫氏終究不願意驚了父子兩個認真學習的思緒,便躡手躡腳的遠路返回。

  一陣秋風拂過,院中層層疊疊的花糙隨風招搖,香氣瀰漫,歲月靜好。

  14有心示好賴瑾出招

  這日一早,賴瑾省過賴嬤嬤並家中長輩之後,便往榮府里來。剛剛進了榮慶堂,便聽見院裡院外的丫頭婆子交頭接耳,細碎閒聊。賴家靜靜聽了半晌,恰好遇見過來請安的迎春姊妹並黛玉等。瞧見賴瑾如此狐疑茫然的模樣,探春湊過來悄聲說道:“聽說是太太未出閣的姊妹,金陵薛家姨母之子薛蟠在金陵打死了人,太太正要將人接到京城來避難呢!”

  一旁的迎春接口說道:“聽說這姨母家有個大姐名叫寶釵的,是最和氣不過的。”

  坐在下首的惜春撇了撇嘴,搖頭說道:“我看不然。這姨表兄可是打死了人的。家學淵源——”

  探春看了惜春一眼,惜春轉過臉去沒有多話。

  一時間廳內的氣氛有些壓抑,少頃,盥洗已畢換了衣裳的賈寶玉也出來跟著大家笑道:“怎麼都呆坐著不說話?”

  無人應答,賴瑾只得搖頭笑道:“正說著二太太要接姨太太上京的事情,你便出來了。”

  賈寶玉聽完,不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順勢坐到林黛玉的身邊,看著形容嫻靜的林黛玉噓寒問暖。“今兒覺得怎麼樣,我昨兒晚上在外間睡覺的時候,聽見你有些咳嗽。別是天氣驟然轉涼,風寒了吧?”

  林黛玉聞言,搖了搖頭,剛要說話,只聽裡間傳來一個聲音問道:“怎麼我的玉兒身上不好?快去請太醫來,千萬別病著了。”

  眾人一時間起身給賈母見禮。賈母漫不經心的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坐下,全部心神依舊還放在林黛玉的身上。將小姑娘招到自己身邊坐下,一疊聲兒的問道:“什麼時候開始咳嗽的,怎麼也不見你提起,若是拖下去病重了該如何是好?”

  眾人瞧見賈母待黛玉如此細心,賴瑾無可無不可,賈寶玉一臉的欣喜關切,唯獨三春臉上閃過一抹黯然和不自在。那廂林黛玉也未注意,只顧著低聲回賈母道:“並不礙事,不過是我慣常體弱罷了。熬過了這會子換季的功夫,也就好了。”

  賈母依舊有些擔心,一旁的賴瑾開口說道:“回老太太的話。我聽父親說這維揚地面的氣候較之京都別有不同,要更為和暖濕潤一些。如今已然立秋,這天氣越發的乾燥寒涼,想來林姑娘在南方溫潤之地住慣了,一時間水土不服也是有的。”

  賈母聽畢,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賈寶玉眼前一亮,忍不住開口說道:“我前日裡讀醫術,看上面寫到燕窩最是滋陰補氣,不若給林妹妹每日熬些冰糖燕窩粥吃了,想是比人參肉桂一類燥熱進補的東西要好多了。”

  探春開口笑贊道:“二哥哥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果然要比其他人懂得多。”

  惜春也接口說道:“二哥哥旁的不說,唯有這細心周到最是叫人喜歡。”

  賈母看了眾人一眼,立刻回頭吩咐鴛鴦道:“去吩咐廚房,每日給林姑娘燉一碗冰糖燕窩粥來。那燕窩要上等的血燕。”

  鴛鴦低聲應了,立刻轉身吩咐一個小丫頭子去廚房傳話。一旁的三春見狀,越發將注意力都放在賈母和林黛玉的身上。

  賴瑾立刻說道:“我也聽母親說,這燕窩一類的東西對於女孩子是最好不過的。既能滋陰補氣,又能美容養顏。”

  說著,看了看對面坐著的三春但笑不語。

  賈母生就一顆七竅玲瓏心,豈能不懂賴瑾這一番話的道理。不禁看了看端坐於椅上的三春,又看了看懷中略微有些忐忑的林黛玉,心中暗嘆一聲,頷首說道:“瑾兒這話倒也對。那就再吩咐廚房一聲,今後給三位姑娘也每日燉一碗燕窩滋補滋補。”

  頓了頓,又道:“不拘血燕,白燕也是可以的。”

  賴瑾連忙接口道:“老祖宗果然見識淵博。我聽母親說,這燕窩當中,血燕最補血,果然適合有些體弱的林姑娘。白燕最滋潤,給三位姑娘滋補是最好不過的。唯有黃燕最是養身。老太太年歲大了,論理也該吃些燕窩補身才是。知道老太太是心中惦念著孫女兒們,可也要仔細著自己的身子。唯有您老人家福壽安康,長命百歲,晚輩們才有福氣庇佑在老太太的羽翼之下承歡孝順。”

  賈母頗為讚賞的看了一眼賴瑾,隨口吩咐鴛鴦道:“既然每日要給姑娘們燉燕窩,倒也不嫌費事,也給我這個老太婆燉一碗黃燕罷了。”

  沉吟須臾,遂開口補充道:“給寶玉和瑾兒兩個每日間也送碗燕窩粥。既要補身,大家一起補才是。”

  說完,意有所指的看了一眼坐上的三春。三位姑娘立刻起身道謝,她們原不過是有些艷羨賈母對待黛玉的精心周到,倒也沒有旁的心思。況之後賴瑾隨意一說,自己能得到一碗白燕已經是意外之喜。沒看見老祖宗自己都指明了要吃黃燕,她們又豈敢再說什麼?

  趴在賈母懷中的林黛玉見狀,頗為感念的看了賴瑾一眼。賴瑾微微一笑,不過是舉口之勞慷他人之慨,又不花費自己什麼。他倒也樂意做個順水人情。

  果然,此後一段時間,府上主子奴才思及賴瑾在賈母跟前兒的得意以及其人八面玲瓏,與人為善,小小年紀便能圓滑周到,對待賴瑾的態度越發恭敬熱絡不提。

  閒話少續,賴瑾和寶玉兩個在賈母跟前說笑一回,便起身上學念書。至晚間下學,賴瑾少不得又回榮府給老太太問安。彼時老太太正和一群有臉面的管事婆子在花廳里抹骨牌。賴瑾和寶玉兩個便去了裡間兒閒話等待賈母。

  因賴尚榮剛從維揚地面轉回,賈寶玉少不得問了一番外頭的風土人情。賴瑾便將昨日間賴尚榮同自己說過的一些閒話複述給寶玉聽。寶玉聽了半晌,越發感嘆賴家父子的父慈子孝,言語中頗為艷羨傾慕。賴瑾知曉他是在唏噓他和賈政始終有些隔閡的關係,倒也不以為意。說笑了一會子,只聽碧紗櫥里傳來一陣壓抑的嗚咽之聲,賴瑾和賈寶玉面面相覷,起身轉入碧紗櫥,卻見林黛玉右手托腮,直直的看著窗外,晶瑩的淚珠順著臉頰姣好的弧度滾滾落下,面上哀思想念呼之欲出。

  賈寶玉心下大慌,立刻湊上去一疊聲兒的問道:“妹妹這是怎麼了?誰招惹你了?緣何哭的這般傷心?”

  林黛玉只顧著低頭嗚咽,也不理會賈寶玉。賴瑾看了半晌,開口輕嘆道:“林姑娘莫不是想家了吧?”

  林黛玉哭聲一頓,這才留意到賴瑾也跟了進來。隨後有些赧然的摸了摸腮邊淚珠,低聲說道:“按理說來京城之後,外祖母對我這般掏心掏肺的好。我是不該想家的——”

  “林姑娘此言差矣。父母之恩,乃是授予身體髮膚。古人尚有父母在,不遠遊之說,何況姑娘?姑娘在外,思念家中老父也是人之常情——我父親去了維揚不過兩三個月,我想他便想的不行了。何況林姑娘這番前來京都,還說不上什麼時候能迴轉揚州探望林大人。因此心中或有擔憂思念,或觸景傷情也是再尋常不過的。”

  林黛玉輕嘆一聲,幽幽說道:“父親腿腳不好,江南濕氣重,如今又到了深秋寒涼,不知道父親還是不是每夜疼痛的輾轉難眠。女兒不孝,甚至不能在旁服侍。”

  賴瑾心中一動,沉吟片刻,開口笑道:“我父親目下正在備考科舉,此間每多仰仗林姑老爺的盛情,間或一兩個月便會將寫過的策論文章快馬送到揚州請林姑老爺品評。若林姑娘不嫌棄的話,可以每個月給林姑老爺送些信箋,並我父親的策論一同送往揚州。如此往來,想必可聊解思念父母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