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孟微微鬆開了她的手:「功高震主?」

  李明卿點頭:「是。上皇寬厚仁慈,但新帝剛愎多疑……」

  沈孟頷首:「琅琊王府因此拒絕了新帝的封賞?」

  「永樂門前朝變,是我逼著恆王入主朝暉殿,皇上的封賞不是有心的封賞,不過是做樣子罷了。」她嘴角浮起一絲甚感涼薄的笑意,「任誰在那個位子上都會擔心,我既有能力將其送上高位,亦有能力將其從高位上拉下來。為了平衡勢力,新帝還任用了許多與王府不合的人,甚至包括那個建議遷都被我申斥的欽天監。」

  沈孟默然。

  不多時,邱伯輕輕扣門,進來道:「公子,郡主,晚宴已經備好了,賓客多已到正廳當中。」

  沈孟眉眼彎彎,與她並肩走出了書房,在她耳旁道:「筵席上的菜式都是你喜歡的,那些人都不過是沾了你的光才吃到這些菜。」

  她耳邊微微發燙,沿著穿堂,走到正廳當中,驀地看見右首處一張國色傾城的妖艷面容——西蜀國主揚榷。

  他怎麼在這裡?

  「郡主,沈——將軍——」

  他手裡的摺扇打開,神色有幾分倨傲,更多的是難以捉摸。

  李明卿坐在左首的席上:「國主此時不應該在宮中與皇上宴飲才對嗎?」

  「本國主與郡主、將軍是舊識,自然要先敘過一番。」

  李明卿心裡兀自不安,一隻手挽袖,端起桌上的茶杯:「榮幸之至。」

  沈孟亦舉起酒杯:「國主,這酒名叫竹葉青,亦是京中才有的絕品。」

  揚榷贊道:「南朝地大物博,光是京中就有許多新鮮事物。」

  沈孟頷首:「國主亦可在京中多遊玩幾日。」

  揚榷挑眉,那嫵媚的笑意又在臉上浮出來,語氣是說不清的意味深長:「要是這京都城落在了那些北夷人手裡,就實在是可惜了。南朝有郡主,有沈將軍,才不至於如前宋一般,偏安一隅,委曲求全。」

  一席話說的席間的人陡然變色。

  揚榷搖著扇子繼續道:「本國主聽說,當今南朝的天子是郡主選的?」

  李明卿蹙眉:「是天選明君,時擇英主。」

  揚榷直起身子的身子微微前傾,端起桌上的那杯竹葉青,對李明卿道:「其實郡主可以效仿本國主的九妹妹——」

  「住口!」

  揚榷挑眉,頓了頓笑著說:「是將軍府上的酒太香了,本國主還未親嘗便醉了。醉話!」

  筵席畢了,揚榷等人離開了沈宅。

  月色正好,沈孟將李明卿送至門口處,門童還未將馬車牽過來。

  「見你在席間幾次蹙眉,可是因為揚榷屢屢冒犯你?」

  「揚榷此人行事,沒有章法,追求刺激,只怕不好相與。」她看向遠處,「明日我想向皇上上書,望皇上能將太上皇接回京中。」

  沈孟蹙眉:「皇上又豈會願意將太上皇接回京中?」

  「皇族中人一直被外族人扣在手裡作為質子,實在令天家蒙羞。今日北境傳來了消息,蒙真戰敗之後退守至北境邊界的樊城,已經兩次派人前來求和,此正是接回太上皇的良機。」

  「朝中有百官,你何必親自去觸碰皇上的逆鱗。」

  「朝中雖有百官,卻無人願意去觸碰皇上的逆鱗,說到底,我身上亦有天家的血脈,李氏的榮辱亦是我琅琊王府的榮辱。你莫要憂心,希望皇上接回太上皇的不止有我們二人,就連張告之張大人亦與我說過此事。」

  「卿兒,你果真決議如此嗎?」

  李明卿抬起頭,看見沈雲亭眼中如淡雲一般凝聚在一處的隱憂,自己先笑起來,她伸出手撫上沈雲亭的眉心:「沈將軍,笑一個給本郡主看看?」

  翌日清晨,新帝李煥在看了群臣的奏章之後大發雷霆。

  張告之、傅中等人亦紛紛上表希望他派人接回太上皇。

  李煥凝眸,面色沉鬱,眼底似一汪漆黑的寒潭:「眾位卿家的奏章朕全都看了,只是想來這天子之位本非我所欲,是天地、祖宗、宗室、還有你們這群大臣逼我入主朝暉殿的。」

  朝堂上寂靜無聲。

  李煥勃然大怒:「你們屢次言及,到底意欲何為?」

  傅中道:「太上皇被俘,如今北夷戰敗,理應歸復,若眼下皇上不派人去接,將來悔之晚矣。」

  李煥猛然間抬手,奏章落了一地,群臣惶恐不已,內官弓著身子輕手輕腳,淅淅索索地將地上的奏章撿起來。

  「當時逼著我做皇帝的不就是你們這群人嗎?如今京城守住了,北夷打敗了,你們便站出來說這些話。」

  群臣惶恐,又跪了一地。

  李明卿抬眸,清聲道:「天位已定,寧復有他?」

  李煥的神色微微緩和了些許,方才臉上的陰霾也一掃而空,只要這些人打的不是皇位的主意,這都好說。

  「那依郡主之意,我朝便接受北夷的何談?」李煥略一思忖便道,「如此,朕便安排郡主與神威將軍一同前往北境,接受蒙真的和談。」

  群臣略微鬆了一口氣之際,坐在盤龍椅上的人補充道:「北夷在我國境內燒殺搶掠,以致北境民不聊生,此次和談,決不能予蒙真一金一銀,一針一線。」

  李明卿蹙眉——新帝終究是不想讓李熠回來的。

  散朝之後,內官攜著天子國書匆匆留住二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