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郭氏急紅了眼,旋即側過了頭,荷池中的蓮開的多好啊,嘆氣道:「罷了。」

  時至今日,李洛泱再回憶起前幾日在郭府二娘與她說的那些話,當時她並未過多的在意,如今細細想來,祖母之命誰敢違呢?

  望著桌前數張畫像里最顯眼的兩張,她愣了神。

  一旦入了宮,再沒有迴旋的餘地,能做的,就是往上爬,才不會被人欺負。

  「泱兒覺得這兩個女子,哪個更佳?」

  畫像後面有署名,她指著其中一幅,「旁邊的孫兒不認識,故不好評價,但這個郭氏孫兒是認得的。」

  「哦?我家泱兒認識這個郭氏?」

  李洛泱點頭,「她是我的好友,是個性直,傲骨的女子。」

  「你倒是直言的很。」

  「皇帝舅舅若要立中宮,皇后母儀天下,必然不能只看其貌,若中宮主品性端莊,敢於直言,便能規勸輔佐君王。」

  小姑娘的話給劉娥提了個醒,她慈祥的拍了拍她的頭,「那就按姑娘的意思。」

  天聖二年夏,崇儀副使之女郭氏與曉騎衛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一同入宮選秀,郭氏被劉太后看中。

  同年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郭氏被立為皇后。

  九月初,太后詔:以皇帝納後,令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兩省與太常禮官檢詳古今六禮沿革,按照六禮為其舉行立後大典。

  太后制詔天下,「皇帝年長,中宮未建,歷選諸臣之家,以故北宋平盧軍節度使,贈尚書令兼中書令郭崇之曾孫女郭氏為皇后。」

  十月,以王欽若為發冊使,呂簡夷為告期使。

  十月中旬命王欽若撰冊,納採制文,發六禮制書,十月下旬命使納采、問名。

  宰相,宗室,文武百官著朝服備禮。

  以宗室延安郡公趙允升為納成使。

  命使納吉、納成、告期,並命使者一同納采、問名儀。

  使者引出宣德門,至皇后行第府門外,兩位令史手持奉制端立在大門前。

  郭允恭一早就等候在大門內,侍從位在左右,侍從見使者臨第,紛紛整理好衣冠從北面出來替府主人問道:「敢請事?」

  「某奉制納采。」

  得其回復後侍從返回門內告知,郭允恭回道:「臣某之女若而人,既蒙制訪,臣某不敢辭。」

  侍從出府轉告,接著又入門引郭允恭出府迎拜,兩位使者這才入內,打開詔書道:「皇太后制。」

  郭允恭領府上眾人跪下聽旨。

  宣讀完畢後,又拜一次受旨。

  接受完制書,郭允恭進表,結束後再次跪拜,使者出府,出府後再問一次名,與前面所問相同。

  「將加卜筮,奉制問名。」

  「臣某之女若而人,既蒙制命,臣某不敢辭。」

  使者返回告知大內,至此,納采、問名便結束。

  十一月,命殿前都指揮使為迎奉使,樞密院使王貽永為副使。

  十一月二十一日,迎奉使、副使、內侍宮女、宮中禮儀官員組成浩蕩的儀仗隊,從宣德門出發去郭府迎親。

  至郭府大門前時,侍從出來請問。

  「某奉制以禮奉迎。」

  侍從入內轉告,郭允恭答道:「臣某謹奉典制。」侍從出門傳達。

  傳達完畢後侍從再次入內引郭允恭出大門外跪迎,李少懷扶起他,手持著詔書,笑了笑,「哥哥好生福氣。」

  郭允恭也笑道:「承蒙國公台愛。」又瞧著她丰神俊朗,腰胯上的兩個香囊上,刺繡精美,「國公爺這腰間的香囊甚是好看,不知是哪家的,價值幾何?」

  「千金不換,這是我家娘子與大姑娘親手所繡,好看吧?」

  郭允恭笑道:「國公爺也好生福氣。」

  李少懷眯著眼,走上前威嚴道:「有制!」

  郭允恭便領著府中上下跪受。

  宣制畢後,再拜受制,答表後又再拜。

  閨房內郭氏梳妝完畢,將這些大內來的宮人遣退,李氏看著盛裝的女兒,不知是該替其高興,還是替其擔憂。

  郭氏身著禮服,頭戴鳳冠,內穿青紗中單,腰飾深青蔽膝,下穿青襪青舄,腰間掛白玉雙佩及玉綬環,華貴至極。

  此禮服為皇后受冊,祭祀,朝會時穿禕衣,就算是皇后,其一生也穿不了幾次。

  衣為深青色,上有翠翟圖案,袖口、衣邊用紅色的羅為緣飾,衣領上有黑白相間的花紋,腰服是與衣色相同的大帶,掛白玉雙佩,蔽膝顏色隨下裳,也繪有翠翟圖案。

  其冠為九龍四鳳冠,插十二支花,兩鬢做寬。

  「此一入宮門,便永無回頭路,伴君如伴虎,娘家人不能再為你做什麼,反倒是要仰仗聖人你了。」

  就在她欲要回答些什麼的時候,閨房的門被敲響。

  ——咚咚——咚咚——

  「二姑娘,迎奉使到了,該啟程了。」

  「母親。」少女含著淚,「恕女兒衣冠沉重不能行禮。」

  嬤嬤們引導著皇后從登堂走出來,站在房外,典儀贊使與副使入內跪拜。

  李少懷於門外道:「今月吉日,某等承制以禮奉迎。」

  內侍們入內將此話轉告,典儀贊使與副使退出,郭允恭將準備好的書信呈交,李少懷接過後笑道:「此事已成,我必會轉達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