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石灰分黃,紅,青三色,六品以上的官員用紅,六品以下以及普通百姓便只能用青色的了,黃最為貴,單見這牆色,可知府上主人的身份,非官宦而是皇室中人。
「恩師回了朝,學生還不曾去恩師府上拜訪,在此先向恩師賠罪。」李少懷親自奉上一杯茶,「實在是三衙忙的脫不開身,還望恩師諒解。」
寇準接過李少懷遞來的溫茶,抿了一口,「我是個直爽之人,不喜歡繞樑子。」遂放下茶杯抬頭望道:「你是我看中的人,一個好好的苗子,怎卻走錯了道呢?」
李少懷淡下賠笑的臉,反問道:「那麼恩師認為,什麼道才是正確的呢?」
「父子,君臣,夫妻,此三綱,一國只有一君,天下大事,自當由君主裁決,而不是聽一個婦人之言,婦人也就罷了,還是寵信奸佞之人,你能寫信勸我,難道還不清楚丁謂與王欽若的為人嗎?」
「我當年是被蒙蔽了雙眼才會提拔他,助你去應試是為了大宋的百姓,結果你倒好,瓊林宴上竟去求取公主?」又問道:「你入仕,究竟為的是什麼?我不信他們說你是為了公主!」
「學生恐怕要令恩師失望了。」李少懷直起腰杆,毫不遲疑道:「從一開始,我就是為公主而穿上這身常服的。」
質問的人突然怒斥,「你置天下百姓於何處?」
「我入仕的初心是公主,可這並不會妨礙我替百姓謀福。」
「公主為皇后之女,你此舉,是要幫助後宮,忤逆本朝太.祖所定的規矩嗎?」
李少懷躬身合袖,「我輔佐的,是太子。」
第140章 原只是心甘情願
天禧二年秋。
政事堂的涼亭旁有一個裝滿水的水缸, 上面飄著枯黃的落葉, 中書省幾個官員閒來聚集在亭內吟詩作對。
「寇相出身書香門第,才華橫溢,不如趁興出個對子吧。」
年逾半百的人摸著花白鬍鬚,側頭望去,庭院內的水缸由於盛滿了水,折射的光恍到了他的眼, 於是道:「水底日為天上日。」
中書省其他的官員們愣住了神,紛紛低下頭苦思。
「寇相, 楊內翰有事求見。」綠服的官員後退幾步,楊億便拿著奏章走上了前。
還未等他說話, 旁側就有人道:「楊內翰學富五車, 不如來對對寇相的這個對子。」
「水底日為天上日。」眾人興致索然,紛紛看向楊億。
如此, 他若是不對怕是還要耽擱上一段時間了,遂朝亭內紫色公服的人仰長脖子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妙啊!」
「不愧是楊內翰, 果真絕了!」眾人只聽得了這對子的對的工整, 卻不曾知道裡面的意思。
寇準緩緩起身,道:「今日就到這裡,諸位都先回去做事吧。」
見宰相起身,諸官員也起身, 躬身道:「喏。」
楊億將一沓摺子呈上,「這是今日官家所批的翰林院奏章。」
「這些都是由聖人所代筆批閱的,從前聖人從旁提議官家也就罷了, 而如今代筆奏章,豈不是僭越?」
見丞相沉思,楊億又道:「今日下官路過資善堂,見太子讀書認真,李副相所提之問皆能答出,頗有儲君之范。」
提到太子,寇準先前還曾去資善堂探望過,太子仁孝,又禮賢下士,日後若當政,定然能還朝堂一個太平,於是道:「太子年歲漸長,如今也該是要接觸國政,學習處理軍國大事了。」
「那翰林這個摺子?」
「京府重府,錢懷演與丁謂勾結,非賢才,怎可堪當此大任,你另起草一份任命的詔書,我去找官家。」
——————————
坤寧殿。
「寇準與李迪一同駁回了您的任命,讓楊億起草復奏官家,已徵得官家的同意以呂簡夷為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
外殿的秋海棠枝繁葉茂,劉娥握著剪子將爬出盆外的花苗剪下,「他不是向來如此麼,幾位翰林之中,敢忤逆我起草的也只有楊大年,不過呂簡夷…駙馬不是說他『廉能』麼,結果並不算太壞,他出身仕宦,相較李迪的剛直他要懂得多些朝堂的變數,若真有相才,用之也無妨。」這個曾被許國公推薦,李少懷所舉薦的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聖人,愚以為,左相的權利若無人牽制,實在太過大,以寇準的狹隘,恐日後輔佐少主廢中宮。」
劉娥將手中的剪子扔回雷允恭捧著的盒中,「什麼時候,你與丁謂私下也有交情了?」
被主子戳中心思的人撲通一聲跪下雙膝,稽首顫道:「聖人饒命。」
女官端來盛清水的盆,劉娥洗了把手,俯視了他一眼,「也罷,想你之前多遊走前後兩省,與他相交也在情理之中。」
「是小底糊塗。」
「起來吧,去一趟宮外的駙馬府,將惠寧喚來。」
「是。」雷允恭叩首。
禁中由皇城司與殿前司輪番值守,皇城司共轄親從官五指揮共計三千人,親事官五千人,掌宮城出入的禁令,皇帝宿衛,為皇帝的貼身護衛,論親近皇帝,在殿前司之上,皇城司又置邏卒,作為探子伺察京城。
「官家突然添皇城司的邏卒,於朝堂,京城,官宦之家,百姓之家,皆巡視查探,殿內又只允皇城司的人守衛,此多疑之心,東京恐遲早生變。」
「恩師回了朝,學生還不曾去恩師府上拜訪,在此先向恩師賠罪。」李少懷親自奉上一杯茶,「實在是三衙忙的脫不開身,還望恩師諒解。」
寇準接過李少懷遞來的溫茶,抿了一口,「我是個直爽之人,不喜歡繞樑子。」遂放下茶杯抬頭望道:「你是我看中的人,一個好好的苗子,怎卻走錯了道呢?」
李少懷淡下賠笑的臉,反問道:「那麼恩師認為,什麼道才是正確的呢?」
「父子,君臣,夫妻,此三綱,一國只有一君,天下大事,自當由君主裁決,而不是聽一個婦人之言,婦人也就罷了,還是寵信奸佞之人,你能寫信勸我,難道還不清楚丁謂與王欽若的為人嗎?」
「我當年是被蒙蔽了雙眼才會提拔他,助你去應試是為了大宋的百姓,結果你倒好,瓊林宴上竟去求取公主?」又問道:「你入仕,究竟為的是什麼?我不信他們說你是為了公主!」
「學生恐怕要令恩師失望了。」李少懷直起腰杆,毫不遲疑道:「從一開始,我就是為公主而穿上這身常服的。」
質問的人突然怒斥,「你置天下百姓於何處?」
「我入仕的初心是公主,可這並不會妨礙我替百姓謀福。」
「公主為皇后之女,你此舉,是要幫助後宮,忤逆本朝太.祖所定的規矩嗎?」
李少懷躬身合袖,「我輔佐的,是太子。」
第140章 原只是心甘情願
天禧二年秋。
政事堂的涼亭旁有一個裝滿水的水缸, 上面飄著枯黃的落葉, 中書省幾個官員閒來聚集在亭內吟詩作對。
「寇相出身書香門第,才華橫溢,不如趁興出個對子吧。」
年逾半百的人摸著花白鬍鬚,側頭望去,庭院內的水缸由於盛滿了水,折射的光恍到了他的眼, 於是道:「水底日為天上日。」
中書省其他的官員們愣住了神,紛紛低下頭苦思。
「寇相, 楊內翰有事求見。」綠服的官員後退幾步,楊億便拿著奏章走上了前。
還未等他說話, 旁側就有人道:「楊內翰學富五車, 不如來對對寇相的這個對子。」
「水底日為天上日。」眾人興致索然,紛紛看向楊億。
如此, 他若是不對怕是還要耽擱上一段時間了,遂朝亭內紫色公服的人仰長脖子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妙啊!」
「不愧是楊內翰, 果真絕了!」眾人只聽得了這對子的對的工整, 卻不曾知道裡面的意思。
寇準緩緩起身,道:「今日就到這裡,諸位都先回去做事吧。」
見宰相起身,諸官員也起身, 躬身道:「喏。」
楊億將一沓摺子呈上,「這是今日官家所批的翰林院奏章。」
「這些都是由聖人所代筆批閱的,從前聖人從旁提議官家也就罷了, 而如今代筆奏章,豈不是僭越?」
見丞相沉思,楊億又道:「今日下官路過資善堂,見太子讀書認真,李副相所提之問皆能答出,頗有儲君之范。」
提到太子,寇準先前還曾去資善堂探望過,太子仁孝,又禮賢下士,日後若當政,定然能還朝堂一個太平,於是道:「太子年歲漸長,如今也該是要接觸國政,學習處理軍國大事了。」
「那翰林這個摺子?」
「京府重府,錢懷演與丁謂勾結,非賢才,怎可堪當此大任,你另起草一份任命的詔書,我去找官家。」
——————————
坤寧殿。
「寇準與李迪一同駁回了您的任命,讓楊億起草復奏官家,已徵得官家的同意以呂簡夷為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
外殿的秋海棠枝繁葉茂,劉娥握著剪子將爬出盆外的花苗剪下,「他不是向來如此麼,幾位翰林之中,敢忤逆我起草的也只有楊大年,不過呂簡夷…駙馬不是說他『廉能』麼,結果並不算太壞,他出身仕宦,相較李迪的剛直他要懂得多些朝堂的變數,若真有相才,用之也無妨。」這個曾被許國公推薦,李少懷所舉薦的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聖人,愚以為,左相的權利若無人牽制,實在太過大,以寇準的狹隘,恐日後輔佐少主廢中宮。」
劉娥將手中的剪子扔回雷允恭捧著的盒中,「什麼時候,你與丁謂私下也有交情了?」
被主子戳中心思的人撲通一聲跪下雙膝,稽首顫道:「聖人饒命。」
女官端來盛清水的盆,劉娥洗了把手,俯視了他一眼,「也罷,想你之前多遊走前後兩省,與他相交也在情理之中。」
「是小底糊塗。」
「起來吧,去一趟宮外的駙馬府,將惠寧喚來。」
「是。」雷允恭叩首。
禁中由皇城司與殿前司輪番值守,皇城司共轄親從官五指揮共計三千人,親事官五千人,掌宮城出入的禁令,皇帝宿衛,為皇帝的貼身護衛,論親近皇帝,在殿前司之上,皇城司又置邏卒,作為探子伺察京城。
「官家突然添皇城司的邏卒,於朝堂,京城,官宦之家,百姓之家,皆巡視查探,殿內又只允皇城司的人守衛,此多疑之心,東京恐遲早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