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所以這年冬天,當我媽媽陪著我去北京參加自主招生的面試時,我第一次鼓足勇氣和××打了個招呼。
在理科教學樓的大廳里,我手裡抱著一堆表格,站在柱子旁邊等我媽媽,忽然看到××獨自一人面無表情地從旁邊的教室走出來。
他經過我身邊時,我突然鼓足勇氣,打起精神微笑著說,嘿,××。
然後他走遠了。沒看我,沒停步。
我呆站了一會兒,然後抬起右手,拉了拉自己的左手臂,說:“走吧。”
對這個故事,我媽媽的評價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我現在還記得,在理科樓大門口,我看到他爸爸媽媽陪著他一起走遠。門口來來往往的都是參加面試的考生和家長們,每個人都一臉焦灼與興奮,支棱著耳朵探聽其他人的來頭和捕風捉影的消息。我抬起眼,望見一隻通體幽藍的長尾巴喜鵲落在枝頭,歪著腦袋打量著我們。
這隻喜鵲是怎麼看待我們的?我一直想知道。
××拿到了保送生資格。我無比感謝他們班那位嚴厲古板的班主任,由於他硬性規定這群競賽保送生們也必須照舊每天來上課,我得以在高三的最後一學期時常見到××。
我知道他喜歡穿哪件T恤,也發現了他搭配衣服的規律、小動作、走路的姿態、後腦勺的形狀……估計比朱自清對他爸的背影都熟悉。
那段時間我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擲硬幣。我在文科班的好朋友是個非常活潑又非常害羞的女生,可以大聲講葷笑話,也可以在見到自己喜歡的男生時嚇得連個屁都不敢放。食堂的飯那麼難吃,我們照去不誤,就為了在進入門口的時候可以玩這個擲硬幣的遊戲。
她喜歡的人常在一樓出沒,我喜歡的人常在二樓出沒。我們需要用硬幣正反面來決定今天去幾樓吃飯。
好友說,這不是遊戲,這是一場占卜。我們聽從上天的安排,好運氣要省著點用,不能太任性,這樣才能在關鍵的事情上面心想事成。
我們體貼地沒有詢問過彼此的“那個人”姓甚名誰,一直恬不知恥地用“你的honey”和“我的honey”來稱呼。我至今都很感謝這個遊戲,讓我心裡那個不能說的××在安全的領域粉墨登場,被我盡情談論,仿佛只要我樂意,他就真成了我的誰。
高中生活就這樣結束了。
高考之後的夏天,我意外地接到了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媽媽的同事,女兒讀文科,很不聽話,希望我可以去和她女兒聊聊天,以身作則地“震撼”一下她。
如果這事是我媽給我攬的,我肯定早就發飆了,但對方一說是××的媽媽熱情推薦,高度讚賞,我就心花怒放了,立刻在電話這邊狂點頭,帶著電話線也晃了一晃。
我記得自己和那個讓她媽媽操碎了心的小姑娘一起坐在花壇邊,她忽然問我:你們學習好的人,也會偷偷談戀愛嗎?
我哭笑不得,點頭說:當然會,我周圍許多人都談過戀愛。
她繼續問:那你呢?我搖頭。
小姑娘想了想,忽然興奮起來:至少有喜歡的人吧?
我點點頭。
那他知道嗎?
於是,當嫡系學姐把組織大學裡第一場同鄉迎新聚會的任務交給我時,我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了。對別的班級,我都只是通知一位領頭人,再由他向自己班的同學傳達;但是到了××的班級,我居心叵測地從領頭人手中將他們班那十幾個新生的聯絡方式全部要了過來,一一通知,就為了光明正大地要到××的手機號,親自發上一條冠冕堂皇、無可指摘的簡訊,也把自己的姓名電話強行塞給他。
當愛情和自尊心相遇的時候,我們總是居心叵測,妄圖兩全。
幾乎所有接到簡訊的同學都會回復我說:“謝謝你,需要我幫忙通知其他人嗎?”
只有他,回復的是:“哦。”
哦。
得到這個字的時候我站在學校西門外,頭頂是熾烈的暮夏日光,烤得人心裡發虛。一瞬間好像又聽見我媽媽促狹的聲音:你喜歡他什麼呢?
吃飯的那天我略微打扮了一下。我這種面目平凡的姑娘打扮起來總是很尷尬,有一顆變美的心,卻資質普通,又擔心做得太過火,被所有人嘲笑不自量力。所以每每用心修飾過後,在別人眼裡還是同一個樣子。
我沒敢和他坐在同一張圓桌上,一頓飯吃得心不在焉。我們高中這兩屆考上同一所大學的人加在一起足足有六十個,自我介紹一輪下來就差不多要散夥了。我一直遠遠看著××,看平日冷若冰霜的他興高采烈地和一個同系的師兄寒暄,交換電話號碼,請教選課秘訣……
這一切都發生在我站起來造作地自我介紹的當口。
很久以後,我和他聊天說起自己剛入學時候的窘境,明明左胳膊打著石膏卻選了籃球課,簡直是作死。他眉毛一揚:你骨折過?
我點頭,沒有過多解釋。
我那麼顯眼,畢業表彰的時候打著石膏,迎新晚餐時候也打著石膏,所有人都圍著我問你怎麼了要不要緊哎呀小心點……我們距離最近的時候,兩隻肩膀之間只有十厘米,他從未看過我。
後來我們還是認識了,以一種非常平淡的方式。
第一個簡訊是他發過來的,問我開學時候的英語分級考試考了多少,我回答:三級,你呢?
他說:我也是。頓了頓又發過來一條:你也考了三級我就放心了,那咱們高中應該沒有人考到四級。
我知道這只是一條沒頭沒腦的、學霸跑來尋求安全感的簡訊,誇別人也誇了他自己;可能他已經打探過很多人,可能他只是客套。
但我卻在課堂上幾乎把手機屏幕給看裂了——這麼說他知道我還挺厲害的?怎麼知道的?很早就知道的嗎?他怎麼看我的呢?他不是從來不注意學習以外的事情嗎?
我小心翼翼地回復著他的信息:要熱情,又不能發狂;要回應他的話,同時留出足夠的尾巴讓他繼續回復我,防止談話無疾而終……
左手剛拆了石膏,還軟軟地使不上力,可我還是右手記著筆記,用左手攥住手機,和他不咸不淡地聊了一條又一條,獨自維持著一場艱難的對話。
我並不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女生,卻可以在他選課衝突發簡訊來求助的時候頂著烈日跑去遙遠的英語系教學樓幫他詢問修改流程;可以在他掛掉我的電話、發來簡訊說“不喜歡講電話”的時候費勁巴拉地編輯長長的簡訊撰寫“改課攻略”;可以在他說自己感冒的時候買一堆藥送到男生宿舍樓收發室;可以在百度、Google還不甚發達的年代站在路邊的信息崗亭里幫他查詢從學校到北京站的換乘步驟——哦,當然還是用簡訊發送的。
謝謝他,我的左手復健得特別快。
然而我們沒有見面。我和××之間唯一的連接就只有手機桌面上的信封圖標。我沒有主動約過他,不曾在夜裡發信息沒話找話,更沒要求過他謝謝我。
在理科教學樓的大廳里,我手裡抱著一堆表格,站在柱子旁邊等我媽媽,忽然看到××獨自一人面無表情地從旁邊的教室走出來。
他經過我身邊時,我突然鼓足勇氣,打起精神微笑著說,嘿,××。
然後他走遠了。沒看我,沒停步。
我呆站了一會兒,然後抬起右手,拉了拉自己的左手臂,說:“走吧。”
對這個故事,我媽媽的評價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我現在還記得,在理科樓大門口,我看到他爸爸媽媽陪著他一起走遠。門口來來往往的都是參加面試的考生和家長們,每個人都一臉焦灼與興奮,支棱著耳朵探聽其他人的來頭和捕風捉影的消息。我抬起眼,望見一隻通體幽藍的長尾巴喜鵲落在枝頭,歪著腦袋打量著我們。
這隻喜鵲是怎麼看待我們的?我一直想知道。
××拿到了保送生資格。我無比感謝他們班那位嚴厲古板的班主任,由於他硬性規定這群競賽保送生們也必須照舊每天來上課,我得以在高三的最後一學期時常見到××。
我知道他喜歡穿哪件T恤,也發現了他搭配衣服的規律、小動作、走路的姿態、後腦勺的形狀……估計比朱自清對他爸的背影都熟悉。
那段時間我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擲硬幣。我在文科班的好朋友是個非常活潑又非常害羞的女生,可以大聲講葷笑話,也可以在見到自己喜歡的男生時嚇得連個屁都不敢放。食堂的飯那麼難吃,我們照去不誤,就為了在進入門口的時候可以玩這個擲硬幣的遊戲。
她喜歡的人常在一樓出沒,我喜歡的人常在二樓出沒。我們需要用硬幣正反面來決定今天去幾樓吃飯。
好友說,這不是遊戲,這是一場占卜。我們聽從上天的安排,好運氣要省著點用,不能太任性,這樣才能在關鍵的事情上面心想事成。
我們體貼地沒有詢問過彼此的“那個人”姓甚名誰,一直恬不知恥地用“你的honey”和“我的honey”來稱呼。我至今都很感謝這個遊戲,讓我心裡那個不能說的××在安全的領域粉墨登場,被我盡情談論,仿佛只要我樂意,他就真成了我的誰。
高中生活就這樣結束了。
高考之後的夏天,我意外地接到了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媽媽的同事,女兒讀文科,很不聽話,希望我可以去和她女兒聊聊天,以身作則地“震撼”一下她。
如果這事是我媽給我攬的,我肯定早就發飆了,但對方一說是××的媽媽熱情推薦,高度讚賞,我就心花怒放了,立刻在電話這邊狂點頭,帶著電話線也晃了一晃。
我記得自己和那個讓她媽媽操碎了心的小姑娘一起坐在花壇邊,她忽然問我:你們學習好的人,也會偷偷談戀愛嗎?
我哭笑不得,點頭說:當然會,我周圍許多人都談過戀愛。
她繼續問:那你呢?我搖頭。
小姑娘想了想,忽然興奮起來:至少有喜歡的人吧?
我點點頭。
那他知道嗎?
於是,當嫡系學姐把組織大學裡第一場同鄉迎新聚會的任務交給我時,我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了。對別的班級,我都只是通知一位領頭人,再由他向自己班的同學傳達;但是到了××的班級,我居心叵測地從領頭人手中將他們班那十幾個新生的聯絡方式全部要了過來,一一通知,就為了光明正大地要到××的手機號,親自發上一條冠冕堂皇、無可指摘的簡訊,也把自己的姓名電話強行塞給他。
當愛情和自尊心相遇的時候,我們總是居心叵測,妄圖兩全。
幾乎所有接到簡訊的同學都會回復我說:“謝謝你,需要我幫忙通知其他人嗎?”
只有他,回復的是:“哦。”
哦。
得到這個字的時候我站在學校西門外,頭頂是熾烈的暮夏日光,烤得人心裡發虛。一瞬間好像又聽見我媽媽促狹的聲音:你喜歡他什麼呢?
吃飯的那天我略微打扮了一下。我這種面目平凡的姑娘打扮起來總是很尷尬,有一顆變美的心,卻資質普通,又擔心做得太過火,被所有人嘲笑不自量力。所以每每用心修飾過後,在別人眼裡還是同一個樣子。
我沒敢和他坐在同一張圓桌上,一頓飯吃得心不在焉。我們高中這兩屆考上同一所大學的人加在一起足足有六十個,自我介紹一輪下來就差不多要散夥了。我一直遠遠看著××,看平日冷若冰霜的他興高采烈地和一個同系的師兄寒暄,交換電話號碼,請教選課秘訣……
這一切都發生在我站起來造作地自我介紹的當口。
很久以後,我和他聊天說起自己剛入學時候的窘境,明明左胳膊打著石膏卻選了籃球課,簡直是作死。他眉毛一揚:你骨折過?
我點頭,沒有過多解釋。
我那麼顯眼,畢業表彰的時候打著石膏,迎新晚餐時候也打著石膏,所有人都圍著我問你怎麼了要不要緊哎呀小心點……我們距離最近的時候,兩隻肩膀之間只有十厘米,他從未看過我。
後來我們還是認識了,以一種非常平淡的方式。
第一個簡訊是他發過來的,問我開學時候的英語分級考試考了多少,我回答:三級,你呢?
他說:我也是。頓了頓又發過來一條:你也考了三級我就放心了,那咱們高中應該沒有人考到四級。
我知道這只是一條沒頭沒腦的、學霸跑來尋求安全感的簡訊,誇別人也誇了他自己;可能他已經打探過很多人,可能他只是客套。
但我卻在課堂上幾乎把手機屏幕給看裂了——這麼說他知道我還挺厲害的?怎麼知道的?很早就知道的嗎?他怎麼看我的呢?他不是從來不注意學習以外的事情嗎?
我小心翼翼地回復著他的信息:要熱情,又不能發狂;要回應他的話,同時留出足夠的尾巴讓他繼續回復我,防止談話無疾而終……
左手剛拆了石膏,還軟軟地使不上力,可我還是右手記著筆記,用左手攥住手機,和他不咸不淡地聊了一條又一條,獨自維持著一場艱難的對話。
我並不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女生,卻可以在他選課衝突發簡訊來求助的時候頂著烈日跑去遙遠的英語系教學樓幫他詢問修改流程;可以在他掛掉我的電話、發來簡訊說“不喜歡講電話”的時候費勁巴拉地編輯長長的簡訊撰寫“改課攻略”;可以在他說自己感冒的時候買一堆藥送到男生宿舍樓收發室;可以在百度、Google還不甚發達的年代站在路邊的信息崗亭里幫他查詢從學校到北京站的換乘步驟——哦,當然還是用簡訊發送的。
謝謝他,我的左手復健得特別快。
然而我們沒有見面。我和××之間唯一的連接就只有手機桌面上的信封圖標。我沒有主動約過他,不曾在夜裡發信息沒話找話,更沒要求過他謝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