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頁
「那是以後的事。」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李東霖知道,自己說到趙長卿的心裡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裡的官刻本是本人杜撰。
歷史上永樂大典正本也就是永樂抄本失蹤是一樁謎案,而到了乾隆年間準備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就已經肯定永樂抄本不見了,宮中收藏只有嘉靖抄本。
第348章
如果說洛陽這邊還有人醉生夢死,又或者說那些恢復了峨冠博帶的漢人們以為,既然宋人奪回了江山科舉很快就會重開,除了不再是奴隸、能抬頭挺胸重新做人,他們的生活不會改變太多的話,那麼遠在西安的雍正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雍正是最先發現對面的河洛地區的變化的人。
沒辦法,誰讓西安到洛陽真的是太近了。河洛平原上的任何動靜,只要稍加手段就可以傳到西安,更別說,很多事情,宋人根本就沒有隱瞞的打算。
得到最新情報之後,雍正一晚上沒睡,帶著一雙熬紅了的眼睛,本來只是想召集幾個滿大臣,最後還是決定把漢大臣也給找了來。
富察·馬齊和鈕鈷祿·訥親先到,然後才是張廷玉等漢臣。
因宋人之故,如今滿清小朝廷裡面,滿大臣和漢大臣的關係很緊張,至少張廷玉進來的時候,無論是馬齊還是訥親都沒有跟他說話。訥親比較桀驁,直接冷哼了一聲,不屑地轉過了頭,而馬齊則略帶歉意地對張廷玉笑了笑。
這一切,雍正都看在眼裡,只是此刻,他都顧不上了。
「都看看吧。」
馬齊立刻接過了雍正手裡的情報,一看,傻眼了:
「怎麼可能?!」
訥親立刻道:「發生什麼事情了?」
「半個月前,宋人在洛陽城外的官田裡面種下的稻子,前兒個已經收割了。」
「不可能!」訥親立刻就跳了起來,「我記得他們半個月前才插了秧,怎麼前兒個就收了?他們啃青苗的啊?!」
宋人插秧的情報,訥親也看過。他還取笑過呢,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插秧!也不怕才結了穗就被霜打了。還說宋人插秧就是偷懶,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竟然是那麼不講究地邊走邊拋秧,那秧苗最多被拋到了耳朵的高度就掉了下去。如果不是落地是根朝下坐在農田的泥水裡又排列得挺整齊的,他還以為宋人都是敗家子兒,拿著田地和糧種糟蹋呢。
拿著優質糧種糟蹋的,不是敗家子是什麼?!
馬齊已經滿頭大汗,他的眼睛飛快地轉著,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沒錯,就是半月前完成的插秧,說是宋人之中有異人,幾個術法過去,不到三天,秧苗就長大了,開始結穗,到了第十五天上,……」
訥親不顧身在御前,搶過了馬齊手裡的情報,先是一掃而過,緊接著一樣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那情報裡面詳實地描述了宋人官田的稻子是如何在滿清密探的眼前一點一點地,在十五天內從秧苗長到可以收割,也詳細地描述了宋人是如何收割的。
訥親一直以為,那些戰報裡面從天而降用無形之刃砍了他們八旗鐵騎的人都是宋人的軍隊,可從這情報上來看,他們分明只是宋人的農夫!
「不,不是,那是軍屯,一定是這樣的。」
訥親喃喃地道。
除了這個,他已經想不到別的形容了。
坐在下面的張廷玉等漢大臣都是聰明人,立刻猜出了情報上的內容。
張廷玉想了想,站了起來,對著雍正行了大禮,然後跪奏道:「皇上,民以食為天,宋人既然有了如此異術,他們日後怕是不用愁錢糧賦稅了。」
聽張廷玉這樣說,雍正也嘆了一口氣。
作為皇帝,他當然知道張廷玉所言不差。
「臣以為,宋人目的有二。」張廷玉慢吞吞的,或者說,十分慎重地選擇著措辭,道:「若是此乃宋人有意為之,故意展示給治下的百姓看的,那麼,他們的目的便是一個,」
「什麼。」
雍正立刻追問道。
「宋人想把土地全部收為國有。種地最是辛苦,而且還要防著旱災水澇,十年裡頭往往只有是一年是風調雨順的。宋人如此,實為告知世人,他們手中有糧,百姓只要為他們幹活就有錢糧拿。時間久了,百姓就不會種地,地自然就荒了。宋人也就可以以荒地為由把田地收為國有,或者直接就用很低的價錢把田地買下。」
聽得馬齊和訥親都連連點頭。
張廷玉雖然是漢人,可是這心思就是活絡,反應也快!果然,漢人中能爬到這個位置的,都不是易於之輩。
「那第二個目的呢。」
「第二個,便是宋人此舉由來已久,他們不是故意展示給世人看,而是如此行為在他們眼裡天經地義。」
張廷玉欲言又止,訥親連連催促:「你倒是快說啊!」
「宋人以異術種植穀物由來已久,那麼他們勢必不會缺糧。糧食多了,價錢自然也就賤了,百姓專於農事的就少,到最後,宋人會牢牢地把握著糧食,只怕,不只是宋人治下,就是我們大清也會如此。到,到那個時候,宋人只要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餓死全天下的百姓。」
雍正暗暗點頭。
這也是他最擔心的。
如果宋人的糧食真的很賤,雍正很確定,就是他用了重典強迫百姓去種地,百姓也不會願意,而那麼做的他只會引來民怨。等天下百姓都不種地了,宋人只要一聲令下,他們真的能餓死全天下的百姓!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李東霖知道,自己說到趙長卿的心裡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裡的官刻本是本人杜撰。
歷史上永樂大典正本也就是永樂抄本失蹤是一樁謎案,而到了乾隆年間準備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就已經肯定永樂抄本不見了,宮中收藏只有嘉靖抄本。
第348章
如果說洛陽這邊還有人醉生夢死,又或者說那些恢復了峨冠博帶的漢人們以為,既然宋人奪回了江山科舉很快就會重開,除了不再是奴隸、能抬頭挺胸重新做人,他們的生活不會改變太多的話,那麼遠在西安的雍正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雍正是最先發現對面的河洛地區的變化的人。
沒辦法,誰讓西安到洛陽真的是太近了。河洛平原上的任何動靜,只要稍加手段就可以傳到西安,更別說,很多事情,宋人根本就沒有隱瞞的打算。
得到最新情報之後,雍正一晚上沒睡,帶著一雙熬紅了的眼睛,本來只是想召集幾個滿大臣,最後還是決定把漢大臣也給找了來。
富察·馬齊和鈕鈷祿·訥親先到,然後才是張廷玉等漢臣。
因宋人之故,如今滿清小朝廷裡面,滿大臣和漢大臣的關係很緊張,至少張廷玉進來的時候,無論是馬齊還是訥親都沒有跟他說話。訥親比較桀驁,直接冷哼了一聲,不屑地轉過了頭,而馬齊則略帶歉意地對張廷玉笑了笑。
這一切,雍正都看在眼裡,只是此刻,他都顧不上了。
「都看看吧。」
馬齊立刻接過了雍正手裡的情報,一看,傻眼了:
「怎麼可能?!」
訥親立刻道:「發生什麼事情了?」
「半個月前,宋人在洛陽城外的官田裡面種下的稻子,前兒個已經收割了。」
「不可能!」訥親立刻就跳了起來,「我記得他們半個月前才插了秧,怎麼前兒個就收了?他們啃青苗的啊?!」
宋人插秧的情報,訥親也看過。他還取笑過呢,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插秧!也不怕才結了穗就被霜打了。還說宋人插秧就是偷懶,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竟然是那麼不講究地邊走邊拋秧,那秧苗最多被拋到了耳朵的高度就掉了下去。如果不是落地是根朝下坐在農田的泥水裡又排列得挺整齊的,他還以為宋人都是敗家子兒,拿著田地和糧種糟蹋呢。
拿著優質糧種糟蹋的,不是敗家子是什麼?!
馬齊已經滿頭大汗,他的眼睛飛快地轉著,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沒錯,就是半月前完成的插秧,說是宋人之中有異人,幾個術法過去,不到三天,秧苗就長大了,開始結穗,到了第十五天上,……」
訥親不顧身在御前,搶過了馬齊手裡的情報,先是一掃而過,緊接著一樣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那情報裡面詳實地描述了宋人官田的稻子是如何在滿清密探的眼前一點一點地,在十五天內從秧苗長到可以收割,也詳細地描述了宋人是如何收割的。
訥親一直以為,那些戰報裡面從天而降用無形之刃砍了他們八旗鐵騎的人都是宋人的軍隊,可從這情報上來看,他們分明只是宋人的農夫!
「不,不是,那是軍屯,一定是這樣的。」
訥親喃喃地道。
除了這個,他已經想不到別的形容了。
坐在下面的張廷玉等漢大臣都是聰明人,立刻猜出了情報上的內容。
張廷玉想了想,站了起來,對著雍正行了大禮,然後跪奏道:「皇上,民以食為天,宋人既然有了如此異術,他們日後怕是不用愁錢糧賦稅了。」
聽張廷玉這樣說,雍正也嘆了一口氣。
作為皇帝,他當然知道張廷玉所言不差。
「臣以為,宋人目的有二。」張廷玉慢吞吞的,或者說,十分慎重地選擇著措辭,道:「若是此乃宋人有意為之,故意展示給治下的百姓看的,那麼,他們的目的便是一個,」
「什麼。」
雍正立刻追問道。
「宋人想把土地全部收為國有。種地最是辛苦,而且還要防著旱災水澇,十年裡頭往往只有是一年是風調雨順的。宋人如此,實為告知世人,他們手中有糧,百姓只要為他們幹活就有錢糧拿。時間久了,百姓就不會種地,地自然就荒了。宋人也就可以以荒地為由把田地收為國有,或者直接就用很低的價錢把田地買下。」
聽得馬齊和訥親都連連點頭。
張廷玉雖然是漢人,可是這心思就是活絡,反應也快!果然,漢人中能爬到這個位置的,都不是易於之輩。
「那第二個目的呢。」
「第二個,便是宋人此舉由來已久,他們不是故意展示給世人看,而是如此行為在他們眼裡天經地義。」
張廷玉欲言又止,訥親連連催促:「你倒是快說啊!」
「宋人以異術種植穀物由來已久,那麼他們勢必不會缺糧。糧食多了,價錢自然也就賤了,百姓專於農事的就少,到最後,宋人會牢牢地把握著糧食,只怕,不只是宋人治下,就是我們大清也會如此。到,到那個時候,宋人只要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餓死全天下的百姓。」
雍正暗暗點頭。
這也是他最擔心的。
如果宋人的糧食真的很賤,雍正很確定,就是他用了重典強迫百姓去種地,百姓也不會願意,而那麼做的他只會引來民怨。等天下百姓都不種地了,宋人只要一聲令下,他們真的能餓死全天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