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連州斂目,唯一的可能就是——雍國的幾位藩王插手此事。

  “不用管此事,繼續觀察,一旦有機會立刻出城,尋到舉善堂,說我身陷於此。”顧連州道。

  固聽聞此話,急道,“主公屬下們豁出性命,定然能夠保護主公突圍”

  “此事不必再提,去吧。”顧連州也不多話,突圍,不過是固一廂情願的想法,況且城中現在群情激憤,大有不殺白蘇誓不罷休的架勢,一向恬淡的寧人憤怒起來,也是固執的可怕,假若白蘇真的被寧溫帶到了太平城中,即便有機會出城,他又怎麼能丟下她。

  固遲疑了一下,終究還是聽了顧連州的命令,閃身出去。

  顧連州回想起今日下午見寧溫時,他眼中那種毀天滅地的瘋狂,越發放心不下。

  “大兄。”顧風華脫去了一襲華服的外衣,除去那繡著七彩鳳紋的直領大袖,裡面果然如他所說,是一件素服,縱然,這件素服穿在他身上,也別有一番風/流韻致。

  顧連州嗅覺極為靈敏,未曾轉身便聞見了濃濃的酒香,清貴的聲音道,“真不知你是真風/流,還是你我兄弟之情太淡薄。”

  他回過身,迎著月光淡淡的掃了顧風華一眼,目光落在他手中拎著的酒罈上,“坐吧。”

  兩人在幾前坐定後,顧風華從懷中摸出兩隻巴掌大的玉碗,用酒注滿,他一邊倒著酒,一邊垂眸,面上再無平素的玩世不恭,聲音也顯得有些壓抑,“我們要殺你,你明知道我們要殺你的,為何還要來?”

  顧連州慵懶的倚靠在閣樓的窗框邊,修長而骨節分明的手指端起酒碗,仰頭飲盡,菱唇邊上浮起一抹淡漠的淺笑。

  月光下,顧風華看著他這般的瀟灑落拓,眼睛微澀,“自古成大事者,始終離不開一個‘狠’字,大兄莫要怪我。”

  月光靜靜,只有倒酒、飲酒的聲音。

  一壇酒快見底時,顧連州才緩緩道,“鹿死誰手也未可知,現在言這些為時尚早。然,我這個人,向來沒什麼大志向,喜歡江山者爭之,喜歡自由者隱之,彼時我年少衝動,將自己推上這個高位,現在想離開了,也定然不會有人能夠攔得住我。”

  顧風華驚奇的看著他,他的大兄,除了正事以外,別的話似乎從來沒有如此多言,甚至連他都忘記了,原來無喜無怒的大聖人還有自己的喜好。

  正文第287章生死兩茫茫(3)

  第287章生死兩茫茫(3)

  兩人酒罷時,又坐了許久,直到外面一陣忽然起了喧鬧聲。

  顧風華站起身來,垂目看見街道上涌動的火把和人群,面上的神奇變了幾變,終究是恢復了平素的玩世不恭之態。

  隱隱約約的,聽見下面人聲鼎沸中,有幾個尤為尖細且突出的聲音道,“皇上有旨,妖婦禍國,戌時在白虎門火焚妖婦”

  那聲音頓了一下,又道,“大巫卜卦,夜晚陰氣重,婦人不得觀刑,家有壯年者,全部聚集到白虎門,以抵禦妖婦邪氣。”

  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的神力,傳說太平城的白虎門曾有神獸鎮守,至今正氣不散,所以一般寧國若是選擇夜晚行刑,都會則在白虎門。

  “大兄,可要去看看?”顧風華心知肚明,今晚火焚的是白蘇還是顧連州,很難說。

  顧連州嗯了一聲,站起身來,撫了撫衣袍,在顧風華之前走出了閣樓。他如今得不到舉善堂的消息,所以今夜被架上火的人究竟是不是白蘇,他定是要親眼看看才能夠放下心來的。

  白虎門在太平城的西側,說是個門,其實如今也並不能從此門出入太平城了。傳說在數千年前,太平城地下是有一支龍脈,是以當時的城主用巨石在城周砌了一圈城牆,高約十丈,雄偉巍峨,東四南北四個城門的城樓上雕刻著四大神獸的石像,恭請神靈駐守,以防止龍脈遊走。後來城主過世,他的子孫行為不端,四大神獸有三位不願為其所使,便紛紛離去,失去鎮守,龍脈脫逃,太平城的地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四大城門毀其三。

  四神獸中以白虎最為重義氣,其餘神獸離開時,他覺得自己受了城主之託,不可以不信守承諾,於是單獨與龍氣相抗,險些戰死,幸而其餘三大神獸顧及情義,將奄奄一息的白虎救走。

  因為到龍脈逃脫之前,白虎都還在,所以至今太平城還存了這一斷殘垣。

  這個傳說的可信度無從考證,但是眼前的白虎門巍峨壯觀,約有十丈之高,與兩側的山脊相接,筆直的聳立,直指蒼穹。

  門樓上一隻碩大的虎頭還依稀能看出形狀,然而此時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七丈高的城牆上,一名青衣女子用鐵鏈綁在木樁上,四周已然架上了柴火。

  這麼遠的距離,根本無法看仔細那個女子的容貌,然而她平靜的垂眸俯視城樓下指指點點的人們,宛若看蒼生螻蟻螻蟻一般,沒有絲毫掙扎,亦沒有絲毫悲哀。

  顧風華心中一緊,難不成寧溫為了引他大兄上鉤,竟真的要把白蘇燒死不成

  顧風華與白蘇的相交不甚多,但僅有的幾次,也令他對她生出了不淺的好感,這種好感與愛慕無關,純粹是欣賞,而這種欣賞,是顧風華有生以來唯一一次生出的情緒。

  他轉頭看著身旁空了的地方,心嘆一聲,他的大兄啊,向來聰慧無雙,難得為了某件事情犯糊塗,也罷,一生不身不由己的活著又有何意義,糊塗便糊塗罷。

  “王爺。”一個陰柔的嗓音在顧風華耳畔響起。

  顧風華回頭,便看見了一個面容白淨的墨綠袍子的少年,他躬身垂首,謙卑的道,“陛下請王爺上樓一敘。”

  原來並非是少年,而是寧溫身旁的那個寺人。顧風華微微一笑,甩開摺扇,道,“何處樓閣?可有酒?”

  寺人微微偏頭,向後面七八丈遠的一座四角樓。顧風華順著寺人的目光,見那四層的小樓上面一塊殘破的松木匾上,寫著“忠義”二字。

  “回王爺,陛下早已備下酒宴,只等王爺前去。”寺人道。

  傳說中的白虎守忠重義,故而後人修了這座忠義祠來供奉它。

  顧風華輕笑一聲,“有意思,寧皇是想藉此勸我從良嗎?”

  寺人不禁偷偷看了顧風華一眼,心道,人人都說這北地王風/流無狀,今日一見果然如此,竟用“從良”這樣的話拿自己個兒開玩笑。

  忠義樓中,重兵把守,顧風華隨著寺人一同登上最頂樓,折過兩個彎便看見了一間房敞著門,屋內果真準備好了酒宴,裡面已經坐了七個人,除了孝閔公主和七王外,還有以呂相為首的寧國權臣。

  呂相他老人家雖然是好戰分子,但也是如假包換的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子出身,一把年紀被困在巫殿中一日,連口茶水都沒有,眼下看來精神頭不大好,耷拉著松松的眼皮,搖搖晃晃的打瞌睡,讓人憂心他會不會栽倒。

  “老夫以為北地王不會來,沒想到,老夫真真是小看王爺了”一名面相清癯的文士冷冷瞥了顧風華一眼,話語中儘是刻薄。

  不過他說的也是事實,現如今的人不管是真的清高還是假清高,與旁人合謀殺自己的大兄,一般看見“忠義”二字也早已羞憤而走,斷沒有厚著臉皮上來的道理。

  “好說好說,本王看見這‘忠義’祠,原本也是有些不好意思,不過想來想去,卻覺得沒什麼,這一趟上來也不曾費多大力氣。”顧風華搖著扇子,在靠窗的幾前坐下。

  聽聞顧風華這一番話,眾人目光唰唰的看向他,連正在打瞌睡的呂相也睜開一雙渾濁的眼,上下打量一襲素衣的他。

  曲大夫擰眉道,“此話何意?”

  顧風華招一邊抬手招呼身後的寺人為他倒酒,一邊不緊不慢的撫著扇面道,“我大兄乃是當世人傑,德才兼備的名聲天下皆知,大夥合謀殺他,本就是不義,我呢,也不過是多占了一條殘殺手足之罪,算起來與大夥也是半斤八兩,沒什麼好害臊的。倒是曲大夫您,五十步笑百步的傻事兒您可就別拿出來逗本王笑了。”

  曲大夫被顧風華噎得清癯的面上一陣紅一陣白,最終卻也只是冷冷哼了一聲,不再接話。

  在世人眼中,殘殺手足也不一定就是泯滅人性,若是那兄弟是個禍害,殺了也能搏個大義滅親的美名,然而殺害德高望重之士,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卑鄙小人,才是會被千夫所指的惡毒。顧連州是雍國的帝師,同時也是天下士子的表率,是以對於顧風華的話,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說出什麼反駁之言。

  只是原本想藉此羞辱一番雍國人的不仁不義,沒想到最終連自己人也搭進去了。

  孝閔公主看了顧風華一眼,她了解眼前這個人平素是個好脾氣的,極少說出這樣鋒利的言辭,恐怕,縱然他下定了決心要除去顧連州,心中傷懷卻是難免了。

  屋內陷入了靜默,下面的人群卻開始騷動起來——行刑就要開始

  忠義祠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掃過空空的主座之後,落在了對面白虎門右側城牆上,此處幾乎能夠平視城牆,比下面的視線好些,女子那張玲瓏而精緻臉被墨發掩去大半。

  只是那挺翹的小鼻子和櫻花色的唇,令顧風華心頭髮緊,但旋即又自嘲一笑,他連自己大兄的命都能捨棄,又何必為一個不相干的婦人惋惜呢?

  戌時即將到來,一彎殘月掛在沉沉的蒼穹,星光暗淡,偶有涼風捲起楓葉。

  城外的密林中,舉善堂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尋見一個漏洞進來,當他們翻牆入城時,卻發現竟有幾名黑衣人正在翻牆出去。

  對方一眼便認出了舉善堂的標誌,“我等是大雍帝師顧連州的暗衛,諸位可是舉善堂殺手?”

  “正是。”黑色面巾之後,傳出一聲低沉的應答。

  固扯下面具,喜道,“我家主公命我等出去打探夫人的消息,夫人可好?”

  “我家主公尚安,此地不宜久留,先進城再說”舉善堂小隊頭領沉聲道。

  既然得了白蘇的消息,固自然是要返回城中復命,遂隨著他們一起又返回城中。

  他們剛剛落下腳,便見一個黑衣猶如鬼魅一般,挾著一抹青色,宛如疾風一般從身邊掠了過去。

  舉善堂的人立刻跟了上去,固也不敢耽誤,領著手下之暗衛迅速跟上。

  到了城中巫殿附近一處隱秘的山谷中,才堪堪止住步伐。

  固急著要回去復命,便扯住那小隊的頭領問道,“閣下如何稱呼?夫人現在何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