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鍾茗在心裡把貢名早分作了好幾份兒,分完了還感嘆,朝鮮現在還真是老實啊!
第112章 另一份盒飯
鍾茗的感嘆並不全對,此人清史不過關,穿過來之後又一直窩在後宮對於前朝的典故並不熟悉,感嘆有誤也是可以理解的。咳咳,自從被多爾袞領銜主打,朝鮮向清稱臣之後,就是清的藩屬,舉凡冊封世子一類的事兒,都要經過清廷批准。別看愛新覺羅家自己都不太按著禮法來,但是對於藩屬,一慣秉承著‘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總要橫挑禮法豎挑規矩,以顯得天朝上國規矩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鮮同學也有應對之法。只有在有麻煩的時候才顯得格外的恭順,其他時候,活似一塊牛皮癬。別的不說,等想要冊封世子或者國王什麼的時候,禮物就送得重——不敢不重,多爾袞餘威尚在,怕清軍再打回來,朝鮮地面上現在還有清廷派去打著教導禮儀旗號的兼行監視之職的通事官若干人,這個數字前幾年由傅恆上奏減到了八人——等到事件平息了,他們那裡總要生出些事端來。
生事還要偷偷摸摸地進行,還沒膽子豎起旗子對著幹。這不,屢屢有朝鮮民人越境,跑到東北地面兒上來滋事。朝鮮不知道是無能管不了,還是肚裡有陰謀故意放縱,總之這樣的情況是屢禁不止。你要是越境謀生,倒也罷了,居然‘民人’跑過來殺了“披甲人”!與朝鮮接壤的是什麼地方兒,是東北,滿清龍興之地、祖墳所在!死的是什麼人?是披甲人!清廷豈會幹休?
可是朝鮮的使臣也有本事,聽到斥責了,每每有兩種反應:一、痛哭流涕,自陳無能,把自己國家說得要多慘有多慘,什麼藩屬之國無能啦、實力不夠啦一類;二、抹一把臉,詳細論述了這只是個人行為,與朝鮮無關,引經據典,說自己是好人。指天咒地回去一定注意,轉過臉來,第二年邊境依舊不太平。
永璂“撲哧”一下笑出聲兒來,引得乾隆側目相看。此時祖孫四代已經回京,時間也再次進入了七月。這回南巡,乾隆與老佛爺母子依舊秉承著施恩的習慣,減了積年舊賦、提撥了幾個路上遇到的讀書人,老佛爺還視察了一回織造府的機房。母子二人都得了幾聲底下的讚嘆,被拍得心情舒暢地回來了。五月的時候,乾隆詣黃新莊迎皇太后移居暢春園,算是正式到了地頭。略作修整,母子二人就又挪回了紫禁城。安頓下來之後,乾隆非常敬業地開始工作,也照例帶上永璂來旁聽。
乾隆正在處理政事,聽到永璂居然在這嚴肅的場合發笑,而傅恆等重臣因這一聲笑都抬頭投去詫異的一瞥,當即冷聲道:“你笑什麼?”
“皇阿瑪,人有‘憨面刁’的說法兒,這國——也有‘憨面刁’的麼?屢禁不止,每回總有藉口,”永璂笑道聳聳肩膀,“兒子方才聽傅大學士報的一溜年份,凡其有所求之時,總是太平的,太可奇怪了……”
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童言無忌”了!乾隆、傅恆等人不是智商不夠看不出來,而是根本沒往這上頭去想,在他們看來,乾隆小國,稱臣納貢,怎麼敢有齷齪心思?也就是永璂了,身份夠高能進來聽政,年紀夠小固定思維沒形成忌諱也不多,膽子夠大被爹娘寵愛重視敢於把疑問直接說出來。
君臣相顧無言。自此,朝鮮算是被乾隆給惦記上了。嗯,如果他空下來有心情去調查出朝鮮曾以明朝正統的繼承人自居,而以清為夷狄,這世界估計會很熱鬧。
這些熱鬧都是後來的,眼前就有一樁熱鬧事兒。五阿哥那拖了許久的大婚之儀,終於開始了。五阿哥的新府邸是建成了,內務府並不敢太苛扣了他,還有三阿哥盯著呢,不過是磨洋工罷了。眼看著乾隆回來了,再不敢拖了,乾淨利索地完工了。
永琪被關了這些日子,對小燕子的執念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聽說讓他娶別的女人,他乍毛了。董氏等氣急攻心,好不容易有個能出去的機會,萬不能讓他自己給折騰沒了。三個女人輪番上陣:“爺,您不大婚,只能被拘在這裡。您想著還珠格格,也得出去了才能有機會尋她呀!”
永琪聽了這樣的話,才勉強同意大婚。可他心裡是不願意娶的,又覺得娶妻當娶小燕子,別人做他的妻子,他總彆扭著。嘴上同意了三個女人的話,心裡另有盤算——先答應大婚,等得了自由,在大婚前尋到小燕子,然後……然後的事情然後再說!
大家見皇帝又是指婚又是封爵的,禁足令已經默認解除了,五阿哥雖然恩寵淡了,到底還是皇子,侍衛等並不敢很約束他,永琪見看管得鬆了,在移居新府邸的空檔,他跑了!允祿這回不想遮掩了,直接捅到了乾隆跟前兒。
乾隆暴跳如雷,下旨要‘秘密但是速度’地把永琪抓回來,然後關到他大婚!至於大婚的禮儀,為了防止他再次抽風或者是逃跑,能簡則簡,不能給他以丟臉的機會!
永琪的動向挺好找,會賓樓的原址沒有他、福家的原址沒有他、大雜院原址里一看,他正在呢。身著便裝的侍衛一擁而上,也不管他是不是皇子了,嘴巴一堵、拿繩子一捆,拎回了新府里關著,然後去御前繳旨了。只可憐五福晉,好好的大婚弄得簡直像在搶婚,還是那種新娘搶新郎、匆匆成婚怕人家反悔似的——新郎都沒露過什麼面兒。
在等著新兒媳婦請安的空檔里,鍾茗聽著青蛾打聽來的消息:“皇后娘娘,聽說,五阿哥當天幾乎沒露過臉兒,倒是五福晉的嫁妝更耀眼一點兒。對了,五阿哥昨天是睡的書房!只可憐了五福晉。”
鍾茗抽抽嘴角,本來還擔心永琪出來會對自己有什麼不利影響的,哪知道他一得了一點自由就先折騰起他自己了。今天新婚夫婦入宮請安,乾隆都沒讓他出來,依舊是讓他‘閉門讀書’,只讓五福晉來磕頭。
“給老五媳婦的賞再加一成,”鍾茗對染墨道,“我記得前兒有個點翠的簪子?拿出來一併賞了吧。怪不容易的。”確實是夠不容易的,新婚當天被丈夫冷落了,情敵卻連照面都沒打過,第一仗就輸得糊裡糊塗。明明被冷落了,第二天還要裝成沒事人似的進宮來為他圓場。
五福晉今年十八歲,踩著年齡線入選的,乾隆選她就是看中她的年紀,想她會穩重些、能規勸永琪。鍾茗細看了一回五福晉,烏雅氏,本不算旺族,她又是旁支出來的,背景算不得深厚。然而別有一種穩重的樣子,看著人也不笨,就不知道以後會有個什麼結果了。烏雅氏的禮儀很標準,答話也極標準,太標準了,讓人挑不出一星半點的錯兒來。鍾茗對著烏雅氏的背影沉思了良久。
————————————————————————————————
了了五阿哥的事情,鍾茗又閒了下來,正好陪老佛爺八卦。農曆七月按節氣來講已是入秋了,然而天氣仍熱、白晝仍長,天長無事又熱得不想動彈,也就只有聊天來打發時間了。
老佛爺正說到乾隆祭孟子、謁先師廟、孔林。“可惜他十六叔先奉旨送我由水路回蹕了,永璂倒是跟著皇帝去了一趟,說是極莊嚴肅穆的事情。就是去了,這等大奠,似也不是我這婦道人家能夠參與的。”
“這些事兒我可不懂,只聽說皇額娘見了織造機房?織雲錦的機子與尋常機子究竟有什麼不同?”
“只是大得很!”老佛爺覺得只能用個‘大’字來形容了,伸手在殿裡比劃了一下,“比尋常機子要寬好幾倍、高出老大一截,從這裡到這裡,得這麼高……織錦工匠要織進上的料子之前,得先有一、二十年的底子才成。”
陪聊的宮妃一起發出驚嘆:“豈不是比小戶人家的屋子還要高大?”、“這衣服織造起來居然這樣講究?”
這話略有誇張,但是織雲錦的織機確實很大就是了。宮妃的驚嘆取悅了老佛爺:“還有,我在那裡看了好一陣兒,織造府專程挑出來的熟手還沒織出一寸來!這還是熟手呢,換了旁人,更要耗時耗力了,”老佛爺一拍手,“那花紋、圖案都是織在料子裡的,並不用後繡上,難怪織時費力了。”
又是一陣驚呼:“就是緙絲等料子,也是把花紋、圖樣織在布上的,也沒見有這樣麻煩的,怎麼雲錦就這樣麻煩了?咱們竟沒福氣見到是如何織的。”
老佛爺高興了,人人有賞,雲錦珍貴稀少不能濫賞,宮緞倒是還有很多,每人都抱了一匹杭綢裁衣服去了。
老佛爺近來挺閒的,十格格不是個鬧心的孩子,養起來容易,看起來舒心。逗了一回小孫女兒,老佛爺動了念頭想多熱鬧一會兒,公主們雖然金尊玉貴,然而老佛爺一發話,還是得頂著秋老虎來奉承。
和敬是宮中常客,蘭馨在乾隆南巡期間產下一子,得賜名惠佑。晴兒之子明德生在六月,現已出了月子,正好可以順便到宮裡來請安並謝產子之時所受之賞。老佛爺喜於兩個孫女得育麟兒,興致很高。
看了一回晴兒又看一回蘭馨,再問一問和敬已成年當差的兒子,回顧而問:“四丫頭呢?”
鍾茗笑道:“皇上念福隆安這兩年辦差用心,給了他一秋的假,讓好好休養,不日再領差使。和嘉是公主,可也是人家的媳婦兒,也要多陪陪額駙的。方才著人宣的時候,說是小兩口到城外莊子上散心了,沒趕得及回來,我估摸著最遲明日,必會過來給老佛爺請安的。”
老佛爺的笑容就有一點曖昧。和嘉堅持給純皇貴妃守二十七個月的喪,今年正好除服。因乾隆二十七年是閏年,要閏一個五月,算起來就早一個月除了服,前些日子剛換過新衣。乾隆給福隆安假期,多半也是為了這個原因,讓小兩口多努力努力添丁進喜。
“福隆安這兩年是紮實上進,是個好孩子,”老佛爺先誇獎了一句,近期出行,都是這個孫女婿安排伺候的,老佛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到我重外孫子降生,要好好賞他!”
在座的都掩口而笑。
老佛爺笑了一回,又對紫薇道:“我還要等你的好消息呢!”
紫薇一直敬陪末座,此時抬起頭來,滿臉紅暈,不好意思答話了。老佛爺對她倒滿意,本來還擔心她與婆家相處不順,冷眼看了一陣子,紫薇在婆家倒過得挺滋潤,也沒有做出不妥的事情來失了皇家的身份,親近之意又加了一點兒。
紫薇大婚不滿一年,還算新婚,倒不是很急。紫薇心裡小有不安,今天進宮之前,她診過一次脈,只是並不確定,許是懷胎時日不久不能確診的緣故,現在並不敢說出來,生怕是空歡喜一場。
第112章 另一份盒飯
鍾茗的感嘆並不全對,此人清史不過關,穿過來之後又一直窩在後宮對於前朝的典故並不熟悉,感嘆有誤也是可以理解的。咳咳,自從被多爾袞領銜主打,朝鮮向清稱臣之後,就是清的藩屬,舉凡冊封世子一類的事兒,都要經過清廷批准。別看愛新覺羅家自己都不太按著禮法來,但是對於藩屬,一慣秉承著‘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總要橫挑禮法豎挑規矩,以顯得天朝上國規矩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鮮同學也有應對之法。只有在有麻煩的時候才顯得格外的恭順,其他時候,活似一塊牛皮癬。別的不說,等想要冊封世子或者國王什麼的時候,禮物就送得重——不敢不重,多爾袞餘威尚在,怕清軍再打回來,朝鮮地面上現在還有清廷派去打著教導禮儀旗號的兼行監視之職的通事官若干人,這個數字前幾年由傅恆上奏減到了八人——等到事件平息了,他們那裡總要生出些事端來。
生事還要偷偷摸摸地進行,還沒膽子豎起旗子對著幹。這不,屢屢有朝鮮民人越境,跑到東北地面兒上來滋事。朝鮮不知道是無能管不了,還是肚裡有陰謀故意放縱,總之這樣的情況是屢禁不止。你要是越境謀生,倒也罷了,居然‘民人’跑過來殺了“披甲人”!與朝鮮接壤的是什麼地方兒,是東北,滿清龍興之地、祖墳所在!死的是什麼人?是披甲人!清廷豈會幹休?
可是朝鮮的使臣也有本事,聽到斥責了,每每有兩種反應:一、痛哭流涕,自陳無能,把自己國家說得要多慘有多慘,什麼藩屬之國無能啦、實力不夠啦一類;二、抹一把臉,詳細論述了這只是個人行為,與朝鮮無關,引經據典,說自己是好人。指天咒地回去一定注意,轉過臉來,第二年邊境依舊不太平。
永璂“撲哧”一下笑出聲兒來,引得乾隆側目相看。此時祖孫四代已經回京,時間也再次進入了七月。這回南巡,乾隆與老佛爺母子依舊秉承著施恩的習慣,減了積年舊賦、提撥了幾個路上遇到的讀書人,老佛爺還視察了一回織造府的機房。母子二人都得了幾聲底下的讚嘆,被拍得心情舒暢地回來了。五月的時候,乾隆詣黃新莊迎皇太后移居暢春園,算是正式到了地頭。略作修整,母子二人就又挪回了紫禁城。安頓下來之後,乾隆非常敬業地開始工作,也照例帶上永璂來旁聽。
乾隆正在處理政事,聽到永璂居然在這嚴肅的場合發笑,而傅恆等重臣因這一聲笑都抬頭投去詫異的一瞥,當即冷聲道:“你笑什麼?”
“皇阿瑪,人有‘憨面刁’的說法兒,這國——也有‘憨面刁’的麼?屢禁不止,每回總有藉口,”永璂笑道聳聳肩膀,“兒子方才聽傅大學士報的一溜年份,凡其有所求之時,總是太平的,太可奇怪了……”
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童言無忌”了!乾隆、傅恆等人不是智商不夠看不出來,而是根本沒往這上頭去想,在他們看來,乾隆小國,稱臣納貢,怎麼敢有齷齪心思?也就是永璂了,身份夠高能進來聽政,年紀夠小固定思維沒形成忌諱也不多,膽子夠大被爹娘寵愛重視敢於把疑問直接說出來。
君臣相顧無言。自此,朝鮮算是被乾隆給惦記上了。嗯,如果他空下來有心情去調查出朝鮮曾以明朝正統的繼承人自居,而以清為夷狄,這世界估計會很熱鬧。
這些熱鬧都是後來的,眼前就有一樁熱鬧事兒。五阿哥那拖了許久的大婚之儀,終於開始了。五阿哥的新府邸是建成了,內務府並不敢太苛扣了他,還有三阿哥盯著呢,不過是磨洋工罷了。眼看著乾隆回來了,再不敢拖了,乾淨利索地完工了。
永琪被關了這些日子,對小燕子的執念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聽說讓他娶別的女人,他乍毛了。董氏等氣急攻心,好不容易有個能出去的機會,萬不能讓他自己給折騰沒了。三個女人輪番上陣:“爺,您不大婚,只能被拘在這裡。您想著還珠格格,也得出去了才能有機會尋她呀!”
永琪聽了這樣的話,才勉強同意大婚。可他心裡是不願意娶的,又覺得娶妻當娶小燕子,別人做他的妻子,他總彆扭著。嘴上同意了三個女人的話,心裡另有盤算——先答應大婚,等得了自由,在大婚前尋到小燕子,然後……然後的事情然後再說!
大家見皇帝又是指婚又是封爵的,禁足令已經默認解除了,五阿哥雖然恩寵淡了,到底還是皇子,侍衛等並不敢很約束他,永琪見看管得鬆了,在移居新府邸的空檔,他跑了!允祿這回不想遮掩了,直接捅到了乾隆跟前兒。
乾隆暴跳如雷,下旨要‘秘密但是速度’地把永琪抓回來,然後關到他大婚!至於大婚的禮儀,為了防止他再次抽風或者是逃跑,能簡則簡,不能給他以丟臉的機會!
永琪的動向挺好找,會賓樓的原址沒有他、福家的原址沒有他、大雜院原址里一看,他正在呢。身著便裝的侍衛一擁而上,也不管他是不是皇子了,嘴巴一堵、拿繩子一捆,拎回了新府里關著,然後去御前繳旨了。只可憐五福晉,好好的大婚弄得簡直像在搶婚,還是那種新娘搶新郎、匆匆成婚怕人家反悔似的——新郎都沒露過什麼面兒。
在等著新兒媳婦請安的空檔里,鍾茗聽著青蛾打聽來的消息:“皇后娘娘,聽說,五阿哥當天幾乎沒露過臉兒,倒是五福晉的嫁妝更耀眼一點兒。對了,五阿哥昨天是睡的書房!只可憐了五福晉。”
鍾茗抽抽嘴角,本來還擔心永琪出來會對自己有什麼不利影響的,哪知道他一得了一點自由就先折騰起他自己了。今天新婚夫婦入宮請安,乾隆都沒讓他出來,依舊是讓他‘閉門讀書’,只讓五福晉來磕頭。
“給老五媳婦的賞再加一成,”鍾茗對染墨道,“我記得前兒有個點翠的簪子?拿出來一併賞了吧。怪不容易的。”確實是夠不容易的,新婚當天被丈夫冷落了,情敵卻連照面都沒打過,第一仗就輸得糊裡糊塗。明明被冷落了,第二天還要裝成沒事人似的進宮來為他圓場。
五福晉今年十八歲,踩著年齡線入選的,乾隆選她就是看中她的年紀,想她會穩重些、能規勸永琪。鍾茗細看了一回五福晉,烏雅氏,本不算旺族,她又是旁支出來的,背景算不得深厚。然而別有一種穩重的樣子,看著人也不笨,就不知道以後會有個什麼結果了。烏雅氏的禮儀很標準,答話也極標準,太標準了,讓人挑不出一星半點的錯兒來。鍾茗對著烏雅氏的背影沉思了良久。
————————————————————————————————
了了五阿哥的事情,鍾茗又閒了下來,正好陪老佛爺八卦。農曆七月按節氣來講已是入秋了,然而天氣仍熱、白晝仍長,天長無事又熱得不想動彈,也就只有聊天來打發時間了。
老佛爺正說到乾隆祭孟子、謁先師廟、孔林。“可惜他十六叔先奉旨送我由水路回蹕了,永璂倒是跟著皇帝去了一趟,說是極莊嚴肅穆的事情。就是去了,這等大奠,似也不是我這婦道人家能夠參與的。”
“這些事兒我可不懂,只聽說皇額娘見了織造機房?織雲錦的機子與尋常機子究竟有什麼不同?”
“只是大得很!”老佛爺覺得只能用個‘大’字來形容了,伸手在殿裡比劃了一下,“比尋常機子要寬好幾倍、高出老大一截,從這裡到這裡,得這麼高……織錦工匠要織進上的料子之前,得先有一、二十年的底子才成。”
陪聊的宮妃一起發出驚嘆:“豈不是比小戶人家的屋子還要高大?”、“這衣服織造起來居然這樣講究?”
這話略有誇張,但是織雲錦的織機確實很大就是了。宮妃的驚嘆取悅了老佛爺:“還有,我在那裡看了好一陣兒,織造府專程挑出來的熟手還沒織出一寸來!這還是熟手呢,換了旁人,更要耗時耗力了,”老佛爺一拍手,“那花紋、圖案都是織在料子裡的,並不用後繡上,難怪織時費力了。”
又是一陣驚呼:“就是緙絲等料子,也是把花紋、圖樣織在布上的,也沒見有這樣麻煩的,怎麼雲錦就這樣麻煩了?咱們竟沒福氣見到是如何織的。”
老佛爺高興了,人人有賞,雲錦珍貴稀少不能濫賞,宮緞倒是還有很多,每人都抱了一匹杭綢裁衣服去了。
老佛爺近來挺閒的,十格格不是個鬧心的孩子,養起來容易,看起來舒心。逗了一回小孫女兒,老佛爺動了念頭想多熱鬧一會兒,公主們雖然金尊玉貴,然而老佛爺一發話,還是得頂著秋老虎來奉承。
和敬是宮中常客,蘭馨在乾隆南巡期間產下一子,得賜名惠佑。晴兒之子明德生在六月,現已出了月子,正好可以順便到宮裡來請安並謝產子之時所受之賞。老佛爺喜於兩個孫女得育麟兒,興致很高。
看了一回晴兒又看一回蘭馨,再問一問和敬已成年當差的兒子,回顧而問:“四丫頭呢?”
鍾茗笑道:“皇上念福隆安這兩年辦差用心,給了他一秋的假,讓好好休養,不日再領差使。和嘉是公主,可也是人家的媳婦兒,也要多陪陪額駙的。方才著人宣的時候,說是小兩口到城外莊子上散心了,沒趕得及回來,我估摸著最遲明日,必會過來給老佛爺請安的。”
老佛爺的笑容就有一點曖昧。和嘉堅持給純皇貴妃守二十七個月的喪,今年正好除服。因乾隆二十七年是閏年,要閏一個五月,算起來就早一個月除了服,前些日子剛換過新衣。乾隆給福隆安假期,多半也是為了這個原因,讓小兩口多努力努力添丁進喜。
“福隆安這兩年是紮實上進,是個好孩子,”老佛爺先誇獎了一句,近期出行,都是這個孫女婿安排伺候的,老佛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到我重外孫子降生,要好好賞他!”
在座的都掩口而笑。
老佛爺笑了一回,又對紫薇道:“我還要等你的好消息呢!”
紫薇一直敬陪末座,此時抬起頭來,滿臉紅暈,不好意思答話了。老佛爺對她倒滿意,本來還擔心她與婆家相處不順,冷眼看了一陣子,紫薇在婆家倒過得挺滋潤,也沒有做出不妥的事情來失了皇家的身份,親近之意又加了一點兒。
紫薇大婚不滿一年,還算新婚,倒不是很急。紫薇心裡小有不安,今天進宮之前,她診過一次脈,只是並不確定,許是懷胎時日不久不能確診的緣故,現在並不敢說出來,生怕是空歡喜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