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領御命出行之前,葉潛遵循慣例,先回了太子府廢宅更衣梳洗。

  負責刺探外情、收集消息暗報的修謬已經侯在那裡了。

  宅子裡荒草萋萋,寒鴉悲鳴,光景慘澹。一間間殘破的房屋杵在廢墟上,增添了幾絲淒迷煙氣。皇帝派出的眼線每日會巡視這裡,得到的均是廢宅殘景的印象,深處瘮人的動靜,就讓他無法巡查下去。葉派但凡有重要的商議,都在廢宅里推定,一直以來落得安全而清靜。

  葉潛站在司衣間裡,小心除下外袍及圍脖,問道:「漕棧有何異況?」要惹得皇帝派他外出整治一次。

  修謬考慮片刻,終究說了實情。

  原來是皇帝廣羅美女充盈後宮,供其淫樂,要求漕運陸運辟出轉輸路線。皇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採辦此事,都城內外的青壯力都被徵調來拉縴、修路、馴養牲畜等,致使春田荒蕪不少,連帶著還踩壞了兩岸的土地。積雪殘冰成塊滑落進運河,堵塞了行船,皇帝又派人去疏浚,將葉潛也推出去做苦力。

  葉潛聽後,不驚不躁地問:「還有呢?」

  修謬一嘆:「公子倒是料到了老皇帝還包藏有禍心——」

  除去水陸兩則運送事務,皇帝還有試探、打擊葉潛的心思。他搜查出與葉氏一族有淵源的旁系血親,羅織罪名下去,將那些人充軍、流放或者收錄進教坊作官妓。此次開春採辦秀女,被沒入奴籍的葉家遠親女眷,也被安置在漕船上,她們要從葉潛眼前、經過葉潛的手,步入悽慘而骯髒的命運中。

  這種安排,對葉潛乃至葉派不啻於是一種羞辱。

  皇帝等著查看葉潛的反應,只要有所反抗,他便能落下口實,再大刀屠宰葉潛時,就不怕老臣們的殊死勸諫。

  修謬自然看得懂內中的道理,先一步勸告葉潛:「公子先忍忍,等勢力起來了,再想法救她們出去。」

  至於這次,只能眼睜睜看著她們跳入火海了。

  葉潛抬頭看著衣架上的袍子、狐皮圍脖,剛從他身上除下來的,似乎還帶有一點溫暖的氣息,沒有在寧州雪地里浸到的滿身風寒。他無意識地抻了抻袖角,摸到一點草籽,將它拂開,一併拂去了抓長尾雪雞的少女所留下的印記。

  少女似乎送與過他一地走禽的熱鬧和一抹溫暖的夕照,讓他稍稍體會到卓太傅教謁的溫柔敦厚之美是何物。可一旦回到汴陵,殘酷的現實告訴他,他無權擁有這些。

  聽到修謬的勸告,葉潛很快有了論斷。他似乎想都未想,只清冷如故地說:「運河內連流花河,流花河畔宇文家。」

  流花河畔有兩大人丁興旺家族:宇文家與卓家。其中宇文家涉獵多種營生,有藥草、生鐵,有絲綢、茶葉,甚至還有境外的貨品香料、眉黛等。他們避開朝廷的盤查,分作小百股走商隊經營貿易,規局散擴,未形成大的氣候,終其原因,應是宇文未得一人身居要職的緣故。

  修謬聽出了一點別樣的意味,遲疑問:「公子的意思是——」

  「我派勢孤,在都城缺乏富商巨擘支撐。」

  「可宇文家並未掌得實權,僅是走商斂財,富甲一方。」

  「那便助他掌權,以政養商。」

  修謬極震驚:「公子這想法——倒是膽大——」在此之前,他更看重的是有地位及權勢的京官、老臣,從未想過,要自己去扶植一個商政一體的擁簇。

  葉潛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向宇文家誘下如此重諾,可謂膽識過人,甚至可說是冒險博弈。若是扶養成功,他便有了一道強有力的屏障;若是押錯了寶,像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終究會累及葉派勢力潰散如沙。

  修謬尚在猶豫間,葉潛就囑咐道:「我需去漕棧應付差事,先生要親自跑一趟,面見宇文家大公子,向他許以便利,迫他下水與我們同處陣營。」

  修謬細細思索著,該怎樣拉宇文家大公子宇文澈「下水」。

  葉潛看透了修謬的心思,不動聲色道:「運船行駛至流花河時,會被我鑿翻船隻,讓教坊女子悉數落水。先生請大公子暗地救走葉氏女,我則上書狀告宇文家維護輸送不力,治他貽誤國事大罪。」

  修謬不得不驚愕:「如此一來,宇文家豈不是懷恨在心,更不願歸順於我派?」

  葉潛回道:「先生放心去吧,我有辦法讓宇文家臣服。」

  葉潛深諳用人之道。自李家皇族罹難、葉氏滿門被誅後,他便發奮苦讀,砥礪磨鍊,知行合一,精選人才。先在暗中潛伏不動,一旦時機成熟,必將招致人力財力到身邊來。他所奉行的用人、辨才之法是兩種極致手段:捧殺和迎頭棒殺。

  雖曰為「殺」,內中大有區別。

  捧殺是先期愛護,待人全然放鬆戒惕,便無聲無息取了性命;棒殺卻是迎頭一棒打人倒地,待人頑強站起,便能入了葉潛的法眼,此後便得到他一臂維護到底的殊遇。

  他挑人嚴苛,識人未曾走過眼。修謬見他說得肯定,也不多疑,徑直退下安置事情。

  葉潛應差事之前,修謬例行需轉告給卓太傅,讓太傅送出替身卓王孫。

  少年公子卓王孫換上葉潛的外袍,戴上圍脖,卓然立於風中,不需開口說話,就能奪得與葉潛一樣的風姿。

  修謬感嘆:「卓公子不廢太傅苦心栽培之功。」

  卓太傅拍拍兒子卓王孫的肩,和聲道:「等會兒去了漕棧,不可推卻苦累差事,要多想想潛公子往日遭受的罪孽,我等不能辱沒潛公子的聲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