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頁
“他問你手中抄錄的碑文可還需要看,如果不需要的話,他要拿去焚燒給祖先,這是一種懺悔思過的方式。”圖爾占翻譯出來。
田雞連忙把紙還給滿人,客氣的說謝謝,滿人很謙遜的微笑,轉身走了幾步又一次折返回來,還是對著田雞說著什麼。
田雞不知所措看著圖爾占,我發現圖爾占面色有些驚詫:“他告訴你,之前聽你說永陵和日月有關的地方,他是附近的村民,經常來永陵祭祀,所以對永陵很熟悉,他知道一處地方和日月有關。”
我們立刻來了精神,讓圖爾占幫忙問是什麼地方,滿人對我們招手,看樣子是示意帶我們去,跟著滿人退出月牙城後,停在之前我們進來的永陵正殿,也就是高築於方形的墀陛之上啟運殿,這裡為四祖神靈休息之所。
在寬敞的廣場上,滿人抬手指著享殿的上方,對我們說著什麼,圖爾占聽完神情震驚無比,等滿人離開後,他告訴我們:“在清帝諸陵的享殿大脊的兩端均為鴟吻,唯永陵享殿大脊的兩端是龍吻。”
“什麼叫鴟吻?”田雞問。
薛心柔在旁邊解釋,鴟吻是古代建築物的脊樑上的一個設計,究其源可上溯至漢代,通常置於古代大型建築的屋脊上的避邪物,傳說可以驅逐來犯的厲鬼,守護家宅的平安,並可冀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
為此,不論是建築等級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戧脊端、角脊上飾有鴟吻來避邪,但裝飾的動物以及數量是宅主的職權和地位的象徵,能用龍吻的只有帝王。
“既然是裝飾屋脊的,為什麼和日月有關?”宮爵問。
“這兩邊的龍吻側劍把上,分別透雕日和月二字,日字在左,月字在右,日字與月字合則為明字,將明字分開置於大脊兩端則有破明之意。”圖爾占指著屋脊兩側解釋。
“原來陰陽相巡說的是這個地方,可讓我們看著屋脊又是什麼意思?”白近皺著眉頭說。“而且後面還有一句懸龍蹤三字,又該如何解釋呢?”
我仰望著享殿的屋脊凝視了良久,圖爾占在旁邊說,問題不該在享殿上,因為這裡也並非是原址,都是後來經過修葺的。
“那就奇怪了,既然清太祖留下的話指向這裡,但什麼都沒有,讓我們看什麼?”宮爵都有些心煩意亂。
“懸龍蹤……”我在嘴裡重複著這三個字。“懸龍?懸著的龍?這裡沒瞧出來有懸龍啊?”
“懸龍?!”葉九卿忽然一怔,連忙向後退了幾步,嘴慢慢張開。“清太祖指引到這裡,讓繼承龍脈寶藏秘密的人要看的並非是屋脊。”
“那是什麼?”我連忙追問。
“是後面的啟運山!”葉九卿的手緩緩往上抬,嘴角露出欣喜的笑意。“啟運山得天獨厚,山勢起伏高低不平,猶如一條懸龍臥川!”
第735章 陰陽交替
葉九卿越說越激動,指著享殿告訴我們,清太祖留在碑文中第一句話里的懸龍,在這裡其實有兩個意思。
享殿的宮殿頂是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牆之外,這在古建築中被稱為懸山頂,因為兩側有龍吻,所以也被叫成懸龍頂。
葉九卿的手往上抬,指向永陵背後的啟運山,這裡山勢石骨棱崢,山脊此起彼伏狀若行龍,在風水堪輿中俗傳懸龍。
“葉叔,既然宮殿的屋頂和啟運山都是懸龍,那你為什麼說清太祖留在碑文中的第一句話,指的是啟運山呢?”田雞問。
“你忘了薩麼庫說過,多爾袞和多鐸在功德碑思過時,屏退了所有人,並且封閉永陵,三日後才重新出現,而享殿被重新修建過,但並沒有什麼發現,那說明這句話中的懸龍只有可能是指啟運山。”葉九卿回答。
“如果是啟運山的話,也能說通。”白近點點頭一臉認真話說。“我們之前推測過,多爾袞在攜帶九鼎以及玉棺的情況下,三天時間最遠的行程不超過一百公里,而啟運山剛好就在這個範圍之內。”
“就是說,清太祖在啟運山中藏匿了一處地方。”我望向永陵後面的陵山,我們破譯出的文字,第二句話中提及了聖宮,想必這才是所有線索最終要指引的地方,而聖宮的位置應該就在啟運山某處。“九鼎和玉棺並沒有被帶到龍脈寶藏,而是秘密的藏匿在聖宮,而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清太祖還把龍脈寶藏的線索也留在了裡面。”
“啟運山是長白山余脈,雖然山勢不高,但是連綿起伏方圓百里,即便知道聖宮在啟運山,可第一句話中並沒有提示具體的位置。”圖爾占一臉沉靜說。“這陵山起伏一共十二座山頭,總不至於挨著找吧,就算從頭到尾搜一遍,也不見得會有收穫。”
“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葉九卿撓撓稀疏的頭髮說。“我從第一句話中只能推測出所指的是啟運山,至於具體的位置我真沒看出端倪。”
“我們不知道,多爾袞同樣也不知道,他既然能找到,說明這兩句話中一定還有其他隱含的意思。”宮爵抿著嘴沉思片刻。“懸龍既然同時指的是啟運山和享殿的屋頂,清太祖不會留下含糊不清的提示,我們只關注了啟運山,但享殿的屋頂在這裡又有什麼含義呢?”
“陰陽相巡是指日月交替,這句話並不難理解,同時也沒什麼玄機。”薛心柔想了半天問。“知秋,這句話出自於禮記,原文是什麼?”
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外內,以端其位。
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葉知秋脫口而出,我來回走了幾步,嘴裡反覆念叨這幾句話,從字裡行間很容易理解,在東邊祭祀太陽,在西邊祭祀月亮。
“以別外內,以端其位……”我眉頭皺起搖搖頭問。“知秋,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葉知秋說古人祭日月是有很嚴格的規定,在禮記的祭義中,為普報上天諸神而以祭日月神為主,祭日神是在壇上,祭月神是在坑內,以此區別幽暗和光明,以此劃分上下。
祭日於東方,祭月於西方,以此區別內外,端正其位是說祭祀的時間也必須在日月交替的時候。
“日月交替?”田雞一臉迷惑。“日月交替的時間怎麼好確定?”
“不,這裡所說的日月交替是一個概念,古人不可能計算是日月交替的周期,因此日月指的是陰陽交替。”葉知秋說。
“陰陽交替……”我想了想有些啟發。“一般來說午時就是陰陽交替的時候,所謂陰盛陽衰就是指的陰陽交替,莫非第一句話中的陰陽相巡指的是時間?”
“也許指的是另外的意思。”宮爵在旁邊說。
“什麼意思?”
宮爵一直抬頭望著享殿的屋頂,臉上漸漸綻放出微笑:“古人計時,一天十二個時辰,午時正好是陰陽交替,說明這個時辰剛好是分水嶺,最中間的意思。”
“中間!”薛心柔眼睛一亮,向後退了幾步,聲音驚喜大聲說。“享殿的中間有突起的劍脊,站在大殿的正中看過去,中間劍脊正好指向啟運山的一座山頭!”
葉九卿興奮的拍了一下腦門:“對上了!就是這個意思,第一句話是在指引聖宮所在的位置,就是劍脊所指的那座山頭。”
事不宜遲我們立刻動身前往啟運山,黃昏的時候到達山頭,滿山被白雪所覆蓋,站在山頂極目遠眺群山,連綿峰巒層層重疊一望無際,其地理條件獨特讓山勢奇雄,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被滿人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和中原的山脈有所不同,我們常見的山脈多以森林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構成了一幅風格獨特的生動畫卷。
而這裡山巒重疊翠,怪石嶙峋煙霧浩渺險要雄壯,如同粗礦奔放的滿人透著不屈的剛毅。
站在山頭正好能俯瞰整座永陵,葉九卿對這裡的風水贊口不絕,說永陵風水絕佳完全是因為啟運山的山勢,此地應是戰神的地盤,虛擬升騰將才輩出。
“啟運山是永陵的陵山,風水當然得天獨厚,相傳這裡可是懸龍龍脈。”圖爾占邊走邊說。
“龍脈?”田雞回頭看著圖爾占問。“什麼叫懸龍龍脈?”
“我也聽說過關於啟運山的風水傳聞。”白近笑了笑說。
“白叔,您給我們講講吧,之前我對這些可是全然不信,如今接觸這麼多,感覺風水堪輿好神奇。”薛心柔問。
“你就給他們說說吧,這爬上也挺累的,就當是消遣了。”白近對圖爾占說。
圖爾占對白近言聽計從點點頭對我們說,相傳,明嘉靖年間,有個叫邢建陵的風水先生,很得嘉靖皇帝的恩寵,一天夜裡,他陪同嘉靖皇帝觀看天象,發現紫禁城的東半天上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好像有一條飛龍在騰雲駕霧。
田雞連忙把紙還給滿人,客氣的說謝謝,滿人很謙遜的微笑,轉身走了幾步又一次折返回來,還是對著田雞說著什麼。
田雞不知所措看著圖爾占,我發現圖爾占面色有些驚詫:“他告訴你,之前聽你說永陵和日月有關的地方,他是附近的村民,經常來永陵祭祀,所以對永陵很熟悉,他知道一處地方和日月有關。”
我們立刻來了精神,讓圖爾占幫忙問是什麼地方,滿人對我們招手,看樣子是示意帶我們去,跟著滿人退出月牙城後,停在之前我們進來的永陵正殿,也就是高築於方形的墀陛之上啟運殿,這裡為四祖神靈休息之所。
在寬敞的廣場上,滿人抬手指著享殿的上方,對我們說著什麼,圖爾占聽完神情震驚無比,等滿人離開後,他告訴我們:“在清帝諸陵的享殿大脊的兩端均為鴟吻,唯永陵享殿大脊的兩端是龍吻。”
“什麼叫鴟吻?”田雞問。
薛心柔在旁邊解釋,鴟吻是古代建築物的脊樑上的一個設計,究其源可上溯至漢代,通常置於古代大型建築的屋脊上的避邪物,傳說可以驅逐來犯的厲鬼,守護家宅的平安,並可冀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
為此,不論是建築等級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戧脊端、角脊上飾有鴟吻來避邪,但裝飾的動物以及數量是宅主的職權和地位的象徵,能用龍吻的只有帝王。
“既然是裝飾屋脊的,為什麼和日月有關?”宮爵問。
“這兩邊的龍吻側劍把上,分別透雕日和月二字,日字在左,月字在右,日字與月字合則為明字,將明字分開置於大脊兩端則有破明之意。”圖爾占指著屋脊兩側解釋。
“原來陰陽相巡說的是這個地方,可讓我們看著屋脊又是什麼意思?”白近皺著眉頭說。“而且後面還有一句懸龍蹤三字,又該如何解釋呢?”
我仰望著享殿的屋脊凝視了良久,圖爾占在旁邊說,問題不該在享殿上,因為這裡也並非是原址,都是後來經過修葺的。
“那就奇怪了,既然清太祖留下的話指向這裡,但什麼都沒有,讓我們看什麼?”宮爵都有些心煩意亂。
“懸龍蹤……”我在嘴裡重複著這三個字。“懸龍?懸著的龍?這裡沒瞧出來有懸龍啊?”
“懸龍?!”葉九卿忽然一怔,連忙向後退了幾步,嘴慢慢張開。“清太祖指引到這裡,讓繼承龍脈寶藏秘密的人要看的並非是屋脊。”
“那是什麼?”我連忙追問。
“是後面的啟運山!”葉九卿的手緩緩往上抬,嘴角露出欣喜的笑意。“啟運山得天獨厚,山勢起伏高低不平,猶如一條懸龍臥川!”
第735章 陰陽交替
葉九卿越說越激動,指著享殿告訴我們,清太祖留在碑文中第一句話里的懸龍,在這裡其實有兩個意思。
享殿的宮殿頂是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牆之外,這在古建築中被稱為懸山頂,因為兩側有龍吻,所以也被叫成懸龍頂。
葉九卿的手往上抬,指向永陵背後的啟運山,這裡山勢石骨棱崢,山脊此起彼伏狀若行龍,在風水堪輿中俗傳懸龍。
“葉叔,既然宮殿的屋頂和啟運山都是懸龍,那你為什麼說清太祖留在碑文中的第一句話,指的是啟運山呢?”田雞問。
“你忘了薩麼庫說過,多爾袞和多鐸在功德碑思過時,屏退了所有人,並且封閉永陵,三日後才重新出現,而享殿被重新修建過,但並沒有什麼發現,那說明這句話中的懸龍只有可能是指啟運山。”葉九卿回答。
“如果是啟運山的話,也能說通。”白近點點頭一臉認真話說。“我們之前推測過,多爾袞在攜帶九鼎以及玉棺的情況下,三天時間最遠的行程不超過一百公里,而啟運山剛好就在這個範圍之內。”
“就是說,清太祖在啟運山中藏匿了一處地方。”我望向永陵後面的陵山,我們破譯出的文字,第二句話中提及了聖宮,想必這才是所有線索最終要指引的地方,而聖宮的位置應該就在啟運山某處。“九鼎和玉棺並沒有被帶到龍脈寶藏,而是秘密的藏匿在聖宮,而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清太祖還把龍脈寶藏的線索也留在了裡面。”
“啟運山是長白山余脈,雖然山勢不高,但是連綿起伏方圓百里,即便知道聖宮在啟運山,可第一句話中並沒有提示具體的位置。”圖爾占一臉沉靜說。“這陵山起伏一共十二座山頭,總不至於挨著找吧,就算從頭到尾搜一遍,也不見得會有收穫。”
“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葉九卿撓撓稀疏的頭髮說。“我從第一句話中只能推測出所指的是啟運山,至於具體的位置我真沒看出端倪。”
“我們不知道,多爾袞同樣也不知道,他既然能找到,說明這兩句話中一定還有其他隱含的意思。”宮爵抿著嘴沉思片刻。“懸龍既然同時指的是啟運山和享殿的屋頂,清太祖不會留下含糊不清的提示,我們只關注了啟運山,但享殿的屋頂在這裡又有什麼含義呢?”
“陰陽相巡是指日月交替,這句話並不難理解,同時也沒什麼玄機。”薛心柔想了半天問。“知秋,這句話出自於禮記,原文是什麼?”
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外內,以端其位。
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葉知秋脫口而出,我來回走了幾步,嘴裡反覆念叨這幾句話,從字裡行間很容易理解,在東邊祭祀太陽,在西邊祭祀月亮。
“以別外內,以端其位……”我眉頭皺起搖搖頭問。“知秋,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葉知秋說古人祭日月是有很嚴格的規定,在禮記的祭義中,為普報上天諸神而以祭日月神為主,祭日神是在壇上,祭月神是在坑內,以此區別幽暗和光明,以此劃分上下。
祭日於東方,祭月於西方,以此區別內外,端正其位是說祭祀的時間也必須在日月交替的時候。
“日月交替?”田雞一臉迷惑。“日月交替的時間怎麼好確定?”
“不,這裡所說的日月交替是一個概念,古人不可能計算是日月交替的周期,因此日月指的是陰陽交替。”葉知秋說。
“陰陽交替……”我想了想有些啟發。“一般來說午時就是陰陽交替的時候,所謂陰盛陽衰就是指的陰陽交替,莫非第一句話中的陰陽相巡指的是時間?”
“也許指的是另外的意思。”宮爵在旁邊說。
“什麼意思?”
宮爵一直抬頭望著享殿的屋頂,臉上漸漸綻放出微笑:“古人計時,一天十二個時辰,午時正好是陰陽交替,說明這個時辰剛好是分水嶺,最中間的意思。”
“中間!”薛心柔眼睛一亮,向後退了幾步,聲音驚喜大聲說。“享殿的中間有突起的劍脊,站在大殿的正中看過去,中間劍脊正好指向啟運山的一座山頭!”
葉九卿興奮的拍了一下腦門:“對上了!就是這個意思,第一句話是在指引聖宮所在的位置,就是劍脊所指的那座山頭。”
事不宜遲我們立刻動身前往啟運山,黃昏的時候到達山頭,滿山被白雪所覆蓋,站在山頂極目遠眺群山,連綿峰巒層層重疊一望無際,其地理條件獨特讓山勢奇雄,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被滿人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和中原的山脈有所不同,我們常見的山脈多以森林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構成了一幅風格獨特的生動畫卷。
而這裡山巒重疊翠,怪石嶙峋煙霧浩渺險要雄壯,如同粗礦奔放的滿人透著不屈的剛毅。
站在山頭正好能俯瞰整座永陵,葉九卿對這裡的風水贊口不絕,說永陵風水絕佳完全是因為啟運山的山勢,此地應是戰神的地盤,虛擬升騰將才輩出。
“啟運山是永陵的陵山,風水當然得天獨厚,相傳這裡可是懸龍龍脈。”圖爾占邊走邊說。
“龍脈?”田雞回頭看著圖爾占問。“什麼叫懸龍龍脈?”
“我也聽說過關於啟運山的風水傳聞。”白近笑了笑說。
“白叔,您給我們講講吧,之前我對這些可是全然不信,如今接觸這麼多,感覺風水堪輿好神奇。”薛心柔問。
“你就給他們說說吧,這爬上也挺累的,就當是消遣了。”白近對圖爾占說。
圖爾占對白近言聽計從點點頭對我們說,相傳,明嘉靖年間,有個叫邢建陵的風水先生,很得嘉靖皇帝的恩寵,一天夜裡,他陪同嘉靖皇帝觀看天象,發現紫禁城的東半天上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好像有一條飛龍在騰雲駕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