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管哪一種,都足夠讓人頭疼了。

  **********

  “十萬火急!二月十四日,赤狄率軍七萬南下,平谷城於昨日(十九日)已破,守將袁齊戰死,游擊秦褚傷重,將士戰亡六千餘、被俘千餘。赤狄已向白澗方向奔襲……”

  季懷直看著手中的急報,面色沉沉。

  提到安王,最先想到的自然是他這些年來赫赫戰功。季懷直為了打好和安王的關係,對大魏這幾年的戰役也都略了解了幾番,在這方面也不復先前的一無所知。

  按照以往的慣例,赤狄這麼大規模的調軍,大魏先前不會一點風聲也沒收到。可事實卻是,他手中的這份急報,是他這些日子來收到的第一封戰報……

  “陛下,可要宣召朝臣?”下方傳來李福小心翼翼的問話。

  季懷直這才回神,看了李福一眼,點頭道:“宣罷。”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記得知會安皇叔一聲,讓他也過來。”

  平谷和白澗都是薊州所屬,也就是安王封地,他對那裡應當比朝中的大臣要更了解些。

  看著李福領了命,躬身退了出去,季懷直的眼神又重新落回那份戰報之上,神情漸漸地由沉重轉為無奈。

  ——就算知道這裡頭有問題,他卻連從何查起都不知道……畢竟朝堂的那些人,他信不過的占大多數。

  至於說用宮人和皇城侍衛?季懷直倒還真的考慮過,畢竟看忠誠值的話,這些人可要比那些朝臣可靠得多。可是想到前世那臭名昭著的“錦衣衛”和“東廠”,季懷直還是忍痛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可不想以後歷史課本這麼描述他——

  紹德X年X月,魏X宗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勢力,設立“東廠”,履行監察百官之責。東廠成立初期,客觀上促進了魏朝吏治的改善,並且極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但也產生了極惡劣的歷史影響:1)……2)……3)……

  雖然他不指望“流芳百世”,但“遺臭萬年”還是免了吧,“默默無聞”還是挺好的,他一點都不想給以後的學生增加考點。

  **********

  一個時辰後,季懷直面色鐵青地坐在大殿上首,不住地吸氣呼氣,放在腿上了手不斷地握拳又放鬆,平靜了好半天,總算克制住了把案上的奏摺,甩到那群人臉上的衝動。

  什麼叫“陛下登基不足一年,朝中瑣事甚多,陛下當以朝局為重”、“赤狄所為不過財帛而已,國土無虞,陛下不必過於憂慮”、“陛下莫若給他們些許賞賜,赤狄得了賞賜,自然不會在邊境多加糾纏”……

  季懷直簡直快被他們氣笑了——

  朝局為重?!邊疆急報的時候,你跟我說朝局為重!要真的等到兵臨城下的時候,你想重都重不起來了!

  國土無虞?!你特麼沒看見戰報上說的“平谷已破”?!

  還有那什麼“賞賜”?!季懷直還是反應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這說的是稱臣納貢呢。他當即臉色就黑了,這說法還真是有夠清新脫俗的!!!

  季懷直簡直就是看不懂了,按說這些年來,大魏和赤狄之間屢有爭端,雖是大魏居於守勢,但也沒有吃多少虧啊?怎麼這一個個的,都這麼消極避戰?!

  他青著一張臉,好不容易壓下了跟這一群一把年紀的老大爺們動手的衝動,看了一邊侍立的李福一眼。

  李福心領神會,當即掐著嗓子,拉長了聲音,尖聲道:“退朝——”

  雖說是退朝,但是季懷直到底還是沒把人都趕回去,反倒是留下了幾個人——兵部的尚書、戶部的左右侍郎、幾位軍權在握的將軍,當然還有安王。他留下的這些人,除了安王一直未發一言,其他人都是主戰派,意思可謂是十分明顯了。

  他就這麼帶著這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到了一旁的偏殿,上來就直奔主題道:“眾卿以為,這一仗該怎麼打?”

  連是否要開戰都沒有問,上來就問了要怎麼打?

  偏殿中靜了一瞬,不過很快就有人上前道:“回稟陛下,以臣愚見,赤狄此來不過七萬餘人。而我大魏兵力充足,單薊州守軍便有八萬餘人,再調集周邊延慶、宣府、懷安等地守軍。三十萬大軍形成合圍之勢,赤狄不足為慮。”

  三十萬對七萬,大概四個打一個的比例,怎麼樣也不至於輸了,聽起來還挺有道理的樣子。季懷直剛想點頭,就瞥見一旁安王滿面凝重之態,在環顧四周,這裡大半的人都隱隱露出不贊同的神色。

  季懷直立即明白過來,這個主意大概不怎麼靠譜,以少勝多的戰役,歷史上比比皆是,打仗人數雖然重要,但顯然不是最重要的。他一時有些頭疼,他對這個時代的戰爭真的就是一知半解,怎麼才能打勝仗,這實在不在他的知識範圍以內……

  他抬頭環視了一圈,掃到一直沉默不語的安王時,突然意識到,他又不是非得自己明白怎麼打仗,這麼專業的事,自然要交給專業人士來辦。

  他定了定神,對著安王道:“皇叔多年鎮守薊州,想必對當地的情況是十分熟悉。皇叔以為,劉侍郎的這個法子可行麼?”

  安王也未看劉侍郎一眼,徑直上前一步,俯身施了一禮,沉聲道:“臣以為此法不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