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還未開席,門房就傳話進來,道是陶縣令備了厚禮,上門來給定北侯賠罪。
到底也是本縣父母,冉家世居於此,同縣令打好交道,許多事便能省卻大功夫。柳應便命將人請進來,也叫他一併作陪。
陶縣令沒想到上門來賠罪還能撈到一個與定北侯同席的機會,當下喜出望外。
他做了十幾年的官,見今不過是從下縣折騰到了上縣,正愁沒有門路「上進」,如今見了這大好的登天梯,立時發揮出這十幾年來琢磨出來的逢迎功夫,不過片刻功夫便通過察言觀色揣摩出柳應的大致脾性,說話間既不過分捧著,又恰到好處地展現了自己的恭敬。
一頓飯下來,不止穆啟元對他大有改觀,就連柳應也微覺詫異——這陶縣令逢迎功夫如此老道,居然才只是個縣令。
晚間,冉季秋沐浴已畢,柳應拿著布巾替他拭乾頭髮上的濕氣,忽然問道,「少爺覺得陶縣令此人如何?」
冉季秋偏了偏頭,凝眉想了想,有些遲疑地道:「同我以前想的,似乎不太一樣。」
陶縣令到此地上任時,冉父已經過世,他不過一介白身,並未同父母官打過交道。不過從前他聽說萬家給打點時給縣令送了許多厚禮,他不喜萬家跋扈行事,對縣令自然也沒有什麼好感。
柳應手底下的動作十分溫柔,一邊道:「此人雖無大才,勝在心思玲瓏,十幾年官場蹉跎,這一任考評畢,約摸就會升遷。少爺日後要出仕,縱然不喜此人,也要留三分餘地。」
冉季秋微微一頓,轉過身來,仰著臉看著柳應,「……你要走了麼?」
柳應停頓了一下,沒有想到小少爺這麼敏銳。他半跪下來,將布巾搭在自己膝頭,抬頭對上冉季秋的視線,低聲道,「過幾日,我須得回京一趟。」
冉季秋看著他,抿著嘴唇,好一會兒,問,「那,什麼時候回來?」
柳應抬起手摸了摸他的臉,拇指溫柔地蹭了蹭他下巴,隨後眷戀地停在他的唇角。冉季秋睜大眼睛看著他,忽然抓住他的手,學著他以往的樣子放在唇邊親了親,輕聲問,「今年過年,能回來麼?」
軟軟的唇印在粗糙的手指上,柳應的目光落在自己的手上,心底像是被羽毛輕輕拂過,痒痒的。但他仍然沒有說話,只是等待著小少爺接下來的動作。
一抹緋色爬上冉季秋的臉頰,將他的耳尖都染紅了。他抓住柳應的手往懷裡帶,上半身前傾,湊到柳應跟前,略微一頓,親了親他的下巴,軟聲道,「我想同你一起守歲。」
柳應眸色深邃,眼睛垂著,目光落在小少爺軟嫩的唇瓣上。
冉季秋見他仍然不為所動,忍著羞意湊上去親了親他的嘴角,遲疑一下,探出一點舌尖舔了一下。
柳應驀然掙開他的手,猛地探到他身後勒住了那一把細腰,將之緊緊禁錮在自己懷裡,另一隻手則抬起冉季秋的下巴,粗魯地親了上去,唇舌蠻橫地攻城略地。
冉季秋被他親得喘不過氣來,不一會兒就眼神迷離,手腳綿軟,只得無力地依靠在柳應懷裡,任他急切地需索。
柳應將他抱起來,往床榻走去,不一刻,室內就湧出無限春|情。
或許是因為知道柳應即將離開,小少爺難得大膽了一回,竟然忍著羞意自己坐了上去,做到最後還強撐著綿軟無力的身體,攀著柳
應的肩膀湊上去索吻。
翌日自然便起晚了。
冉季秋醒來時,身上的錦被掖得好好的,柳應已不在榻上。
他看著帳頂,發了一會兒呆。後腰隱隱有著酸脹的感覺,他忽然嘆了一口氣,抬起胳膊遮住了臉。即便不舍柳應離去,他昨夜也是……太出格了。
幸好柳應不在,要不然,這時候他都不知道怎麼去面對。
他躺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起身,讓五福打了水來洗漱。
直到近午時,柳應才從外面回來。
他要去京城面聖,一來一回便要耽擱好長的時間,而冉季秋見今仍以讀書為要,自然不可能一起去。是以,他走之前,便要把事情都安排妥當才能安心。
有了陶縣令攜重禮上門拜訪一事,城中關於柳應是「活閻王」的流言不攻自破,連帶傳說冉季秋是斷袖的話也少了許多,而一直以來都很清靜的柳宅,忽然就多了許多士紳來拜訪。
穆啟元到來後帶出了柳應的真正身份,聽到了風聲的人家自然按捺不住——那可是侯爺啊!
至於堂堂定北侯為什麼屈尊在冉府為冉少爺牽馬墜蹬,他們心裡縱有許多猜測,也不足為外人道,倒是都有志一同地拉開了與蘇家的關係。蘇子容雖然讀書不錯,但他幾次針對冉季秋,況且他出入萬家也不是沒人看在眼裡,這回冉季秋有定北侯做靠山,蘇家難道還能討得了好麼?
這樣的反應全在柳應的意料之中。
他並不擔心蘇子容能掀起什麼風浪,倒是書院需要去拜會一下。另則,他暫時要離開,就得另外安排人手來負責少爺的安危。
於是,待柳應回來,冉季秋便見他身後跟著十來個人,其中還有幾個半老的婦人。
冉季秋好奇地看了兩眼,便聽柳應一一指給他認識,俱是當年跟著定北侯的老軍,那些婦人則是他們的家眷。
柳應又特特指著一個婆子對他道,「這是張媒婆,當初我們結親,還是她上門提的親事。」
到底也是本縣父母,冉家世居於此,同縣令打好交道,許多事便能省卻大功夫。柳應便命將人請進來,也叫他一併作陪。
陶縣令沒想到上門來賠罪還能撈到一個與定北侯同席的機會,當下喜出望外。
他做了十幾年的官,見今不過是從下縣折騰到了上縣,正愁沒有門路「上進」,如今見了這大好的登天梯,立時發揮出這十幾年來琢磨出來的逢迎功夫,不過片刻功夫便通過察言觀色揣摩出柳應的大致脾性,說話間既不過分捧著,又恰到好處地展現了自己的恭敬。
一頓飯下來,不止穆啟元對他大有改觀,就連柳應也微覺詫異——這陶縣令逢迎功夫如此老道,居然才只是個縣令。
晚間,冉季秋沐浴已畢,柳應拿著布巾替他拭乾頭髮上的濕氣,忽然問道,「少爺覺得陶縣令此人如何?」
冉季秋偏了偏頭,凝眉想了想,有些遲疑地道:「同我以前想的,似乎不太一樣。」
陶縣令到此地上任時,冉父已經過世,他不過一介白身,並未同父母官打過交道。不過從前他聽說萬家給打點時給縣令送了許多厚禮,他不喜萬家跋扈行事,對縣令自然也沒有什麼好感。
柳應手底下的動作十分溫柔,一邊道:「此人雖無大才,勝在心思玲瓏,十幾年官場蹉跎,這一任考評畢,約摸就會升遷。少爺日後要出仕,縱然不喜此人,也要留三分餘地。」
冉季秋微微一頓,轉過身來,仰著臉看著柳應,「……你要走了麼?」
柳應停頓了一下,沒有想到小少爺這麼敏銳。他半跪下來,將布巾搭在自己膝頭,抬頭對上冉季秋的視線,低聲道,「過幾日,我須得回京一趟。」
冉季秋看著他,抿著嘴唇,好一會兒,問,「那,什麼時候回來?」
柳應抬起手摸了摸他的臉,拇指溫柔地蹭了蹭他下巴,隨後眷戀地停在他的唇角。冉季秋睜大眼睛看著他,忽然抓住他的手,學著他以往的樣子放在唇邊親了親,輕聲問,「今年過年,能回來麼?」
軟軟的唇印在粗糙的手指上,柳應的目光落在自己的手上,心底像是被羽毛輕輕拂過,痒痒的。但他仍然沒有說話,只是等待著小少爺接下來的動作。
一抹緋色爬上冉季秋的臉頰,將他的耳尖都染紅了。他抓住柳應的手往懷裡帶,上半身前傾,湊到柳應跟前,略微一頓,親了親他的下巴,軟聲道,「我想同你一起守歲。」
柳應眸色深邃,眼睛垂著,目光落在小少爺軟嫩的唇瓣上。
冉季秋見他仍然不為所動,忍著羞意湊上去親了親他的嘴角,遲疑一下,探出一點舌尖舔了一下。
柳應驀然掙開他的手,猛地探到他身後勒住了那一把細腰,將之緊緊禁錮在自己懷裡,另一隻手則抬起冉季秋的下巴,粗魯地親了上去,唇舌蠻橫地攻城略地。
冉季秋被他親得喘不過氣來,不一會兒就眼神迷離,手腳綿軟,只得無力地依靠在柳應懷裡,任他急切地需索。
柳應將他抱起來,往床榻走去,不一刻,室內就湧出無限春|情。
或許是因為知道柳應即將離開,小少爺難得大膽了一回,竟然忍著羞意自己坐了上去,做到最後還強撐著綿軟無力的身體,攀著柳
應的肩膀湊上去索吻。
翌日自然便起晚了。
冉季秋醒來時,身上的錦被掖得好好的,柳應已不在榻上。
他看著帳頂,發了一會兒呆。後腰隱隱有著酸脹的感覺,他忽然嘆了一口氣,抬起胳膊遮住了臉。即便不舍柳應離去,他昨夜也是……太出格了。
幸好柳應不在,要不然,這時候他都不知道怎麼去面對。
他躺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起身,讓五福打了水來洗漱。
直到近午時,柳應才從外面回來。
他要去京城面聖,一來一回便要耽擱好長的時間,而冉季秋見今仍以讀書為要,自然不可能一起去。是以,他走之前,便要把事情都安排妥當才能安心。
有了陶縣令攜重禮上門拜訪一事,城中關於柳應是「活閻王」的流言不攻自破,連帶傳說冉季秋是斷袖的話也少了許多,而一直以來都很清靜的柳宅,忽然就多了許多士紳來拜訪。
穆啟元到來後帶出了柳應的真正身份,聽到了風聲的人家自然按捺不住——那可是侯爺啊!
至於堂堂定北侯為什麼屈尊在冉府為冉少爺牽馬墜蹬,他們心裡縱有許多猜測,也不足為外人道,倒是都有志一同地拉開了與蘇家的關係。蘇子容雖然讀書不錯,但他幾次針對冉季秋,況且他出入萬家也不是沒人看在眼裡,這回冉季秋有定北侯做靠山,蘇家難道還能討得了好麼?
這樣的反應全在柳應的意料之中。
他並不擔心蘇子容能掀起什麼風浪,倒是書院需要去拜會一下。另則,他暫時要離開,就得另外安排人手來負責少爺的安危。
於是,待柳應回來,冉季秋便見他身後跟著十來個人,其中還有幾個半老的婦人。
冉季秋好奇地看了兩眼,便聽柳應一一指給他認識,俱是當年跟著定北侯的老軍,那些婦人則是他們的家眷。
柳應又特特指著一個婆子對他道,「這是張媒婆,當初我們結親,還是她上門提的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