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手指指向的,正是映竹看著的那具屍體。

  映竹支支吾吾不想說,謝暄看著她的模樣,瞭然一笑:「謝某知道了,這人怕是跟王姑娘有關吧?」

  映竹自小長在倚紅樓,人際關係相當簡單,算來算去,能讓她幫忙隱瞞的,也只有王月舒一個人。

  映竹一驚,還想要解釋什麼,謝暄卻揮揮手讓人把她帶下去軟禁了:「委屈姑娘幾日了。」

  侍衛問道:「莫非這事是夫人做的?」

  謝暄楞了一會兒才想明白這個「夫人」指的是誰,回道:「不是她,我只是想確定這些人是哪家的罷了。」

  王月舒雖然是王家大小姐,但她沒有任何這樣做的理由,更何況,王穆承這個老狐狸也不可能把手中的勢力交給一個外嫁的女兒。

  不是王月舒,又在王月舒身邊出現過……

  只可能是王家的作為,聯想到王穆承最近的態度,更是微妙。

  謝暄又細細思量了一會兒,忽然皺了眉:「你們去告訴亦陵,讓他即刻進宮保護皇上!」

  無論如何,防患於未然最好。

  第二十九章

  謝暄暗中查探了一夜,剛剛有了些眉目,沒想到第二□□堂上就已經炸開了鍋。

  幾位官員聯名上了一道摺子,狀況跟謝暄昨日發現的差不多,幾乎已經算是板上釘釘的有人在京城暗中布置了。

  謝暄特意往旁邊看了看,王家嫡系的官員都不在。

  只是現在人心惶惶,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

  楚霽不在,只能是謝暄站出來安撫人心:「諸位稍安勿躁,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封閉城門,把城中的細作排查一遍,然後再慢慢探查。」

  楚逸坐在上位,原本準備好的話被眼前的狀況打了個措手不及,只能忍了忍,想要靜觀其變。

  事情已然鬧開了,再暗中探查已經沒有了意義,謝暄索性光明正大地向楚逸請示下了命令,城中暫時戒嚴,嚴查城中外來人士。

  中午的時候,謝暄進了一趟宮,跟小皇帝密談良久,面沉如水地走了出來。

  謝暄還沒來得及想好對策,迎面忽然撞過來了一個渾身是血的小兵,看見他直直地遞過來一封信,就倒在了地上。

  謝暄叫人把小兵帶下去好生照顧,只能再匆匆轉回了御書房,跟楚逸一起看了那封密信。

  「王穆承反,發兵陽州,裡應外合,攻京城。」

  最後一個「城」字只寫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大片的血。

  陽州是王氏的祖地,王氏手中的兵權大半都在陽州。

  看情況陽州已經出問題了。

  楚逸腦子轉了幾轉,問道:「王家在京城中還有人嗎?」

  謝暄沉著臉回答道:「臣昨日就去查過了,王家在京城裡除了一些僕役沒有別人了。」

  從他昨日知道這些人是王家的就去看了,空無一人。

  謝暄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對楚逸說:「現在情況有變,王穆承應該是知道自己的計劃被識破想要提前起事了,勞煩皇上向攝政王說明一下此處的情況,然後按照攝政王的安排速速撤離。」

  「丞相大人這是想要帶皇上撤到什麼地方去啊?」

  御書房的門忽然被推開了,長樂侯楚良帶著滿朝文武齊齊堵在了御書房的門前。

  有官員附和道:「京城乃我大愈根基國之象徵,雖死必守,怎麼能輕言撤離呢?」

  楚良六年前因軍糧一事被貶到了邊地,這個節骨眼上居然回到了京城。

  看到這個人,謝暄捏緊了拳頭,強自按下了心中的殺意。

  楚良似模似樣地向屋裡的兩個人行了禮:「王氏起兵一事臣等已經知曉,只是謝丞相手握密信卻不公之於眾反倒勸著皇上撤離,卻是不知道是個什麼意思了。」

  楚逸忍不住替謝暄辯解道:「這密信才剛剛送達……」

  「皇上!」楚良抬高聲音打斷了他,「這密信第一個接手的人是謝丞相,自然是他想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給您。」

  楚逸氣得漲紅了臉:「長樂侯慎言!」

  楚良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皇上您可別忘了,您身邊這個人,是王家的女婿。密信上說的『裡應外合』,這『里』指的是什麼人,可就不好說了。」

  那封密信的內容,除了死去的陽州知府,只有可能是另一方的人。

  楚良竟然跟王家勾結。

  謝暄看著楚良咄咄逼人的小人嘴臉,忽然就明白了王穆承打的什麼算盤。

  把謝家拉下水,讓謝家先成為朝廷攻擊的對象,謝家若順勢倒戈最好,那就真的裡應外合;謝家若還是要忠於家國,那就只能先被千夫所指耗死。

  楚良還在接著顛倒黑白:「昨天謝丞相就派了小謝公子進宮『保護』皇上,今天又一直跟皇上密談到這個時候。皇上年幼,攝政王眼下又不在京城,本侯爺可不知道現在皇上的話究竟是代表皇上本人的意思還是謝丞相的意思了!」

  楚逸眼看著局勢不受控制,不免有些心焦,正想把楚霽的安排說出來,卻被謝暄阻止了。

  眼下對面這幫人中不知道有多少是敵非友,貿然說出來,怕是楚霽的布置都會落了空。

  謝暄只能站了出來跟楚良對峙:「那不知長樂侯打算如何呢?」

  楚良像是對他的識時務感到滿意,笑了:「這件事自然不能是本侯爺說了算,眾位大人以為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