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那還會等他嗎?」天樞去問,卻不知是問人還是問己。
「不等了,」女子一笑,「太苦了,記一輩子就夠了。若有來生,還是不見的好。」
只因與君陰陽相隔,已是二十又一年。
「客官慢走。」翠娘笑著與他告別,「有空常來。」
天樞未應,只是步入月夜中。
他本想看看久違人間,終還是承認,自己此行意在皇宮。天樞隱了身形入了未央宮,殿中紗幔層層籠著,燈火昏暗,透出濃濃的藥味。
天樞坐在床側,斂目去看,他已經老了。
怎麼不會老呢,蕭琅已經五十歲了,鬢髮斑白,皺紋深重,可為何他一看,仍覺得是少年模樣。天樞心中酸軟,卻踉踉蹌蹌含著悲意。
他和蕭琅是如何相遇的呢?天樞撐著額頭想道,不過也是因為青龍和鳳凰。那情絲引本是天樞自己求的,卻又陰差陽錯地繫到了二人身上。有因有果,縱他在凡間輪轉,終究在此世要還這段因緣。
天樞洗去前塵,托生於北疆,母親不欲要他,在六歲那年將他放在青寂山腳下,任他自生自滅。山中精怪良善,便將他帶回了山上。而他長大了,便在此處落了窩,替自己取了一個名字叫寂山,也是他後來的法號。
寂山未能見海棠化形,便被瑤光誆下了山,彼時不過十三歲的小小少年郎,想去下山看看凡間,誰知這一去,竟是許久未歸。
他一路地走,一路地看,餓了便摘野果,渴了便喝露水,許是運氣好,總會有吃的。寂山以為會順風順水,卻在路上遇上了一波馬匪,彼時他被扔進泥污里,馬刀抵在脖頸,還以為自己要死了,卻聽得一聲刀戈響。
這是他在此世第一次見到蕭琅。
春臨逐露,寒梅解意。眉目俊秀的少年披著雲貂立於馬車上,周遭侍衛均成其陪襯。他的臉上有著不可一世的傲氣,單單是眼神一睨,便是尊貴不凡。
少年郎說:「何方宵小,竟敢擋著爺的路?」
寂山心中一震,恍若隔世的熟悉感泛上,惹得他心痛,而那一段未能與海棠花妖牽上的姻緣兜兜轉轉卻繞到了蕭琅的身上。
後來他被少年帶回了府中,做了貼身侍衛。
少年郎易生旁的心思,二人日日相處,便生出情慾,生出心愛,也生出歡喜。蕭琅帶他看過上京花,飲過浮春酒,去到過山巒威嚴,也觀過大江大浪。
他們倆是有過好時光的,只不過。
只不過宿命可笑。
蕭琅是天潢貴胄,生來是要當帝王的命,而帝王,最不能愛的便是男人。
老皇帝派人尋他壓著御書房前跪了一夜,那日是盛夏,蟬鳴聲動,不見月色。而寂山只想著蕭琅離了他,夜晚會不會睡不著。
他被人送入京郊廢寺,三千青絲盡落,武僧看護。他見不了蕭琅,而蕭琅亦不知他去了哪裡,不是沒有逃過,只是每一次都被捉了回來。
他在青燈古佛旁每日每夜思念他的一點情痴。
道是本欲紅塵渡,誰想卻度紅塵。
轉機是山腳村婦抱著久病不得醫的孩童來山上求佛祖慈悲,救一救他孩兒。寂山心軟,他自幼知曉自己與旁的孩童不同,能見精怪妖魔,他驅走了欲尋身重活的水鬼,於是孩子好轉,醒來喚村婦娘親。如此廢寺上有神僧的傳聞傳的越來越遠,上山求願的人愈發得多,最後還驚動了宮中。
皇帝也曾夜半入寺,寂山淡淡瞧著威嚴的皇帝對他頗為恭敬,不覺好笑,他只覺自己一普通凡人,哪裡能得如此尊待。
寂山並非無恨,他有心愛人,不欲當這萬人敬仰的大師,也想趁著無人束縛,去尋蕭琅。只是某日夜半驚醒,他忽然明了,少年他是未來帝王,自己被稱高僧,只一聲名二字便將他二人束縛。寂山他,已被看不見的牢籠囚禁,是身不由己。
如此想明,便是愈發沉默,面容淡淡,更似百姓口中的神仙面貌。
廢寺重修,香火豐盛,而蕭琅終於找到了他。
他高了許多,不過三年未見,身形漸長,便是上京閨秀口中的無瑕美玉,風流無雙。
蕭琅睜著一雙淚眼問他,「你可是討厭我?所以才躲到這裡當個勞什子的和尚?」那滴淚從眼角落下,惹得寂山心潮湧動,卻只能冷冷淡淡說一句。
「蕭施主,別來無恙。」
蕭琅負氣離去,而天樞便是幾日無眠。
後來寂山得天道指引,欲回青寂山,彼時他穿著僧衣騎馬欲往邊疆去,卻被自己日思夜想的人攔了下來。
蕭琅對他說:「我已經知道了事情經過。」而後偏頭一笑,「寂山,和尚也可以還俗。」
「你此去甚遠,就想一想以後,我等著你。」
一句我等著你,便似天雷乍響。良久,寂山含笑應了一聲。
他欲抱心間摯愛,共許一生,只是陰差陽錯,恢復了記憶。
他從不是寂山,而是天上的天樞帝君。
蕭琅亦不是人間帝王,而是佛子轉世。
寂山不是寂山,蕭琅不是蕭琅。命運糾葛,萬般命數,天樞他不過是佛子求證本心的一道難關。
萬年前法境初見,見尊者斂目看金蓮。心意一動,便是痴念。千年同度,天樞未修佛心,可情執愈發難解。
他跪於尊者身前求問,「佛愛世人?」
「不等了,」女子一笑,「太苦了,記一輩子就夠了。若有來生,還是不見的好。」
只因與君陰陽相隔,已是二十又一年。
「客官慢走。」翠娘笑著與他告別,「有空常來。」
天樞未應,只是步入月夜中。
他本想看看久違人間,終還是承認,自己此行意在皇宮。天樞隱了身形入了未央宮,殿中紗幔層層籠著,燈火昏暗,透出濃濃的藥味。
天樞坐在床側,斂目去看,他已經老了。
怎麼不會老呢,蕭琅已經五十歲了,鬢髮斑白,皺紋深重,可為何他一看,仍覺得是少年模樣。天樞心中酸軟,卻踉踉蹌蹌含著悲意。
他和蕭琅是如何相遇的呢?天樞撐著額頭想道,不過也是因為青龍和鳳凰。那情絲引本是天樞自己求的,卻又陰差陽錯地繫到了二人身上。有因有果,縱他在凡間輪轉,終究在此世要還這段因緣。
天樞洗去前塵,托生於北疆,母親不欲要他,在六歲那年將他放在青寂山腳下,任他自生自滅。山中精怪良善,便將他帶回了山上。而他長大了,便在此處落了窩,替自己取了一個名字叫寂山,也是他後來的法號。
寂山未能見海棠化形,便被瑤光誆下了山,彼時不過十三歲的小小少年郎,想去下山看看凡間,誰知這一去,竟是許久未歸。
他一路地走,一路地看,餓了便摘野果,渴了便喝露水,許是運氣好,總會有吃的。寂山以為會順風順水,卻在路上遇上了一波馬匪,彼時他被扔進泥污里,馬刀抵在脖頸,還以為自己要死了,卻聽得一聲刀戈響。
這是他在此世第一次見到蕭琅。
春臨逐露,寒梅解意。眉目俊秀的少年披著雲貂立於馬車上,周遭侍衛均成其陪襯。他的臉上有著不可一世的傲氣,單單是眼神一睨,便是尊貴不凡。
少年郎說:「何方宵小,竟敢擋著爺的路?」
寂山心中一震,恍若隔世的熟悉感泛上,惹得他心痛,而那一段未能與海棠花妖牽上的姻緣兜兜轉轉卻繞到了蕭琅的身上。
後來他被少年帶回了府中,做了貼身侍衛。
少年郎易生旁的心思,二人日日相處,便生出情慾,生出心愛,也生出歡喜。蕭琅帶他看過上京花,飲過浮春酒,去到過山巒威嚴,也觀過大江大浪。
他們倆是有過好時光的,只不過。
只不過宿命可笑。
蕭琅是天潢貴胄,生來是要當帝王的命,而帝王,最不能愛的便是男人。
老皇帝派人尋他壓著御書房前跪了一夜,那日是盛夏,蟬鳴聲動,不見月色。而寂山只想著蕭琅離了他,夜晚會不會睡不著。
他被人送入京郊廢寺,三千青絲盡落,武僧看護。他見不了蕭琅,而蕭琅亦不知他去了哪裡,不是沒有逃過,只是每一次都被捉了回來。
他在青燈古佛旁每日每夜思念他的一點情痴。
道是本欲紅塵渡,誰想卻度紅塵。
轉機是山腳村婦抱著久病不得醫的孩童來山上求佛祖慈悲,救一救他孩兒。寂山心軟,他自幼知曉自己與旁的孩童不同,能見精怪妖魔,他驅走了欲尋身重活的水鬼,於是孩子好轉,醒來喚村婦娘親。如此廢寺上有神僧的傳聞傳的越來越遠,上山求願的人愈發得多,最後還驚動了宮中。
皇帝也曾夜半入寺,寂山淡淡瞧著威嚴的皇帝對他頗為恭敬,不覺好笑,他只覺自己一普通凡人,哪裡能得如此尊待。
寂山並非無恨,他有心愛人,不欲當這萬人敬仰的大師,也想趁著無人束縛,去尋蕭琅。只是某日夜半驚醒,他忽然明了,少年他是未來帝王,自己被稱高僧,只一聲名二字便將他二人束縛。寂山他,已被看不見的牢籠囚禁,是身不由己。
如此想明,便是愈發沉默,面容淡淡,更似百姓口中的神仙面貌。
廢寺重修,香火豐盛,而蕭琅終於找到了他。
他高了許多,不過三年未見,身形漸長,便是上京閨秀口中的無瑕美玉,風流無雙。
蕭琅睜著一雙淚眼問他,「你可是討厭我?所以才躲到這裡當個勞什子的和尚?」那滴淚從眼角落下,惹得寂山心潮湧動,卻只能冷冷淡淡說一句。
「蕭施主,別來無恙。」
蕭琅負氣離去,而天樞便是幾日無眠。
後來寂山得天道指引,欲回青寂山,彼時他穿著僧衣騎馬欲往邊疆去,卻被自己日思夜想的人攔了下來。
蕭琅對他說:「我已經知道了事情經過。」而後偏頭一笑,「寂山,和尚也可以還俗。」
「你此去甚遠,就想一想以後,我等著你。」
一句我等著你,便似天雷乍響。良久,寂山含笑應了一聲。
他欲抱心間摯愛,共許一生,只是陰差陽錯,恢復了記憶。
他從不是寂山,而是天上的天樞帝君。
蕭琅亦不是人間帝王,而是佛子轉世。
寂山不是寂山,蕭琅不是蕭琅。命運糾葛,萬般命數,天樞他不過是佛子求證本心的一道難關。
萬年前法境初見,見尊者斂目看金蓮。心意一動,便是痴念。千年同度,天樞未修佛心,可情執愈發難解。
他跪於尊者身前求問,「佛愛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