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朱佑杭倒退幾步哈哈大笑,“博譽,為簽這個我使出了渾身解數。”
宋臨冷笑,“你怎麼糊弄我叔祖的?”
於是--
整個午後宋大人都在逼迫朱佑杭招認一個月前犯下的滔天罪行。
由於尚書大人從小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之下長大,形成了自律謙遜的高貴品格,一再重申面對過失行為要誠懇,面對豐功偉績要坦然。如此這般,尚書大人認為擬定“婚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所以在敘述時,過程被無限制地減縮,以至於宋臨一度以為那張“婚書”是叔祖咂著小酒記帳時順便簽下的。
雖然尚書大人高尚的品格值得尊敬,不過,在此品格指揮之下說出來的話嘛……
因此,為客觀起見,請聽在下慢慢道來:
小栓子有把蒲扇,憑藉此扇喊宋臨“姐夫”。此事並非空穴來風,只要他做到兩件事,宋臨就難以翻身。其一:在宋臨家尋一件“定情物”;其二: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做證人,一口咬定兩家定過親。如此一來,訛婚就水到渠成了。這種事屢見不鮮,尚書大人能任由隱患侵蝕肌體?所以,小栓子入獄了。
叔祖馬不停蹄地趕奔尚書府,哭訴:“求大人救救小栓子吧,陳家幾代單傳,這根獨苗可不能斷送在京城啊!”
尚書大人異常焦急,連忙帶著老頭直達府尹衙門。老頭看著這位二品大員頻頻給五品小官行禮作揖,心中感慨萬千。
之後,回了小胡同,尚書大人親自動手寫了份保釋狀子,措辭滿含深情,簡直感天動地催人淚下,其實,洋洋灑灑上萬言就寫了一層意思--絕門斷戶人倫慘劇,求府尹大人網開一面。
這狀子交上去第二天就把小栓子放出來了。
小栓子在牢里一夜沒睡,跟一個慣偷一個縱火犯關在一起,被倆人好一頓奚落,蹲在牆角數了十幾個時辰的羊。
天大亮時,終於熬出頭了,小栓子周身上下就剩了個褲衩,其餘東西全被獄卒扒光了,連頭繩都沒放過,獄卒說:“這叫淨身出牢。”
小栓子見到陽光,眼淚嘩嘩往下淌,跪下來給朱佑杭磕頭,尚書大人慈愛憐惜地摸摸他的頭,“以後不能魯莽行事了知道嗎?”
小栓子對他言聽計從。
此後幾日,小栓子驚魂未定,尚書大人給他請了位先生,囑咐:“好好讀書,跟你姐夫一樣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小栓子一愣,這會兒才想起蒲扇沒了,立刻垂頭喪氣,嘟囔:“到嘴的姐夫,飛了。”
先生給小栓子起了學名--陳旭陳東升。
某天,夜晚乘涼,陳旭攤著書本問尚書大人,“這個字念什麼?”
尚書大人細心指導,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陳旭頓時觸類旁通。陡然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從那以後,學他走路的姿勢、溫潤的表情、輕緩的語氣……連垂眼的細微動作都一一效仿。簡而言之,尚書大人在小栓子的心中就跟如來佛祖一樣高不可攀。
陳旭和老頭的吃穿用度一律由尚書府送來,小栓子把這輩子沒吃過沒玩的都經歷了一遍,心裡比開了花還亮堂。
某天,小栓子為灑了包藕粉跟夥計爭得面紅耳赤,朱佑杭從外面進來,低聲呵斥:“陳旭!”
小栓子不服不忿,朱佑杭屏退眾人,命他跪下,嚴肅地訓責:“你是讀書人,要尊重,斯文儒雅的風骨全都表現在纖毫小事上。你這樣不顧體統與人爭持哪有讀書人的大家風範?”
半大的孩子感激不盡,暗想:這才是真正為我好的人。唉……我要是能做他的小舅子就好了。
隔天,小栓子把心中的妄想跟老頭說了,老頭也是一臉心馳神往,“我家怎麼就沒個知書達理貌美如花的女孩?給他當妾都願意。”
沒女孩沒關係,您不是有男孩嘛。
等到尚書大人發現老頭小孩天天翹首期盼他到來時,大人笑了。
找了個微風徐徐的午後,朱佑杭悄無聲息地嘆氣,老頭問怎麼了,尚書大人說:“又有人參劾博譽了。”老頭驚慌,繞著院子直轉悠,一個勁地問:“怎麼辦?”
朱佑杭閉目長嘆,“叔祖,博譽屢遭陷害是因為他沒有朝中權貴做屏障,單槍匹馬周旋於各黨派之間,身家性命實難保全。”
老頭又繞了幾圈,暈頭轉向光知道問:“怎麼辦?”
“一定要結黨,最好的辦法是聯姻,自古如此。”
“誰看得上我們這種從商人家?”
朱佑杭起身往老頭面前一跪,嚇得他手足無措,還沒回過神來,尚書大人開始娓娓傾訴對宋臨的綿綿愛意,“就讓我做博譽的屏障吧,有生之年定然保他平安無事。”
老頭驚得舌頭拖出三寸長,一屁股癱倒在地。
此後兩天,老頭不吃不喝不睡,天人交戰激烈鬥爭,想得最多就是--臨兒可能等不到任滿回鄉就得死在牢里,命都沒了其它一概免談。然後又想:尚書大人出身高貴、氣度雍容、言談風趣……再瞧瞧小兔崽子,哪點配得上他?
兩天之後,老頭居然對月感嘆:“臨兒真是不爭氣,要是個女的不就沒這麼多煩惱了嗎?”
於是--
簽了“婚書”了,找來兵馬大元帥做證人,老頭一縮脖子,心說:我幸虧同意了,要不然這酒糟鼻能帶著千軍萬馬把蘇州老家踏平了。轉念又一想:有這倆人做保山,小兔崽子還不得飛黃騰達一腳踩到皇帝跟前去?
威逼利誘外加真情流露,在宋臨毫不知情的景況下,“啪、啪、啪”三個手印,得,一輩子就這樣葬送了。
宋臨聽尚書大人用極其言簡意賅的言辭坦白之後,舉目回味了半天,愣是沒理出頭緒來,說:“我回去問叔祖。”
朱佑杭拉住,耳語:“明天回去不遲。一起做飯好不好?”
宋臨一陣心樂,“你等一下。”匆匆跑出去,托著一個紙包回來,“我帶了太湖銀魚乾,一會兒燉雞蛋。”
黃昏時分,倆人鑽進廚房就沒出來。
朱佑杭嚼著黃瓜問:“這個黃燦燦的是什麼?”
“蟹粉。正宗陽澄湖大閘蟹。”
朱佑杭挑進嘴裡,品嘗半晌,低下頭接著洗菜,宋臨樂呵呵地撞撞他促狹地問:“好吃嗎?”
“我不知道,你也嘗嘗。”湊過去吻上嘴唇。
傍晚,余炙未消,倆人共進晚餐,宋臨三兩口把銀魚蒸蛋吃光了。尚書大人問:“博譽,你沒給我帶禮物嗎?”
“帶了,銀魚……呃……”
朱佑杭一攤手,“很顯然,這禮物我沒得到,而且還倒貼了一個雞蛋。”
宋臨低頭看看自己,好像沒什麼能當禮物的。
朱佑杭抱住他身子,“我要這個。”
第二天,宋臨回家之前先去給徐津送酒。
徐津見到酒哈哈大笑,先喝了半壇才想起要道謝。
宋臨白了他一眼,“行了行了,說說你怎麼殘害羅贊的。”
徐津立刻來了精神。
於是--
整個一上午宋臨都在聽徐津口若懸河地大吹大擂,把自己彰顯得如同天降神兵一般,而羅贊瞬間成了進退維谷的小蝦米。
由於徐公子從小混跡於市井在酒桌上長大,三教九流閱人無數,所以與其說他是讀書人不如說他是酒鬼老饕風流浪子。但凡這種貨色都是豪慡的性情中人,一再重申面對過失行為要偏袒,面對豐功偉績要大肆宣揚。如此這般,徐公子認為報了羅贊的一箭之仇是此生最輝煌的戰績,所以在敘述時,過程被無限制地誇大,以至於宋臨一度以為羅贊已經含恨九泉了。
因此,為客觀起見,請聽在下慢慢道來:
徐津榮升為羅贊的頂頭上司,第二天就派發了大量抄寫任務,這種差役乾的活兒卻特意叮囑探花郎認真完成,簡直就是對人格的侮辱。但,羅贊忍了。
午後,驕陽炙烤大地,石頭都恨不得煎出油來。
徐津找來倆衙役,抬著個大碳爐,旺盛的火苗爆得木炭噼啪作響。
徐津說:“羅大人南方人,生性畏寒,北方乾冷的天氣讓羅大人甚為煩惱。來,給他架上。”
衙役把碳爐往屋裡一扔,撒腿就跑。羅贊這個罪受的,本來就穿著三層衣服熱汗直淌,現在更不得了,沒過片刻,臉通紅手直抖。
羅贊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搬了把椅子往爐子邊一坐。
同僚們詫異已極,紛紛詢問:“羅大人得了傷寒?”
羅贊勉強笑答:“沒中過暑,想嘗嘗什麼滋味。”
話沒說完,羅贊直挺挺倒了下去,眾人驚慌,請大夫的、潑冷水的、掐人中的、擄虎口的……只要能想到的全給他用上。
徐津抱著胳膊往牆上一靠,慢悠悠地說:“各位大人,小弟不才學過幾天醫術。”
眾人急忙讓道。徐津“刺啦”撕開羅贊的衣領,下死手狠掐他脖子,頓時青一塊紫一塊,斑斑駁駁煞是精彩。嘿!您還別說,真讓他給折騰醒了。徐津皺著眉頭軟聲責備:“羅大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此不自愛豈不是大不孝?”
把羅贊氣得,“茲”又昏過去了。
經頂頭上司徐大人恩准,羅贊提前退衙,喝了解暑藥,正躺在床上,小廝突然來報:“公子,衙門派人把文書抬來了,整整四筐,說是急務,六天定要完成。” 羅贊氣惱攻心,“哇”一聲把喝下去的藥全吐了出來。
第二天傍晚,徐津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晃過來,盯了羅贊半盞茶的工夫,擺出痴迷的表情感嘆:“羅兄越發瀟灑倜儻了。”
羅贊險些翻白眼。
徐津天天都來消遣他一番,如此反反覆覆,小小中暑一直不見好。
六天過了,羅贊的任務一點沒寫,翰林院編撰大發雷霆,羅贊立刻被罰了俸。
拖拖拉拉半個月後,終於康復了,羅贊拎著酒瓶來找徐津。
倆人坐在院子裡對月交談,羅贊斟酒敬徐津,哀嘆一聲說:“徐兄,仔細想想,你我二人遠日無冤近日無讎,只不過興趣不同,如此無味爭鬥豈不是傷了江南士子的顏面?”
徐津凝目細想,覺得很是有理,羅贊除了不好飲食為人迂腐倒也沒什麼大jian大惡之處。
端起酒杯,剛想盡棄前嫌,陡然發現杯中不是一種酒,不動聲色咽下去,一揚杯底,“好酒。”心裡斷定:五種酒,而且全是烈酒。
宋臨冷笑,“你怎麼糊弄我叔祖的?”
於是--
整個午後宋大人都在逼迫朱佑杭招認一個月前犯下的滔天罪行。
由於尚書大人從小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之下長大,形成了自律謙遜的高貴品格,一再重申面對過失行為要誠懇,面對豐功偉績要坦然。如此這般,尚書大人認為擬定“婚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所以在敘述時,過程被無限制地減縮,以至於宋臨一度以為那張“婚書”是叔祖咂著小酒記帳時順便簽下的。
雖然尚書大人高尚的品格值得尊敬,不過,在此品格指揮之下說出來的話嘛……
因此,為客觀起見,請聽在下慢慢道來:
小栓子有把蒲扇,憑藉此扇喊宋臨“姐夫”。此事並非空穴來風,只要他做到兩件事,宋臨就難以翻身。其一:在宋臨家尋一件“定情物”;其二: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做證人,一口咬定兩家定過親。如此一來,訛婚就水到渠成了。這種事屢見不鮮,尚書大人能任由隱患侵蝕肌體?所以,小栓子入獄了。
叔祖馬不停蹄地趕奔尚書府,哭訴:“求大人救救小栓子吧,陳家幾代單傳,這根獨苗可不能斷送在京城啊!”
尚書大人異常焦急,連忙帶著老頭直達府尹衙門。老頭看著這位二品大員頻頻給五品小官行禮作揖,心中感慨萬千。
之後,回了小胡同,尚書大人親自動手寫了份保釋狀子,措辭滿含深情,簡直感天動地催人淚下,其實,洋洋灑灑上萬言就寫了一層意思--絕門斷戶人倫慘劇,求府尹大人網開一面。
這狀子交上去第二天就把小栓子放出來了。
小栓子在牢里一夜沒睡,跟一個慣偷一個縱火犯關在一起,被倆人好一頓奚落,蹲在牆角數了十幾個時辰的羊。
天大亮時,終於熬出頭了,小栓子周身上下就剩了個褲衩,其餘東西全被獄卒扒光了,連頭繩都沒放過,獄卒說:“這叫淨身出牢。”
小栓子見到陽光,眼淚嘩嘩往下淌,跪下來給朱佑杭磕頭,尚書大人慈愛憐惜地摸摸他的頭,“以後不能魯莽行事了知道嗎?”
小栓子對他言聽計從。
此後幾日,小栓子驚魂未定,尚書大人給他請了位先生,囑咐:“好好讀書,跟你姐夫一樣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小栓子一愣,這會兒才想起蒲扇沒了,立刻垂頭喪氣,嘟囔:“到嘴的姐夫,飛了。”
先生給小栓子起了學名--陳旭陳東升。
某天,夜晚乘涼,陳旭攤著書本問尚書大人,“這個字念什麼?”
尚書大人細心指導,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陳旭頓時觸類旁通。陡然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從那以後,學他走路的姿勢、溫潤的表情、輕緩的語氣……連垂眼的細微動作都一一效仿。簡而言之,尚書大人在小栓子的心中就跟如來佛祖一樣高不可攀。
陳旭和老頭的吃穿用度一律由尚書府送來,小栓子把這輩子沒吃過沒玩的都經歷了一遍,心裡比開了花還亮堂。
某天,小栓子為灑了包藕粉跟夥計爭得面紅耳赤,朱佑杭從外面進來,低聲呵斥:“陳旭!”
小栓子不服不忿,朱佑杭屏退眾人,命他跪下,嚴肅地訓責:“你是讀書人,要尊重,斯文儒雅的風骨全都表現在纖毫小事上。你這樣不顧體統與人爭持哪有讀書人的大家風範?”
半大的孩子感激不盡,暗想:這才是真正為我好的人。唉……我要是能做他的小舅子就好了。
隔天,小栓子把心中的妄想跟老頭說了,老頭也是一臉心馳神往,“我家怎麼就沒個知書達理貌美如花的女孩?給他當妾都願意。”
沒女孩沒關係,您不是有男孩嘛。
等到尚書大人發現老頭小孩天天翹首期盼他到來時,大人笑了。
找了個微風徐徐的午後,朱佑杭悄無聲息地嘆氣,老頭問怎麼了,尚書大人說:“又有人參劾博譽了。”老頭驚慌,繞著院子直轉悠,一個勁地問:“怎麼辦?”
朱佑杭閉目長嘆,“叔祖,博譽屢遭陷害是因為他沒有朝中權貴做屏障,單槍匹馬周旋於各黨派之間,身家性命實難保全。”
老頭又繞了幾圈,暈頭轉向光知道問:“怎麼辦?”
“一定要結黨,最好的辦法是聯姻,自古如此。”
“誰看得上我們這種從商人家?”
朱佑杭起身往老頭面前一跪,嚇得他手足無措,還沒回過神來,尚書大人開始娓娓傾訴對宋臨的綿綿愛意,“就讓我做博譽的屏障吧,有生之年定然保他平安無事。”
老頭驚得舌頭拖出三寸長,一屁股癱倒在地。
此後兩天,老頭不吃不喝不睡,天人交戰激烈鬥爭,想得最多就是--臨兒可能等不到任滿回鄉就得死在牢里,命都沒了其它一概免談。然後又想:尚書大人出身高貴、氣度雍容、言談風趣……再瞧瞧小兔崽子,哪點配得上他?
兩天之後,老頭居然對月感嘆:“臨兒真是不爭氣,要是個女的不就沒這麼多煩惱了嗎?”
於是--
簽了“婚書”了,找來兵馬大元帥做證人,老頭一縮脖子,心說:我幸虧同意了,要不然這酒糟鼻能帶著千軍萬馬把蘇州老家踏平了。轉念又一想:有這倆人做保山,小兔崽子還不得飛黃騰達一腳踩到皇帝跟前去?
威逼利誘外加真情流露,在宋臨毫不知情的景況下,“啪、啪、啪”三個手印,得,一輩子就這樣葬送了。
宋臨聽尚書大人用極其言簡意賅的言辭坦白之後,舉目回味了半天,愣是沒理出頭緒來,說:“我回去問叔祖。”
朱佑杭拉住,耳語:“明天回去不遲。一起做飯好不好?”
宋臨一陣心樂,“你等一下。”匆匆跑出去,托著一個紙包回來,“我帶了太湖銀魚乾,一會兒燉雞蛋。”
黃昏時分,倆人鑽進廚房就沒出來。
朱佑杭嚼著黃瓜問:“這個黃燦燦的是什麼?”
“蟹粉。正宗陽澄湖大閘蟹。”
朱佑杭挑進嘴裡,品嘗半晌,低下頭接著洗菜,宋臨樂呵呵地撞撞他促狹地問:“好吃嗎?”
“我不知道,你也嘗嘗。”湊過去吻上嘴唇。
傍晚,余炙未消,倆人共進晚餐,宋臨三兩口把銀魚蒸蛋吃光了。尚書大人問:“博譽,你沒給我帶禮物嗎?”
“帶了,銀魚……呃……”
朱佑杭一攤手,“很顯然,這禮物我沒得到,而且還倒貼了一個雞蛋。”
宋臨低頭看看自己,好像沒什麼能當禮物的。
朱佑杭抱住他身子,“我要這個。”
第二天,宋臨回家之前先去給徐津送酒。
徐津見到酒哈哈大笑,先喝了半壇才想起要道謝。
宋臨白了他一眼,“行了行了,說說你怎麼殘害羅贊的。”
徐津立刻來了精神。
於是--
整個一上午宋臨都在聽徐津口若懸河地大吹大擂,把自己彰顯得如同天降神兵一般,而羅贊瞬間成了進退維谷的小蝦米。
由於徐公子從小混跡於市井在酒桌上長大,三教九流閱人無數,所以與其說他是讀書人不如說他是酒鬼老饕風流浪子。但凡這種貨色都是豪慡的性情中人,一再重申面對過失行為要偏袒,面對豐功偉績要大肆宣揚。如此這般,徐公子認為報了羅贊的一箭之仇是此生最輝煌的戰績,所以在敘述時,過程被無限制地誇大,以至於宋臨一度以為羅贊已經含恨九泉了。
因此,為客觀起見,請聽在下慢慢道來:
徐津榮升為羅贊的頂頭上司,第二天就派發了大量抄寫任務,這種差役乾的活兒卻特意叮囑探花郎認真完成,簡直就是對人格的侮辱。但,羅贊忍了。
午後,驕陽炙烤大地,石頭都恨不得煎出油來。
徐津找來倆衙役,抬著個大碳爐,旺盛的火苗爆得木炭噼啪作響。
徐津說:“羅大人南方人,生性畏寒,北方乾冷的天氣讓羅大人甚為煩惱。來,給他架上。”
衙役把碳爐往屋裡一扔,撒腿就跑。羅贊這個罪受的,本來就穿著三層衣服熱汗直淌,現在更不得了,沒過片刻,臉通紅手直抖。
羅贊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搬了把椅子往爐子邊一坐。
同僚們詫異已極,紛紛詢問:“羅大人得了傷寒?”
羅贊勉強笑答:“沒中過暑,想嘗嘗什麼滋味。”
話沒說完,羅贊直挺挺倒了下去,眾人驚慌,請大夫的、潑冷水的、掐人中的、擄虎口的……只要能想到的全給他用上。
徐津抱著胳膊往牆上一靠,慢悠悠地說:“各位大人,小弟不才學過幾天醫術。”
眾人急忙讓道。徐津“刺啦”撕開羅贊的衣領,下死手狠掐他脖子,頓時青一塊紫一塊,斑斑駁駁煞是精彩。嘿!您還別說,真讓他給折騰醒了。徐津皺著眉頭軟聲責備:“羅大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此不自愛豈不是大不孝?”
把羅贊氣得,“茲”又昏過去了。
經頂頭上司徐大人恩准,羅贊提前退衙,喝了解暑藥,正躺在床上,小廝突然來報:“公子,衙門派人把文書抬來了,整整四筐,說是急務,六天定要完成。” 羅贊氣惱攻心,“哇”一聲把喝下去的藥全吐了出來。
第二天傍晚,徐津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晃過來,盯了羅贊半盞茶的工夫,擺出痴迷的表情感嘆:“羅兄越發瀟灑倜儻了。”
羅贊險些翻白眼。
徐津天天都來消遣他一番,如此反反覆覆,小小中暑一直不見好。
六天過了,羅贊的任務一點沒寫,翰林院編撰大發雷霆,羅贊立刻被罰了俸。
拖拖拉拉半個月後,終於康復了,羅贊拎著酒瓶來找徐津。
倆人坐在院子裡對月交談,羅贊斟酒敬徐津,哀嘆一聲說:“徐兄,仔細想想,你我二人遠日無冤近日無讎,只不過興趣不同,如此無味爭鬥豈不是傷了江南士子的顏面?”
徐津凝目細想,覺得很是有理,羅贊除了不好飲食為人迂腐倒也沒什麼大jian大惡之處。
端起酒杯,剛想盡棄前嫌,陡然發現杯中不是一種酒,不動聲色咽下去,一揚杯底,“好酒。”心裡斷定:五種酒,而且全是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