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那和尚回答:“那就到深山中去吧!”
“大師在深山中吃什麼?”
“吃鋤頭!”
鋤頭可種地,可打獵。
和尚大步走遠了。
楊欽義長嘆了一聲。
① 此一句訶佛話引自《五燈會元》卷七。
② 蘭若,一二人之小廟,稱蘭若。
馬車順著山間車道,向少林寺行去。路上只見單個的,或三或兩的和尚,哈哈笑著或長歌當哭,各自出山而去,與官兵對面而過,也視若不見,好象這官兵不是來廢他們的。
楊欽義坐在車中,只覺得心中一陣難過,大有對不起禪宗和尚的感覺。
馬車到了少林寺。楊欽義令官兵原地休息,他下車,一個老僧向他走來。
“大師可是釋法秀寺主?”楊欽義問。
來僧道:“不是。法秀寺主在墓地等候大人前往一談。”
“哎呀,他可別想不開啊!”
老僧笑了:“大人想到哪裡去了?大人奉旨領兵前來,不就是砸幾尊佛像拆幾間殿堂嗎?今日拆了,異日還會撥銀重建,有什麼想不開的?大人請。”
楊欽義打心眼裡服了。武宗病重,不知何日山崩。下一個皇帝誰知對佛門是什麼態度?世事如棋,誰看得透?這個皇帝下旨廢佛,不知哪個皇帝又會撥重金重新興佛!
楊欽義跟著老僧行至塔林。武宗廢佛時的少林寺塔墓群,遠沒有今日之規模。少林寺建於北魏,至武宗滅佛不過三百來年。十來尊塔墓四周,倒是土墳包更多。
釋法秀坐在一個墳頭上,說:“楊大人來了,請於石墓上就坐。”
楊欽義本來就是佛門信徒,更因今日之事詭異無比,心中不安,便去石墓墳頭上坐下,乾笑了兩聲說:“坐在墳頭論興廢,有趣極了。”
釋法秀笑道:“大人有些慧根。山墳作證:興亦好,衰亦好,終歸一個土饅頭。趙歸真,你出來吧。”
墳場中的另一個墳頭上,一下子出現了一個道土——趙歸真現身了。
趙歸真一現身,就對楊欽義說:“楊大人上當了。”他盤膝坐在另一個墳頭上,與釋法秀和楊欽義成三角之勢。
“本官上了什麼當?”
“法秀說‘興亦好,衰亦好,終歸一個土饅頭’,這話不對。他、表面上對大小壽夭顯得毫不在意,可心中計較得緊。楊大人只看這座下的墳,普通僧人一堆黃土,職事僧人一堆石條,高僧卻得一座塔基。這不是榮辱是什麼?”
“這個……”
“更有甚者,佛門至尊釋迦牟尼,死後火化,遺留碎骨八萬四千塊,被供奉在海內外佛教徒的數萬所寺廟中,備受尊崇,超過任何帝王將相。五台山的舍利塔,高達二十三丈,比皇上的望仙台高一倍多。這不是壓上是什麼?”
楊欽義沉默了。
法秀道:“趙歸真你為何做了道士?”
趙歸真道:“老和尚什麼意思?”
“你不該做道士,實在該去當權臣!”
“老狗理虧,便講橫話!”
“老衲理虧什麼?我佛祖首創四諦說,救蒼生滅苦於煩惱人生之中。這尊崇由心而生,非外力壓迫所生。汝能阻止人們尊崇一個佛?”
趙歸真一時無言以對。
法秀立即又說:“大千世界,一切有靈生物無靈生物,皆有其生存之道。帝王將相,引車賣漿,道士和尚,皆為蒼生。趙歸真啟動教門釁,便是存了心要滅我四十萬蒼生。這個孽造得太大了一點吧?”
趙歸真立即說:“廢佛可是皇上的旨意。”
“那是你這小人一力挑唆的!”
“小人?君子小人怎麼分,只怕和尚也還沒有學會吧!”
“以善惡,以功利、義舉,以光明、卑劣,以為我、利他,以靈、性,以種種,你這道士就是小人!”
趙歸真大怒,一聲怒喝,右臂袖袍一拋,一股大力隔著六丈距離,如颶風一般向釋法秀猛擊過去。
釋法秀明白這武功急斗在所不免,所以選在寺外墳場等待楊欽義與趙歸真。他明知不敵,卻也不願示弱。他雙袖同時揮打,發出兩股佛門正宗內力,對擊過去。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釋法秀一個身影倒飛出去,直往亂墳堆中落去。
正在這時,只聽遠處有人大叫:“休得傷我師叔!”
隨著叫聲,只聽得一聲尖銳的破空之聲傳來。那聲音喊出第一個字時,大約還在百丈之外,而六個字一喊完,人已掠到了場中。由於飛掠之速太快,猶如離弦之箭矢,竟激得空氣發出銳響之聲。那空氣的銳響之聲一響而停,釋法秀已經落在一個中年文士的懷中。
趙歸真全身一震:“郭子岳!”
來人正是郭子岳。他將釋法秀輕輕放下,說:“師叔,弟子來遲一步。師叔傷勢不重吧?”
釋法秀是五葉禪師的師弟,所以郭子岳稱他師叔。釋法秀欣喜道:“子岳已修成正果了麼?”他是從他的飛掠之速上判斷出來的,更從他飛掠而來猛地接住自己時消除那對撞力的不二法門的運用—上判斷出來的。
“差不多了。”郭子岳說,“和趙歸真好好打一場大約不會失手了。”
法秀寺主對楊欽義合十道:“楊大人可否隨貧僧去少林寺,讓貧僧聆聽聖上的廢佛旨意?”
楊欽義坐在另一處墳頭上,見他們開始打鬥,正有走意,忙道:“如此正好。”說著,起身隨釋法秀去了少林寺。
墳場中只剩下了郭子岳和趙歸真兩人,四日相視,都感應到了對方心中的感慨——兩個死敵,這二十年來打了多少場?趙歸真的內力武功一直古著上風,可每次都沒能殺了郭子岳,而且,幾乎每一次都被他的視死如歸的豪氣所壓倒。今天兩個死敵又相遇了。趙歸真從郭子岳身上漫散出來的逼人氣感,明白這人又有了什麼奇遇。
“郭大俠可是破解了三寶之秘?”
“是的。”
趙歸真一聲長嘆,充滿了失望。他原以為他在華山的奇遇算是一種天助,是一種絕世奇遇,是天助他滅絕佛門、稱霸中原。
現在看來遠不是那麼回事。那不過是道教同仁借他那好殺的天性和高強的武功來開啟教門釁罷了!劉玄靖既能創靈猿躥和壁虎滑的神功,既然能在華山半腰發現華陽洞,那他為什麼就沒有發現遍布華山各處石壁的斗大之字?莫非他發現了華陽真經卻不願修練,而故意引他趙歸真去修練?如果真是這樣,那又是為了什麼?
趙歸真這些心念,都被郭子岳感知到了。他和五葉失散時大約有四十年功力,醉楚侯在古戎州流杯池以丹藥助他長了四十年功力;右天王以含腐骨毒藥的丹藥助他的內力增至百年;後來他服食了崑崙穆斯神山的血色甘露,功力增至一百七十年;以後是五葉師父把——身內力盡數度給了他,使他的內力幾達三百年。黃河地底游時,他不忍占神蛟的便宜,見龍珠而不強食,卻又下了金剛洞,換了芥子地靈之氣,氣的質量大大提高。功力也陡增至三百五十年;如今服食了紫瑰盆的玉質中所含的紫血瓊漿,使他全身從內到外,凡是當存氣可存氣的地方,無一處不真氣充盈,而且丹田中的真氣更是送之不盡輸之不完。他此時已是上神的修為,內力已經不能以年為單位來計算。那等靠搬運大小周天來增長內力是何等緩慢!他不斷地獲天助人助,此時不過四十歲,卻已身俱五百年以上內力!他的靈性三通已因真力修為的臻達至極而自行完成。所以趙歸真那些念頭,他完全感知到了。
郭子岳笑著說:“趙歸真,有一件事,說來你恐怕不信。”
“什麼事?”
“你以為你在華山得《華陽真經》是獲天助?”
“不是麼?”
“不是。那是劉玄靖故意讓你發現的。”
“他為什麼要那麼做?”趙歸真相信這是真的了,卻又不願承認。
“他要利用你來滅佛。”“劉玄靖不也一樣有志於興道滅佛嗎?”
“他是要興道滅佛。但有兩點他與你不同:一是修練華陽真經需要極為深厚的真力修為,這就需要服食大量的金丹以增長內力。可是大量服食金丹,那丹毒卻是與內力同在並同時增長。
趙歸真,你此時因服食了黃帝九鼎神丹,皮膚上長了許多紅斑,且服藥無效。這就是劉玄靖所不願乾的第一點原因。”
“第二點呢?”
“劉玄靖為人陰險,做事喜歡表面上儘量圓滑。你卻是當今道教中最殘忍最好殺最冷酷最衝動的一個武功高手,而且對佛教視若眼中釘肉中刺。所以他要你去華山發現《華陽真經》,並借鄧元超之手幫助你,讓你練成洞仙,出山開啟教門釁,行滅佛廢佛大事。如此一來,天下人早知你好殺殘忍,卻以為劉玄靖溫和而有見識!”
“大師在深山中吃什麼?”
“吃鋤頭!”
鋤頭可種地,可打獵。
和尚大步走遠了。
楊欽義長嘆了一聲。
① 此一句訶佛話引自《五燈會元》卷七。
② 蘭若,一二人之小廟,稱蘭若。
馬車順著山間車道,向少林寺行去。路上只見單個的,或三或兩的和尚,哈哈笑著或長歌當哭,各自出山而去,與官兵對面而過,也視若不見,好象這官兵不是來廢他們的。
楊欽義坐在車中,只覺得心中一陣難過,大有對不起禪宗和尚的感覺。
馬車到了少林寺。楊欽義令官兵原地休息,他下車,一個老僧向他走來。
“大師可是釋法秀寺主?”楊欽義問。
來僧道:“不是。法秀寺主在墓地等候大人前往一談。”
“哎呀,他可別想不開啊!”
老僧笑了:“大人想到哪裡去了?大人奉旨領兵前來,不就是砸幾尊佛像拆幾間殿堂嗎?今日拆了,異日還會撥銀重建,有什麼想不開的?大人請。”
楊欽義打心眼裡服了。武宗病重,不知何日山崩。下一個皇帝誰知對佛門是什麼態度?世事如棋,誰看得透?這個皇帝下旨廢佛,不知哪個皇帝又會撥重金重新興佛!
楊欽義跟著老僧行至塔林。武宗廢佛時的少林寺塔墓群,遠沒有今日之規模。少林寺建於北魏,至武宗滅佛不過三百來年。十來尊塔墓四周,倒是土墳包更多。
釋法秀坐在一個墳頭上,說:“楊大人來了,請於石墓上就坐。”
楊欽義本來就是佛門信徒,更因今日之事詭異無比,心中不安,便去石墓墳頭上坐下,乾笑了兩聲說:“坐在墳頭論興廢,有趣極了。”
釋法秀笑道:“大人有些慧根。山墳作證:興亦好,衰亦好,終歸一個土饅頭。趙歸真,你出來吧。”
墳場中的另一個墳頭上,一下子出現了一個道土——趙歸真現身了。
趙歸真一現身,就對楊欽義說:“楊大人上當了。”他盤膝坐在另一個墳頭上,與釋法秀和楊欽義成三角之勢。
“本官上了什麼當?”
“法秀說‘興亦好,衰亦好,終歸一個土饅頭’,這話不對。他、表面上對大小壽夭顯得毫不在意,可心中計較得緊。楊大人只看這座下的墳,普通僧人一堆黃土,職事僧人一堆石條,高僧卻得一座塔基。這不是榮辱是什麼?”
“這個……”
“更有甚者,佛門至尊釋迦牟尼,死後火化,遺留碎骨八萬四千塊,被供奉在海內外佛教徒的數萬所寺廟中,備受尊崇,超過任何帝王將相。五台山的舍利塔,高達二十三丈,比皇上的望仙台高一倍多。這不是壓上是什麼?”
楊欽義沉默了。
法秀道:“趙歸真你為何做了道士?”
趙歸真道:“老和尚什麼意思?”
“你不該做道士,實在該去當權臣!”
“老狗理虧,便講橫話!”
“老衲理虧什麼?我佛祖首創四諦說,救蒼生滅苦於煩惱人生之中。這尊崇由心而生,非外力壓迫所生。汝能阻止人們尊崇一個佛?”
趙歸真一時無言以對。
法秀立即又說:“大千世界,一切有靈生物無靈生物,皆有其生存之道。帝王將相,引車賣漿,道士和尚,皆為蒼生。趙歸真啟動教門釁,便是存了心要滅我四十萬蒼生。這個孽造得太大了一點吧?”
趙歸真立即說:“廢佛可是皇上的旨意。”
“那是你這小人一力挑唆的!”
“小人?君子小人怎麼分,只怕和尚也還沒有學會吧!”
“以善惡,以功利、義舉,以光明、卑劣,以為我、利他,以靈、性,以種種,你這道士就是小人!”
趙歸真大怒,一聲怒喝,右臂袖袍一拋,一股大力隔著六丈距離,如颶風一般向釋法秀猛擊過去。
釋法秀明白這武功急斗在所不免,所以選在寺外墳場等待楊欽義與趙歸真。他明知不敵,卻也不願示弱。他雙袖同時揮打,發出兩股佛門正宗內力,對擊過去。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釋法秀一個身影倒飛出去,直往亂墳堆中落去。
正在這時,只聽遠處有人大叫:“休得傷我師叔!”
隨著叫聲,只聽得一聲尖銳的破空之聲傳來。那聲音喊出第一個字時,大約還在百丈之外,而六個字一喊完,人已掠到了場中。由於飛掠之速太快,猶如離弦之箭矢,竟激得空氣發出銳響之聲。那空氣的銳響之聲一響而停,釋法秀已經落在一個中年文士的懷中。
趙歸真全身一震:“郭子岳!”
來人正是郭子岳。他將釋法秀輕輕放下,說:“師叔,弟子來遲一步。師叔傷勢不重吧?”
釋法秀是五葉禪師的師弟,所以郭子岳稱他師叔。釋法秀欣喜道:“子岳已修成正果了麼?”他是從他的飛掠之速上判斷出來的,更從他飛掠而來猛地接住自己時消除那對撞力的不二法門的運用—上判斷出來的。
“差不多了。”郭子岳說,“和趙歸真好好打一場大約不會失手了。”
法秀寺主對楊欽義合十道:“楊大人可否隨貧僧去少林寺,讓貧僧聆聽聖上的廢佛旨意?”
楊欽義坐在另一處墳頭上,見他們開始打鬥,正有走意,忙道:“如此正好。”說著,起身隨釋法秀去了少林寺。
墳場中只剩下了郭子岳和趙歸真兩人,四日相視,都感應到了對方心中的感慨——兩個死敵,這二十年來打了多少場?趙歸真的內力武功一直古著上風,可每次都沒能殺了郭子岳,而且,幾乎每一次都被他的視死如歸的豪氣所壓倒。今天兩個死敵又相遇了。趙歸真從郭子岳身上漫散出來的逼人氣感,明白這人又有了什麼奇遇。
“郭大俠可是破解了三寶之秘?”
“是的。”
趙歸真一聲長嘆,充滿了失望。他原以為他在華山的奇遇算是一種天助,是一種絕世奇遇,是天助他滅絕佛門、稱霸中原。
現在看來遠不是那麼回事。那不過是道教同仁借他那好殺的天性和高強的武功來開啟教門釁罷了!劉玄靖既能創靈猿躥和壁虎滑的神功,既然能在華山半腰發現華陽洞,那他為什麼就沒有發現遍布華山各處石壁的斗大之字?莫非他發現了華陽真經卻不願修練,而故意引他趙歸真去修練?如果真是這樣,那又是為了什麼?
趙歸真這些心念,都被郭子岳感知到了。他和五葉失散時大約有四十年功力,醉楚侯在古戎州流杯池以丹藥助他長了四十年功力;右天王以含腐骨毒藥的丹藥助他的內力增至百年;後來他服食了崑崙穆斯神山的血色甘露,功力增至一百七十年;以後是五葉師父把——身內力盡數度給了他,使他的內力幾達三百年。黃河地底游時,他不忍占神蛟的便宜,見龍珠而不強食,卻又下了金剛洞,換了芥子地靈之氣,氣的質量大大提高。功力也陡增至三百五十年;如今服食了紫瑰盆的玉質中所含的紫血瓊漿,使他全身從內到外,凡是當存氣可存氣的地方,無一處不真氣充盈,而且丹田中的真氣更是送之不盡輸之不完。他此時已是上神的修為,內力已經不能以年為單位來計算。那等靠搬運大小周天來增長內力是何等緩慢!他不斷地獲天助人助,此時不過四十歲,卻已身俱五百年以上內力!他的靈性三通已因真力修為的臻達至極而自行完成。所以趙歸真那些念頭,他完全感知到了。
郭子岳笑著說:“趙歸真,有一件事,說來你恐怕不信。”
“什麼事?”
“你以為你在華山得《華陽真經》是獲天助?”
“不是麼?”
“不是。那是劉玄靖故意讓你發現的。”
“他為什麼要那麼做?”趙歸真相信這是真的了,卻又不願承認。
“他要利用你來滅佛。”“劉玄靖不也一樣有志於興道滅佛嗎?”
“他是要興道滅佛。但有兩點他與你不同:一是修練華陽真經需要極為深厚的真力修為,這就需要服食大量的金丹以增長內力。可是大量服食金丹,那丹毒卻是與內力同在並同時增長。
趙歸真,你此時因服食了黃帝九鼎神丹,皮膚上長了許多紅斑,且服藥無效。這就是劉玄靖所不願乾的第一點原因。”
“第二點呢?”
“劉玄靖為人陰險,做事喜歡表面上儘量圓滑。你卻是當今道教中最殘忍最好殺最冷酷最衝動的一個武功高手,而且對佛教視若眼中釘肉中刺。所以他要你去華山發現《華陽真經》,並借鄧元超之手幫助你,讓你練成洞仙,出山開啟教門釁,行滅佛廢佛大事。如此一來,天下人早知你好殺殘忍,卻以為劉玄靖溫和而有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