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毒殺庶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均烯是餃子的大名,只是家裡人都叫他的小名,猛然聽到有人喊他大名,眾人都沒回過神來,直到一個圓臉小姑娘跑到餃子面前,喊道:「徐均烯。」

  「啊啊,秦璐璐。」餃子笑道。

  「我是秦璐,不是秦璐璐,你可以叫我小璐。」秦璐糾正他道。

  「小璐,你可以叫我餃子。」餃子笑道。

  「餃子?是過年吃的那個餃子嗎?」秦璐偏著腦袋問道。

  「是的。」餃子點頭。

  「好可愛的名字。」秦璐贊道。

  「我娘取的。」餃子一臉炫耀。沈丹遐差點想捂臉,這會子突然發現這小名取得似乎不怎麼好。

  這時秦璐的父母走了過來,跟徐朗和沈丹遐打招呼,「大人,太太。」

  徐朗起身拱手,「秦老爺,秦太太。」

  大人們正說著客套話,餃子拽拽沈丹遐的禁步,「娘,那天就是小璐幫我找得大哥。」

  「哦,那你有沒有謝謝小璐?」沈丹遐彎腰笑問道。

  「有,我剛剛謝過小璐了,可是沒有謝禮,娘,您把您戴的金鐲子送給小璐吧。」餃子不客氣地道。

  沈丹遐還沒說話,秦太太趕緊道:「使不得使不得。」她並不知道秦璐幫了餃子什麼忙,秦璐性子雖活潑,但嘴很嚴。

  「沒什麼使不得的。」沈丹遐笑著取下金鐲,遞給餃子,「這份謝禮,娘先幫你出了,你攢著月例給娘買一個還給娘。」

  「沒問題。」餃子爽快地答應了。

  「徐太太,這不合適。」秦太太還要阻攔。

  「他們小輩的事,我們不用多管,讓他們去吧。」沈丹遐笑道。

  小孩子沒大人那麼重的心思,秦太太不攔著了,秦璐就把金鐲接了過去,戴手上,「餃子,這鐲子有點大。」

  「是有點大,要不你讓人拿去融了,重新打對小的戴。」餃子出主意道。

  「不要,這鐲子的花紋好看,我喜歡,我不要融掉。」秦璐噘嘴道。沈丹遐這鐲子是京里的花樣,陶氏隔兩三個月就會命人送幾套時新的頭面來給沈丹遐。

  餃子想了想,道:「那你先留著,說不定過兩年,你就能戴了。」

  秦璐把金鐲取下來,塞進荷包里,揣進懷裡,「餃子,你去吃餛飩吧,一會冷了不好吃。」

  餃子過去幾口將餛飩吃了,「小璐,我們一起去猜燈謎吧,我大哥可會猜了。」

  「好。」秦璐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兩小的手牽手往前走,兩家人也就一起同行了,看著徐家的五個小子,秦太太羨慕地道:「徐太太真是好福氣。」她成親這麼多年,膝下僅秦璐這一個女兒。

  沈丹遐亦覺得福氣不錯,生受了這句話;至於後面秦太太問她的生子秘訣,她就只能很抱歉地說沒有。這生多胞胎是有遺傳的,可這醫學上的問題,她沒辦法跟秦太太說。好在秦太太也不是那種不知趣的人,岔開了話題。

  說話間到了猜燈謎的地方,胖胖和壯壯幫幾個小的猜燈謎,直到人手一個燈籠,胖胖又瞄上了一盞四季美人燈,讓攤主把謎面拿過來,上面寫著「寧可失印,不可失信。」

  攤主笑道:「小公子,這是猜一個成語。」

  胖胖略一沉吟,就猜了出來,「可是斷章取義?」

  「小公子一猜一個準。」攤主贊道,取下四季美人燈籠,雙手遞給胖胖,「小公子請拿好了。」

  胖胖接過燈籠,轉手就遞給沈丹遐,「母親,兒子給您猜了個燈籠。」

  沈丹遐笑盈盈地接過去,道:「謝謝兒子,還是兒子好。」徐朗在旁邊皺眉,盯了胖胖一眼,這個臭小子,就知道討好他娘。

  又在街上逛了小半個時辰,秦璐犯困,直打呵欠,秦家三口告辭打道回府了,眼見天色已晚,沈丹遐便道:「我們也回家吧。」

  五個小子還有些意猶未盡,但沈丹遐說了回家,縱是不願,也得乖乖聽話。回到家中,徐朗讓婢女把五個小子帶下去了,然後指著那盞四季美人燈籠,「把這個也拿下去。」

  「做甚要拿走?這是兒子送給我的。」沈丹遐瞪他道。

  「這畫工不好,改明兒,我給你畫四季美人圖,做燈籠擺房裡,讓你天天看。」徐朗執意讓婢女把燈籠拿了出去。

  沈丹遐斜睨他,眸光流轉,「你這是吃兒子的醋?」

  「沒有。」徐朗不承認,神情卻有點不自在。

  沈丹遐笑著撲進他懷裡,踮腳去咬他的唇;她都投懷送抱了,徐朗自然順水推舟,把人摟進房裡,壓在床上好好疼愛了一番,他的女人,他自會疼愛,用不著那臭小子。

  元宵節過後,胖胖壯壯並沒有一味的悶在家裡寫文章,他們在徐朗的安排下,參加余城學子們的集會,不過青樓畫舫是不准去的。三個小的呢,在程玿的安排下,全塞進官學去讀書,省得他們在家裡鬧騰沈丹遐。他們沒有兩個哥哥那麼多問題,不用另外給他們找先生。

  余城這裡是風平浪靜,一派家和萬事興的景象,而錦都則相反,驚濤駭浪,水深火熱,首先就是皇上元宵夜宴後,突然病倒,無法處理政事,御醫再三奏請讓他靜養;皇上惜命,讓燕王監國,幾位國公輔佐。

  再次監國的燕王處理政事,自是得心應手,當然龍椅,他還不能坐,只能坐在旁邊另設的位置上,底下大臣在議論附庸國拉哈國被另一個附庸國新羅入侵一事。

  拉哈國派人來向大豐求助,現在有些大臣支持派兵去幫拉哈驅趕新羅的軍隊;有的大臣則反對派兵,說拉哈國這兩年態度傲慢,進貢的東西,一年比一年少,現出了事,就靠宗主國,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唇槍舌劍,爭得不可開交,半個時辰了,也沒個結論,聽得燕王面沉如水,等他們吵得差不多了,才緩緩道:「不管拉哈以往如何,現拉哈王派人求助,若拒之門外,必然會令其他附庸國寒心,新羅和拉哈同為附庸國,擅自入侵拉哈,視宗主國為無物,若是放縱不管,必讓會讓其他附庸國生出野心來;俞大人,還請你即刻派使者前往拉哈,調停拉哈與新羅兩國紛爭,若實屬新羅不對,大豐絕不會坐視不管,叫他們好自為之!」

  俞祉這個禮部尚書,出例領命。這事到此,已有了定論,可還有一些大臣反對,認為沒必要;燕王不予理會,問起春耕的事;這時魏國公直言道:「王爺主持早朝,應當聽取朝臣們的意見。」

  六大國公中,英國公是牆頭草,裴國公是燕王的人,景國公是皇帝的人,梁國公和曹國公還在觀望,魏國公則是趙後扶持出來的。燕王看著他,淡淡地道:「本王聽諸位已爭論了半個時辰了,還不夠嗎?照國公的意思,是不是還要再爭論半個時辰才夠?難道國公不知道事關兩個附庸國的爭端,容不得拖延時間嗎?若事態變得更嚴重,國公是不是一力承擔罪責?」

  燕王並不介意奪掉魏國公的爵位。

  魏國公噤聲,其他朝臣不敢再多言。

  裴國公等站在燕王這邊的人,露出了會心的笑容。燕王鎮得住場面,他們自然是與有榮焉。

  早朝結束後,燕王沒有出宮回王府,而是去勤政殿的側殿批閱奏疏,重要的事,他還是要請示一下皇上,才能做最終的批覆;忙了一個多時辰,燕王把那一小堆奏疏看完了,正要回去,一個內侍匆匆跑進來道:「殿下,徐側妃請您趕緊回府,三公子出事了。」

  一聽兒子出事了,燕王拔腳就往外跑,急三忙四的趕回了府中,就看到徐蛜院裡人馬紛紛,隱隱還有哭聲,心一沉,該不會他的三兒子也夭折了吧?這三年來,府中再無人給他添上一兒半女,對膝下的三子三女,他隨著年齡的增長,亦開始看重。

  高磊還沒有死,躺在榻上,氣息微弱,挺著五個月肚子的徐蛜守在一旁,哭得肝腸寸斷。

  「怎麼回事?」燕王進去,沉聲問道。

  徐蛜悲傷的無法回答問題,她身邊的婢女將事情如實稟報,「上午三公子讀書讀餓了,就讓下人去廚房裡要了些吃食,三公子吃了之後就中毒了,府上的大夫給三公子催了吐,又灌了解毒的湯藥。」

  「三公子的吃食為什麼沒有試毒?」燕王憤怒地問道。

  「有試,可是雞蛋羹和山藥糕,都沒有毒。剛婢女吃了雞蛋羹,鳴香吃了山藥糕,都沒事。」婢女答道。

  燕王皺緊雙眉,沉吟片刻,問道:「三公子是不是兩樣都吃了?」

  「是。」婢女答道。

  吃一樣沒事,吃兩樣卻會中毒,別說是年幼的高磊,就是他也有可能會中招。燕王遍體生寒,這手段防不勝防。安撫了徐蛜幾句後,把她哄回房歇息,讓乳母和婢女好好照顧還是昏迷不醒的高磊,燕王回到書房,把王府的管家給叫來了,「查,給本王查清,究竟是什麼人膽敢毒謀孤的兒子。」

  管家領命而去。

  就在燕王怒查此事時,啟元宮裡趙後得知高磊沒死,被救了回來時,惡狠狠地道:「賤種就是命硬,吃了毒藥都死不了。」

  高磊昏睡了一天一夜後,就甦醒過來,太醫院的擅長兒科的太醫診斷後,確定高磊並無大礙,畢竟這種二合一的毒藥,無法立刻致命;高磊因救治及時,多調養些時日,就能復原。

  經過數日的追查,查出此事是王妃楊靈芝授意的,氣得燕王五臟六腑像被油炸似的疼,他現在還要用楊家人,為了大公子,他也不能動楊靈芝,可這心裡就不是個滋味,他自問沒有寵妾滅妻,每月去楊靈芝的房裡歇得最多,對三兄弟亦是一視同仁,這楊靈芝怎麼就容不下老三和老四?

  燕王想不通,這問題,他也不願告訴幕僚,如是就去了一趟沈家,找陶氏,向她抱怨,「母親,您說她怎麼就這麼惡毒?那是一個孩子,不過五六歲大的孩子,什麼事都不懂,她怎麼就能下那樣的毒手?她也是做母親的人,她怎麼能對一個小孩子下手?那孩子也叫她母妃的,她實在是太狠心了。」

  陶氏皺眉道:「她的做法是令人詬病,但是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惡毒的,她這麼做,是為了替她母子爭個前途。」

  「瑛兒是嫡長子,無人越過他;她根本就沒必要做任何事,她就是心腸惡毒。」燕王對楊靈芝的印象差到了極點。

  「你若是止步於親王,自然無人能越過他,可你若是登上那個位置,嫡庶還重要嗎?王妃是在防範於未然。」陶氏提醒他道。

  燕王沉默了一會,道:「她不配母儀天下。」這句話,已看出燕王不打算立楊靈芝這個嫡妻為皇后了。

  「那是以後的事,現在你打算怎麼做?磊兒留在府中很危險。」陶氏問道。

  「母親,我想把磊兒送到余城去,讓九妹妹幫我照看。」燕王來這趟的目的就是這個,他覺得楊靈芝的手,或者說裴國公府的勢力還達到不了余城,「徐側妃身懷有孕,自顧不暇,照顧不好兩個孩子。」

  陶氏想了想,問道:「三公子的身子經得長途跋涉嗎?」

  「路上慢些,讓大夫跟著,應該不妨事。」燕王已琢磨許久了,他準備將四子送去曹家。

  「你相信九兒和朗哥兒,願意把兒子託付給他們,是他們的榮幸,只是朗哥兒公事繁忙,九兒身邊有五個兒子,我怕她會照顧不周。」陶氏蹙眉道。

  「母親,您不要有什麼負擔,不過是侄兒去姑姑家小住些時日,何況九妹妹不僅是磊兒的姑母,還是磊兒的舅母,我相信九妹妹一定會照顧好磊兒的,就算偶有疏忽,那也無關緊要。」燕王笑道。

  「這事,你跟徐側妃說了嗎?」陶氏問道。

  「還沒有,一會回去跟她說。」燕王笑道。

  「她若是捨不得,你可不許生氣,沒有那個當娘,捨得把孩子送走的。」陶氏囑咐道。

  「我不會生氣,我會好好跟她說的。」燕王正顏道。

  母子倆又聊了一會,燕王離開回燕王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