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這就是對這個嫂子頗為滿意了。雖說蔣蓮華很快也要出嫁,但姑嫂相得總是好事。桃華也覺得高興,隨口笑道:“一會兒新人進了門,我也要去新房瞧瞧呢。”新媳婦進門,男家一般會安排幾個女眷在新房裡相陪,也給新人講講家裡的事兒,免得進了門兩眼一抹黑,弄錯了事兒倒叫人笑話。
蔣蓮華笑道:“不必你說,今兒我可指望著你幫忙呢。”
桃華四處瞧了瞧:“怎麼,大伯母那邊——”蔣鑄家辦喜事,小于氏是最該來幫忙的。
“大伯母還得過一會才能來。”蔣蓮華攤了攤手,“五妹妹怕是也要開了席才能過來。”這母女兩個都幫不上忙了。也幸好蔣楠華的喜宴沒有大辦,否則景氏可不要累死。
“五妹妹如今怎樣了?”桃華自打上次給蔣丹華開了方子之後,小于氏那裡再沒有來找過她,她也就沒有追問歐家的事情發展成什麼樣子了。
景氏在這些事上素來消息靈通,蔣蓮華縱然無心打聽,也知道得比桃華多些:“五妹妹身子恢復得倒是不錯,只是出了小月子之後,歐太太就去尋了大伯母,說她實在管教不了五妹妹,不如和離了的好。”
“和離?”桃華怔了一下。既要和離,歐太太又為何處置了聽泉?
蔣蓮華微微一笑:“自然不是真要和離……”只是嚇唬一下小于氏和蔣丹華而已。
不過這一招還真的頂用。畢竟蔣丹華是自己作怪,才把孩子弄掉了,歐家數代單傳,丟一個孩子簡直跟剜了半條命也似,這一點上,就是小于氏也硬不起嘴來。故而歐太太這一說要和離,小于氏還真的有些慌了——雖說和離不是休妻,可這事兒傳出去,蔣丹華可是個什麼名聲呢?這般的性情,連肚裡的孩兒都能折騰掉了,哪家敢娶?
蔣丹華初時還嘴硬,小月子裡就跟歐航鬧過兩次。那會兒小夫妻二人不好同房,歐航住在書房倒也不顯什麼,直到出了小月子,歐航仍舊不搬回房來住,蔣丹華這才有點心虛起來。還沒等她服軟,歐家已經以讓她回娘家養身子為由,將她送回蔣家去了。
這下子母女二人真的慌了神。歐航是少年進士,如今在翰林院裡差事也當得不錯。因他是那一科里最年輕的進士,又高居傳臚,皇帝心裡也記得他,時常還能御前奏對,其回答也甚合皇帝心意,可算是大有前途。蔣丹華若是離了歐家,再想找這麼一門親事可就難了。
且這和離之事,前頭可有個陳燕擺在那裡呢。當初也是嫁了翰林家裡,後來和離回家,如今回無錫去給曹氏守孝了,聽說將來的親事也就是在平常人家裡打轉了。有蔣鈞在,蔣丹華自不致到陳燕這等程度,但和離過的婦人,再嫁也難覓更好的親事,這卻是事實。
如此一來,蔣丹華在家裡住了三日之後,不等歐家來人接,便悄沒聲地自己回去了。
“聽說自打五妹妹回去,就老實的學起規矩來……”蔣蓮華對蔣丹華也沒什麼好說的,從前歐太太教她規矩,她不肯好生學,直到如今把孩子都折騰掉了,才肯放下身段學規矩。可此時非彼時,有這會兒伏低做小的,何如當初好生學著,婆媳相得呢?聽說如今歐太太的規矩,可是比她剛進門的時候又嚴了。
兩人正說著話,那邊丫鬟端上了茶來。如今花茶也漸漸在京城裡流行起來,今日喜宴用的就是珠蘭花茶。誰知這茶才端上來,桃華只覺得這香氣濃得發惡,胸口頓時便有些堵住般的感覺。
“怎麼了?”蔣蓮華細心地發現了桃華臉色有些變化,連忙擺手叫丫鬟將茶撤下去,“是不喜歡這茶?換龍井如何?”原是知道桃華在無錫那邊也做花茶的生意,尤其李氏的陪嫁莊子上,種的都是珠蘭和玳玳花,今日才特地用了這珠蘭花茶,沒想到桃華看樣子似乎並不喜歡。
“不,不是茶的事兒……”茶一端走,那股子香氣淡了,桃華便覺得胸口疏散了些,連忙回想了一下,赫然發現小日子竟是三日前就該來了。
“那這是……”如今桃華可不是當初在家裡做姑娘時的身價了,蔣蓮華縱然再疏淡不計世俗,也不敢疏慢了桃華。
桃華擺擺手,將右手按在左手脈門上,細細診了起來。蔣蓮華雖未成親,年紀已經不小,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看她這樣子不禁喜道:“可是又有喜了?”說起來旭哥兒已經一歲多,也是時候再生一胎了。
“脈象還淺,我也拿不大准……”可是這反應應該是沒錯了。
蔣蓮華笑了起來:“這可要恭喜了。”桃華說拿不大准,大概也就是八九不離十了,“不如等祖父過來,再給你診一診脈?”不過是以防萬一罷了。
桃華苦笑。這個時候懷孕,對她可真不是一件好事。
蔣老太爺是跟蔣錫一起來的,一到就聽說桃華可能有孕,立刻就坐下來診脈。左右雙手都診過,又問了她的小日子,這才道:“八成是有了 。”
蔣錫頓時喜上眉梢。女兒嫁到郡王府一年多才有孕,雖說他也覺得年紀太小,倒是晚些有孕的好,可畢竟沈數年紀不小,也該開枝散葉了。為這,蔣錫也沒少聽些閒話,幸而桃華一舉得男,算是堵上了所有人的嘴。可是只有旭哥兒一個,到底還是單薄了些,如今旭哥兒都一歲多了,這時候再有孕,正是時候。
“都有喜了,怎麼倒皺著個眉頭……”蔣錫自己是喜得在地上打轉了,“旭哥兒也大了,正該給他添個弟妹才是。”
這會兒蔣蓮華已將桃華安排到自己屋子裡,連伺候的丫鬟都打發了出去,沒有外人,桃華也就不必遮掩:“可如此一來,我就不能跟王爺去西北了。”剛剛懷孕的時候,任是她身體再好,也不敢往西北跑了,畢竟這個時代出門遠行可比不得她前世,那馬車顛簸起來連隔夜飯都能顛出來,更不用說孩子了。
“這,這倒也是……”蔣錫一團高興,根本沒想到此處,聽了女兒這麼一說,不由得也發起愁來,“征明自己去西北,也沒個人照顧……”按說若別家有這樣的事,做妻子的多半會安排個人去照顧,不過換到自己女兒身上——還是算了吧,橫豎女婿是去打仗的,軍中本來不許有婦人,自然也就不必安排什麼丫鬟侍妾了。
如此想來似乎有點對不起女婿,然而……人的心總是偏的不是嗎?
“照顧倒是小事……”從前沈數在軍中,還不是一樣過了。只是這場仗不好打,桃華很想能陪著他一起去。
沈數今日也是忙著準備出發前往西北,直到要開宴之時才過來,剛進門就聽到桃華有孕的消息,也是一臉笑容,顧不得在前頭坐席,直奔後頭就來了。蔣錫被女兒那麼一說,還有幾分擔憂,待到看見沈數也是眉開眼笑,這才放心,只說了幾句就避了出去,將屋子讓給了女兒和女婿。
“早知道有喜,這幾日原不該讓你忙碌的。”沈數眼見屋裡沒人,忍不住伸手就摟了桃華,“可覺得有什麼不自在的?”
桃華輕輕打了一下他的手:“這是在二姐姐的屋子裡呢,別動手動腳的。”不是在郡王府呢。
不過話雖這麼說,這一下打得也根本不重,跟拍也差不多,沈數根本沒有覺得,逕自道:“今日這席面略坐坐就回去吧,雖說是舅兄大喜,到底你身子要緊,想來二伯母也不會計較。”景氏最是個精明人,遇到這種事只會滿面笑容,絕不會因為他們夫妻早退有什麼意見。
桃華卻有些鬱郁:“這樣,我怕是不能跟你去西北了。”
“自然不能去!”沈數一錘定音,“你懷著身孕,如何能趕路,又如何能去救護隊裡勞碌?正好,我原也不放心旭哥兒獨自留在京城,你陪著他,我便放心了。”
桃華低了頭不說話。沈數摟了她的腰,小聲道:“不必擔心,跟北蠻的仗我也打過許多回了,你只在家等我凱旋便是。”
“刀槍無眼……”桃華說了一句,又覺得不大吉利,“我就在家裡等著,還有旭哥兒,都等著你得勝歸來。”可是今年這仗實在不好打。
沈數自然也知道,壓低了聲音道:“京里有皇上,你不必太擔心。何況今年雖艱難,卻也有個好處,軍餉糧米都不會缺少……”往年西北軍的後備總是跟不上,兵部和戶部不是剋扣這個,就是拖延那個,今年於黨的人也在軍前呢,想要把軍士們攬到自己麾下,不發軍餉怎麼成?據定北侯傳過來的消息,今年上半年的軍餉不但及時發了,還有些人自己掏腰包給下級軍官們加餉呢,簡直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好事啊。
“皇上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桃華實在是摸不准皇帝的脈了。宮裡刺客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雖然刺客根本沒見影兒,但宮裡的宮人和內侍卻是被處理了一批,而太后到現在還被“嚇得”起不來床,皇后領著嬪妃們輪流侍疾呢。
出了這樣大事,當晚當值的金吾衛指揮使方謙當然是難辭其咎,立刻就被撤了職,將原副指揮使提了上來暫時頂他的缺。而袁淑妃和趙充儀侍疾的時間比其他嬪妃都多,大多還是安排在夜裡,如今也是頗吃苦頭。就連陸盈,雖然有暉哥兒需要照顧,也一樣要來侍疾。
嬪妃們的事兒倒是小事,問題是方謙被撤職,內宮對皇帝而言就等於少了一層保障,皇帝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呢?
沈數側耳聽聽外頭。蔣蓮華做事也素來周到,雖把桃華安排在自己屋裡,這院裡的丫鬟卻都被打發了出去,如今只有薄荷和玉竹在外屋守著。沈數把聲音壓得更低:“皇上說,憑著京城裡的人手,他們亂不起來。”否則,於黨又何必千方百計借了皇帝的手去西北爭奪兵權?
“可是遠水不救近火……”桃華想不出來於黨要怎麼用西北軍來對京城的皇帝做什麼。
沈數沉吟了一下:“此事,現在也說不好,總歸京城裡他們是難以動手的,所以皇上讓我前去西北,也是見機行事的意思。”自然,皇帝這麼做也是冒險的,說起來讓沈數也有幾分驚訝——皇帝隱忍了十餘年,看著似乎是穩如泰山,一件事若無十足把握都不肯去做,一旦冒起險來,其膽大程度也讓人有些驚心。
不過這些話,沈數覺得還是不要對桃華說了。妻子剛剛有孕,正該安心養胎的時候,自己偏要出征,這已經夠讓她費心了。再說些別的事情,只是更讓她憂慮而已。
蔣蓮華笑道:“不必你說,今兒我可指望著你幫忙呢。”
桃華四處瞧了瞧:“怎麼,大伯母那邊——”蔣鑄家辦喜事,小于氏是最該來幫忙的。
“大伯母還得過一會才能來。”蔣蓮華攤了攤手,“五妹妹怕是也要開了席才能過來。”這母女兩個都幫不上忙了。也幸好蔣楠華的喜宴沒有大辦,否則景氏可不要累死。
“五妹妹如今怎樣了?”桃華自打上次給蔣丹華開了方子之後,小于氏那裡再沒有來找過她,她也就沒有追問歐家的事情發展成什麼樣子了。
景氏在這些事上素來消息靈通,蔣蓮華縱然無心打聽,也知道得比桃華多些:“五妹妹身子恢復得倒是不錯,只是出了小月子之後,歐太太就去尋了大伯母,說她實在管教不了五妹妹,不如和離了的好。”
“和離?”桃華怔了一下。既要和離,歐太太又為何處置了聽泉?
蔣蓮華微微一笑:“自然不是真要和離……”只是嚇唬一下小于氏和蔣丹華而已。
不過這一招還真的頂用。畢竟蔣丹華是自己作怪,才把孩子弄掉了,歐家數代單傳,丟一個孩子簡直跟剜了半條命也似,這一點上,就是小于氏也硬不起嘴來。故而歐太太這一說要和離,小于氏還真的有些慌了——雖說和離不是休妻,可這事兒傳出去,蔣丹華可是個什麼名聲呢?這般的性情,連肚裡的孩兒都能折騰掉了,哪家敢娶?
蔣丹華初時還嘴硬,小月子裡就跟歐航鬧過兩次。那會兒小夫妻二人不好同房,歐航住在書房倒也不顯什麼,直到出了小月子,歐航仍舊不搬回房來住,蔣丹華這才有點心虛起來。還沒等她服軟,歐家已經以讓她回娘家養身子為由,將她送回蔣家去了。
這下子母女二人真的慌了神。歐航是少年進士,如今在翰林院裡差事也當得不錯。因他是那一科里最年輕的進士,又高居傳臚,皇帝心裡也記得他,時常還能御前奏對,其回答也甚合皇帝心意,可算是大有前途。蔣丹華若是離了歐家,再想找這麼一門親事可就難了。
且這和離之事,前頭可有個陳燕擺在那裡呢。當初也是嫁了翰林家裡,後來和離回家,如今回無錫去給曹氏守孝了,聽說將來的親事也就是在平常人家裡打轉了。有蔣鈞在,蔣丹華自不致到陳燕這等程度,但和離過的婦人,再嫁也難覓更好的親事,這卻是事實。
如此一來,蔣丹華在家裡住了三日之後,不等歐家來人接,便悄沒聲地自己回去了。
“聽說自打五妹妹回去,就老實的學起規矩來……”蔣蓮華對蔣丹華也沒什麼好說的,從前歐太太教她規矩,她不肯好生學,直到如今把孩子都折騰掉了,才肯放下身段學規矩。可此時非彼時,有這會兒伏低做小的,何如當初好生學著,婆媳相得呢?聽說如今歐太太的規矩,可是比她剛進門的時候又嚴了。
兩人正說著話,那邊丫鬟端上了茶來。如今花茶也漸漸在京城裡流行起來,今日喜宴用的就是珠蘭花茶。誰知這茶才端上來,桃華只覺得這香氣濃得發惡,胸口頓時便有些堵住般的感覺。
“怎麼了?”蔣蓮華細心地發現了桃華臉色有些變化,連忙擺手叫丫鬟將茶撤下去,“是不喜歡這茶?換龍井如何?”原是知道桃華在無錫那邊也做花茶的生意,尤其李氏的陪嫁莊子上,種的都是珠蘭和玳玳花,今日才特地用了這珠蘭花茶,沒想到桃華看樣子似乎並不喜歡。
“不,不是茶的事兒……”茶一端走,那股子香氣淡了,桃華便覺得胸口疏散了些,連忙回想了一下,赫然發現小日子竟是三日前就該來了。
“那這是……”如今桃華可不是當初在家裡做姑娘時的身價了,蔣蓮華縱然再疏淡不計世俗,也不敢疏慢了桃華。
桃華擺擺手,將右手按在左手脈門上,細細診了起來。蔣蓮華雖未成親,年紀已經不小,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看她這樣子不禁喜道:“可是又有喜了?”說起來旭哥兒已經一歲多,也是時候再生一胎了。
“脈象還淺,我也拿不大准……”可是這反應應該是沒錯了。
蔣蓮華笑了起來:“這可要恭喜了。”桃華說拿不大准,大概也就是八九不離十了,“不如等祖父過來,再給你診一診脈?”不過是以防萬一罷了。
桃華苦笑。這個時候懷孕,對她可真不是一件好事。
蔣老太爺是跟蔣錫一起來的,一到就聽說桃華可能有孕,立刻就坐下來診脈。左右雙手都診過,又問了她的小日子,這才道:“八成是有了 。”
蔣錫頓時喜上眉梢。女兒嫁到郡王府一年多才有孕,雖說他也覺得年紀太小,倒是晚些有孕的好,可畢竟沈數年紀不小,也該開枝散葉了。為這,蔣錫也沒少聽些閒話,幸而桃華一舉得男,算是堵上了所有人的嘴。可是只有旭哥兒一個,到底還是單薄了些,如今旭哥兒都一歲多了,這時候再有孕,正是時候。
“都有喜了,怎麼倒皺著個眉頭……”蔣錫自己是喜得在地上打轉了,“旭哥兒也大了,正該給他添個弟妹才是。”
這會兒蔣蓮華已將桃華安排到自己屋子裡,連伺候的丫鬟都打發了出去,沒有外人,桃華也就不必遮掩:“可如此一來,我就不能跟王爺去西北了。”剛剛懷孕的時候,任是她身體再好,也不敢往西北跑了,畢竟這個時代出門遠行可比不得她前世,那馬車顛簸起來連隔夜飯都能顛出來,更不用說孩子了。
“這,這倒也是……”蔣錫一團高興,根本沒想到此處,聽了女兒這麼一說,不由得也發起愁來,“征明自己去西北,也沒個人照顧……”按說若別家有這樣的事,做妻子的多半會安排個人去照顧,不過換到自己女兒身上——還是算了吧,橫豎女婿是去打仗的,軍中本來不許有婦人,自然也就不必安排什麼丫鬟侍妾了。
如此想來似乎有點對不起女婿,然而……人的心總是偏的不是嗎?
“照顧倒是小事……”從前沈數在軍中,還不是一樣過了。只是這場仗不好打,桃華很想能陪著他一起去。
沈數今日也是忙著準備出發前往西北,直到要開宴之時才過來,剛進門就聽到桃華有孕的消息,也是一臉笑容,顧不得在前頭坐席,直奔後頭就來了。蔣錫被女兒那麼一說,還有幾分擔憂,待到看見沈數也是眉開眼笑,這才放心,只說了幾句就避了出去,將屋子讓給了女兒和女婿。
“早知道有喜,這幾日原不該讓你忙碌的。”沈數眼見屋裡沒人,忍不住伸手就摟了桃華,“可覺得有什麼不自在的?”
桃華輕輕打了一下他的手:“這是在二姐姐的屋子裡呢,別動手動腳的。”不是在郡王府呢。
不過話雖這麼說,這一下打得也根本不重,跟拍也差不多,沈數根本沒有覺得,逕自道:“今日這席面略坐坐就回去吧,雖說是舅兄大喜,到底你身子要緊,想來二伯母也不會計較。”景氏最是個精明人,遇到這種事只會滿面笑容,絕不會因為他們夫妻早退有什麼意見。
桃華卻有些鬱郁:“這樣,我怕是不能跟你去西北了。”
“自然不能去!”沈數一錘定音,“你懷著身孕,如何能趕路,又如何能去救護隊裡勞碌?正好,我原也不放心旭哥兒獨自留在京城,你陪著他,我便放心了。”
桃華低了頭不說話。沈數摟了她的腰,小聲道:“不必擔心,跟北蠻的仗我也打過許多回了,你只在家等我凱旋便是。”
“刀槍無眼……”桃華說了一句,又覺得不大吉利,“我就在家裡等著,還有旭哥兒,都等著你得勝歸來。”可是今年這仗實在不好打。
沈數自然也知道,壓低了聲音道:“京里有皇上,你不必太擔心。何況今年雖艱難,卻也有個好處,軍餉糧米都不會缺少……”往年西北軍的後備總是跟不上,兵部和戶部不是剋扣這個,就是拖延那個,今年於黨的人也在軍前呢,想要把軍士們攬到自己麾下,不發軍餉怎麼成?據定北侯傳過來的消息,今年上半年的軍餉不但及時發了,還有些人自己掏腰包給下級軍官們加餉呢,簡直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好事啊。
“皇上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桃華實在是摸不准皇帝的脈了。宮裡刺客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雖然刺客根本沒見影兒,但宮裡的宮人和內侍卻是被處理了一批,而太后到現在還被“嚇得”起不來床,皇后領著嬪妃們輪流侍疾呢。
出了這樣大事,當晚當值的金吾衛指揮使方謙當然是難辭其咎,立刻就被撤了職,將原副指揮使提了上來暫時頂他的缺。而袁淑妃和趙充儀侍疾的時間比其他嬪妃都多,大多還是安排在夜裡,如今也是頗吃苦頭。就連陸盈,雖然有暉哥兒需要照顧,也一樣要來侍疾。
嬪妃們的事兒倒是小事,問題是方謙被撤職,內宮對皇帝而言就等於少了一層保障,皇帝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呢?
沈數側耳聽聽外頭。蔣蓮華做事也素來周到,雖把桃華安排在自己屋裡,這院裡的丫鬟卻都被打發了出去,如今只有薄荷和玉竹在外屋守著。沈數把聲音壓得更低:“皇上說,憑著京城裡的人手,他們亂不起來。”否則,於黨又何必千方百計借了皇帝的手去西北爭奪兵權?
“可是遠水不救近火……”桃華想不出來於黨要怎麼用西北軍來對京城的皇帝做什麼。
沈數沉吟了一下:“此事,現在也說不好,總歸京城裡他們是難以動手的,所以皇上讓我前去西北,也是見機行事的意思。”自然,皇帝這麼做也是冒險的,說起來讓沈數也有幾分驚訝——皇帝隱忍了十餘年,看著似乎是穩如泰山,一件事若無十足把握都不肯去做,一旦冒起險來,其膽大程度也讓人有些驚心。
不過這些話,沈數覺得還是不要對桃華說了。妻子剛剛有孕,正該安心養胎的時候,自己偏要出征,這已經夠讓她費心了。再說些別的事情,只是更讓她憂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