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其二,是家長不在的時候, 他的哥哥成了宮裡、甚至是朝野最中心的人物,誰都得聽他的。
太可怕了。
江陵王殿下素來乖巧, 又活潑可喜, 其童言童語, 經常逗得皇帝並謝首輔笑逐顏開, 是宮中第一有臉面的人,從不會有人為難與他,除了那個從小就板著臉的太子殿下。
朱堇榆誰都不怕,皇帝不說了,就是在一臉威嚴的謝靖面前, 也是有說有笑。也只有他敢在首輔和皇帝議事的時候,闖進書房找人陪他玩。那時候他還小,謝靖也是無奈,只得把他抱到膝上,一邊拍著哄著,一邊與皇帝,操心軍國大事。
末了還把他背回去,朱堇桐見了這幅父慈子孝,牙根都在發酸。「桐兒在這裡呀,」皇帝從身後摸摸他的腦袋,再過兩年,想摸朱堇桐腦袋,恐怕還得踮腳,只能趁機趕緊。
手掌感受孩子柔軟的發頂,心裡卻在暗嘆他長得太快了。
選朱堇桐做太子,實在是抽中了一支好簽,要放在現代,朱凌鍶就是那種被別的家長問,「你家孩子怎麼考上清華,」然後他謙虛地擺擺手,「哎,他從小就沒讓我*操心」的那種狀況。
朱堇桐從小自律,當了太子之後,更加勤奮好學。皇帝要決斷天下的事,便不可在一事上完全外行,說不上樣樣精通,至少也要懂一點。可這滿天下的學問,什麼都懂一點,談何容易,於是朱堇桐更是開足了馬力,苦學起來。
不過他想學什麼,條件都是最好的,全國的大儒,行業的精英,都隨便他挑選。太子*宮殿裡的燭火,日夜為他亮著,什麼時候想補補腦子,美味佳肴都奉上,按理說,這樣的學習環境,他應該沒什麼怨言,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他學習路上最大的障礙,是他的父皇。
朱堇桐這樣不分白天黑夜認真學習,謝靖覺得沒什麼,他小時候家裡窮,松煙燻著眼睛,淚淌下來,也不能說就不看了。再者學霸之間,雖然性格不對付,但對知識都有一種如饑似渴的嚮往,所以朱堇桐的做法,在謝靖看來,十分正常。
朱凌鍶卻有些憂心忡忡。
成天看書,會不會近視眼?每天趴在桌上,搞不好會駝背?不曬太陽缺少維生素D,會不會缺鈣,以後骨質疏鬆?好在朱堇桐學了武藝騎射,不然皇帝非要給他加幾門體育課,還是必修。
更重要的是,他的兒子,都青春期了耶,太子*宮中,除了一兩個年紀挺大的宮女,還是原先涇陽王妃給的人,剩下的全是小內侍,這樣缺乏異性的環境,真的有助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人生觀愛情觀嗎……
皇帝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雖然現在還小,但是先有些交集,以後太子有心上人了,也不至於盲婚啞嫁。
抓他來當皇帝,未來就是個大坑,別的事情上,可不能再委屈了他。
謝靖聽了,頗有些不以為然。皇帝又對朱堇桐一提,太子殿下小臉,忽的漲紅了,「撲通」一聲跪下,「兒臣一心向學,無意此道。」
朱凌鍶趕緊把兒子拉起來,說那咱們不提了,心裡卻著實納悶,get不到朱堇桐的腦迴路。
謝靖說,「殿下恐怕是因為,皇上要往他宮裡放幾個伺候的人。」
「啊啊啊,」哪兒能呢,朱凌鍶鬧了個大紅臉,謝靖想了想,「不如請涇陽王妃想想辦法。」
宮中沒有合適的女眷,來為朱堇桐操持,就算讓人家誥命夫人帶著親閨女來玩也不合適。涇陽王妃如今正在京城住下,她是朱堇桐親媽,把這事交給她,一定很上心。
朱凌鍶聽了也覺得,這主意不錯。
如今他們要往南方一游,朱堇桐太子監國,正好讓涇陽王妃「借」宮裡的地方,招待各位夫人小姐。打著如意算盤的國家中樞二人組,興致勃勃地籌謀起出行計劃。
「太傅,我能不能跟你們去?」朱堇榆扁著嘴,問道。
謝靖有些為難,不帶朱堇榆去是朱凌鍶決定的,其實謝靖覺得,太子監國,江陵王左右無事,跟著一路走走,有什麼不好呢。
朱凌鍶想的卻是,兩個孩子,一個在家裡,連暑假都不能放,另一個帶出去玩,叫人心裡多不平衡。「乖小魚,回來給你帶好吃的。」
江陵王殿下氣成一隻河豚,不理會皇帝的小恩小惠,內心OS,
「我缺那點兒吃的嘛……」
皇帝這次去南方,是為了十月十七,泉州港大船出海。
自從隆嘉十五年,起了這個意頭,到如今已經過了九年,這些年來,朱辛月多方籌措,曹豐一力支撐,經過上千人的通力合作,終於造出了能浮在水面上的大鐵船。
雖大鐵船上配備了燃料發動機,但是依之前鄭和的慣例,仍選擇冬季出海,借一場東北季風,講究一個「順風順水」。
這次出海的船隊,由五艘船組成,除了泉州林氏冠名的永盛號、永寧號之外,還有揚州盛氏冠名的興平號,四川何氏廣濟號,以及山西孫氏福全號。
這些船裡面,永盛號是第一艘,也是最小的,其他三艘一般大小,永寧號最大,也是最後建成。
船隊的首航依舊是現在的東南亞一代,也是為了方便補給,也為今後長途遠航積累經驗,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還沒有經受過考驗的新船,究竟行不行。
曹豐此道便要隨船隊出海,公主雖然心中難捨,也得讓他去。作為工程的總指揮和技術總監,曹豐需要隨時處理船隊航行時遇到的大小問題。
太可怕了。
江陵王殿下素來乖巧, 又活潑可喜, 其童言童語, 經常逗得皇帝並謝首輔笑逐顏開, 是宮中第一有臉面的人,從不會有人為難與他,除了那個從小就板著臉的太子殿下。
朱堇榆誰都不怕,皇帝不說了,就是在一臉威嚴的謝靖面前, 也是有說有笑。也只有他敢在首輔和皇帝議事的時候,闖進書房找人陪他玩。那時候他還小,謝靖也是無奈,只得把他抱到膝上,一邊拍著哄著,一邊與皇帝,操心軍國大事。
末了還把他背回去,朱堇桐見了這幅父慈子孝,牙根都在發酸。「桐兒在這裡呀,」皇帝從身後摸摸他的腦袋,再過兩年,想摸朱堇桐腦袋,恐怕還得踮腳,只能趁機趕緊。
手掌感受孩子柔軟的發頂,心裡卻在暗嘆他長得太快了。
選朱堇桐做太子,實在是抽中了一支好簽,要放在現代,朱凌鍶就是那種被別的家長問,「你家孩子怎麼考上清華,」然後他謙虛地擺擺手,「哎,他從小就沒讓我*操心」的那種狀況。
朱堇桐從小自律,當了太子之後,更加勤奮好學。皇帝要決斷天下的事,便不可在一事上完全外行,說不上樣樣精通,至少也要懂一點。可這滿天下的學問,什麼都懂一點,談何容易,於是朱堇桐更是開足了馬力,苦學起來。
不過他想學什麼,條件都是最好的,全國的大儒,行業的精英,都隨便他挑選。太子*宮殿裡的燭火,日夜為他亮著,什麼時候想補補腦子,美味佳肴都奉上,按理說,這樣的學習環境,他應該沒什麼怨言,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
他學習路上最大的障礙,是他的父皇。
朱堇桐這樣不分白天黑夜認真學習,謝靖覺得沒什麼,他小時候家裡窮,松煙燻著眼睛,淚淌下來,也不能說就不看了。再者學霸之間,雖然性格不對付,但對知識都有一種如饑似渴的嚮往,所以朱堇桐的做法,在謝靖看來,十分正常。
朱凌鍶卻有些憂心忡忡。
成天看書,會不會近視眼?每天趴在桌上,搞不好會駝背?不曬太陽缺少維生素D,會不會缺鈣,以後骨質疏鬆?好在朱堇桐學了武藝騎射,不然皇帝非要給他加幾門體育課,還是必修。
更重要的是,他的兒子,都青春期了耶,太子*宮中,除了一兩個年紀挺大的宮女,還是原先涇陽王妃給的人,剩下的全是小內侍,這樣缺乏異性的環境,真的有助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人生觀愛情觀嗎……
皇帝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雖然現在還小,但是先有些交集,以後太子有心上人了,也不至於盲婚啞嫁。
抓他來當皇帝,未來就是個大坑,別的事情上,可不能再委屈了他。
謝靖聽了,頗有些不以為然。皇帝又對朱堇桐一提,太子殿下小臉,忽的漲紅了,「撲通」一聲跪下,「兒臣一心向學,無意此道。」
朱凌鍶趕緊把兒子拉起來,說那咱們不提了,心裡卻著實納悶,get不到朱堇桐的腦迴路。
謝靖說,「殿下恐怕是因為,皇上要往他宮裡放幾個伺候的人。」
「啊啊啊,」哪兒能呢,朱凌鍶鬧了個大紅臉,謝靖想了想,「不如請涇陽王妃想想辦法。」
宮中沒有合適的女眷,來為朱堇桐操持,就算讓人家誥命夫人帶著親閨女來玩也不合適。涇陽王妃如今正在京城住下,她是朱堇桐親媽,把這事交給她,一定很上心。
朱凌鍶聽了也覺得,這主意不錯。
如今他們要往南方一游,朱堇桐太子監國,正好讓涇陽王妃「借」宮裡的地方,招待各位夫人小姐。打著如意算盤的國家中樞二人組,興致勃勃地籌謀起出行計劃。
「太傅,我能不能跟你們去?」朱堇榆扁著嘴,問道。
謝靖有些為難,不帶朱堇榆去是朱凌鍶決定的,其實謝靖覺得,太子監國,江陵王左右無事,跟著一路走走,有什麼不好呢。
朱凌鍶想的卻是,兩個孩子,一個在家裡,連暑假都不能放,另一個帶出去玩,叫人心裡多不平衡。「乖小魚,回來給你帶好吃的。」
江陵王殿下氣成一隻河豚,不理會皇帝的小恩小惠,內心OS,
「我缺那點兒吃的嘛……」
皇帝這次去南方,是為了十月十七,泉州港大船出海。
自從隆嘉十五年,起了這個意頭,到如今已經過了九年,這些年來,朱辛月多方籌措,曹豐一力支撐,經過上千人的通力合作,終於造出了能浮在水面上的大鐵船。
雖大鐵船上配備了燃料發動機,但是依之前鄭和的慣例,仍選擇冬季出海,借一場東北季風,講究一個「順風順水」。
這次出海的船隊,由五艘船組成,除了泉州林氏冠名的永盛號、永寧號之外,還有揚州盛氏冠名的興平號,四川何氏廣濟號,以及山西孫氏福全號。
這些船裡面,永盛號是第一艘,也是最小的,其他三艘一般大小,永寧號最大,也是最後建成。
船隊的首航依舊是現在的東南亞一代,也是為了方便補給,也為今後長途遠航積累經驗,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些還沒有經受過考驗的新船,究竟行不行。
曹豐此道便要隨船隊出海,公主雖然心中難捨,也得讓他去。作為工程的總指揮和技術總監,曹豐需要隨時處理船隊航行時遇到的大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