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沫若曾在“五四”時期“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震天價響的時候,獨樹一幟,提出了孔子也是革命的“先驅者”的觀點,並在眾多批駁者的面前,據理力爭,毫無退讓。抗戰時期,更以《十批判書》大罵秦始皇的獨裁統治,影射和鞭撻當權的蔣介石。然而,在“文化大革命”那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中,郭沫若不得不改變自己堅持了一生的學術觀點,其言不由衷和痛苦難堪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1977年,粉碎“四人幫”以後,郭沫若著手整理出版《沫若詩詞遜,以紀年編排自己歷年寫作的詩詞作品。1974年為空白。郭沫若沒有把上述兩首自我批評的詩列入詩眩為了維護周恩來的英名,郭沫若保持了莊嚴的沉默;他以生命的最後火花,證實了他對毛澤東的真誠崇拜在“批林批孔”的高潮中,“四人幫”把鬥爭的鋒芒又一次指向郭沫若。江青竄到北京大學,秘密組織班子,公開批判郭沫若。1974年1月25日,江青一夥在中央直屬機關和國家機關“批林批孔”動員大會上,對周恩來搞突然襲擊。江青在義大利安東尼奧尼拍的紀錄片《中國》問題上大作文章,妄圖給批准安東尼奧尼來華的周恩來強加上“賣國主義”的罪名。在會上,他們借題發揮,點名批評郭沫若,暗中把矛頭指向周恩來。當著周恩來的面,江青毒地指責郭沫若“對待秦始皇、對孔子那種態度,和林彪一樣”,兩次讓這位82歲的老人站起來蒙受羞辱。

  事後,郭沫若對於立群憂心地說:“他們是針對總理的。”他為總理的安全深深擔憂。

  不久,張春橋竟跑到郭沫若的家裡,當面要求郭沫若承認,他在抗戰期間為揭露蔣介石反共賣國獨裁統治,冒著生命危險寫下的劇作和論著,是王明路線的產物,是反對毛主席的。他要郭沫若寫文章“罵秦始皇的那個宰相”。張春橋的用意,郭沫若心裡十分清楚,也十分憤怒,他當即駁斥張春橋說:’我當時是針對蔣介石的。”張春橋頓時無言以對,灰溜溜地走了。

  不幾天,江青又到郭沫若家,登門威逼郭沫若寫檢查,承認歷史劇《屈原》和《十批判書》等作品是王明路線的產物,並暗示,當時與王明同在長江局共事的周恩來也有責任。郭沫若早已洞悉江青一夥的陰謀,在江青喋喋不休的3個小時糾纏中始終保持沉默,不給任何應允。

  為了維護周恩來總理的英名,維護共和國的一線生機,郭沫若保持了莊嚴的沉默。這一刻也許正是郭沫若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最具興彩的一頁。

  “四人幫”的苦苦相逼以及悲憤與憂思,終於使郭沫若病倒了,並從此一蹶不振,住進了醫院。

  1978年四五月間,郭沫若的病惡化了。他發著高燒,朦朧中似又見到了分別已久的毛澤東。他向孩子們索要毛澤東的詩詞,他想把自己寫的詩讀給毛主席聽,他多想與毛澤東多說幾句話啊!

  臨終之際,郭沫若趁著一時的清醒,把立群和孩子們都叫到床邊,要他們記下自己的最後叮囑:毛主席的思想比天高,比海深。照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就會少犯錯誤。

  對黨的關懷,我特別感謝,我在悔恨自己為黨工作得太少了。

  我死後,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

  郭沫若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息,仍然一再地提起毛澤東。他以自己生命的最後火花,進一步證實了他與毛澤東的深厚友情和他對毛澤東的真誠崇拜。

  (摘自《黨史博覽》2000年第10期)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